“人民代表大会70周年”征文 | “人大力量”赋能乡村治理

2024-09-27 点击数:

近年来,上海市嘉定区华亭镇人大引导区、镇人大代表奋勇争先、积极作为,主动投身乡村振兴建设一线,做认真履行责任的“代言人”、密切联系群众的“贴心人”、维护代表形象的“带头人”,切实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推进美丽宜居乡村新风貌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以身作则,开辟乡村农业新赛道

85后的胡璧慧是嘉定区补选的16位人大代表之一,同时也是华亭镇毛桥村党总支书记、主任。她任职的毛桥村有着悠久的农业种植历史,但村民在收入转化上总是不甚满意。通过毛桥村人大代表联系点,她了解到村民销售农产品的困境。“我们毛桥村绝大多数都是农业户,他们原来的销售渠道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摆摊散客销售的模式,客源不稳定、收入也不高。”由此,胡璧慧想到了线上直播卖货的形式,帮助农户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去年8月,村里首次尝试直播卖黄桃,在短短一个小时的直播里,就售出2300余斤,为村里增加了收入。直播过程中,线上平台互动氛围浓厚,不少观众积极咨询购买产品;线下各产品的打包发货工作有序进行,排单发货和售后服务细致到位。胡璧慧表示,之后将深化和市农科院、区农委合作,进一步明确毛桥村黄桃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借助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建立起“专家帮扶、全村种桃、村委帮卖”的助农新模式。

“小屏幕”撬动“大市场”,直播带货给农产品销售插上了“云翅膀”。直播带货帮助农户扩展销售渠道的同时能宣传当地农产品特色,已经成为助农增收、促进乡村振兴的新途径。毛桥村以“人大代表打头阵”为抓手,将毛桥更多特色农副产品借助直播带货平台推广出去,开拓新的销售渠道,增加村民和村集体收入,为乡村振兴添能蓄力。

上下一心,筑好干群关系连心桥

“我们家水表怎么和总表对不上啊?”“我家也是。”

看到自来水费账单,部分村民表示困惑。作为毛桥村党总支书记、主任的胡璧慧听到村民的心声后,进行了细致的实地走访和调查。她了解到,目前毛桥村采用的是农村抄表老办法,就是先抄表到村居总表,再与农户家庭水表数字进行对账的方式进行结算,但总表和分表之间会偶尔产生结算差异。每到年末,自来水公司工作人员都会到村里登记、核对用水量,遇到总表用水量大于各家统计总量的情况时,还需要村民补缴一部分费用,给村民用水造成困扰和不便。而这一情况并非个例。

于是,在2024年上海市嘉定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上,胡璧慧提出了《关于自来水抄表到户的建议》,希望加快农村地区抄表到户,实现精准结算,切实解决民生问题。

华亭镇人大也十分重视此事,积极响应、落实行动,于3月22日发布了《嘉定区华亭镇人民政府对区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第7-4-039号代表建议的会办意见》,告知已对未抄表到户村民进行了统计,将结合区财政相关政策,合理制定自来水管道改造方案。

人民代表代表的是人民利益,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在政府和群众之间起到桥梁纽带作用。在工作中,胡璧慧始终秉承“当代表、尽职责、做奉献”的原则,认真为群众办事,与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在村处理好群众的合理诉求,解决好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以人心换人心,以党心换民心,架起了与村民群众心灵相通的连心桥,筑起了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她时刻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切实用良好形象,过硬作风和有效工作,擦亮人大代表这张金色名片,向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横向联动,建设共同治理新格局

“今天毛桥和浏南的乡亲们聚在一起,有什么需要协调解决的,大伙儿一块说说。”“两地的新业态代表也都在,有没有什么需要跨界沟通的?”为充分建好用好联系群众平台,从而将人大代表履职有效嵌入基层治理体系中,毛桥村、浏南村的区、镇两级人大代表、党员干部和村民以及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代表们同坐板凳,共事夜话,成为夜色中的一个“亮点”。

为整治村庄环境,共建美好乡村,毛桥村早在2019年就与浏南村对界泾河开展过联合整治,经过一段时间,部分河道的水草、淤泥又开始堆积,堵塞了河道;上海浏河交界的新泾水闸旁、界碑等处村庄道路原本汽车可以通行,但因道路破损,现在只有电瓶车能通行,汽车出行需要绕路,给村民出行带来不便。毛桥村、浏南村的两位村书记认真听取了村民的意见,当场协商给出了解决方案,同时约定了解决的时间期限,让村民安心。

从2016年起,毛桥村和浏南村两地携手,加大对交界处人居大棚、散乱污企业整治力度,每月开展一次专题志愿者活动,从“无人管”变成“一起管”,截至目前,两村共计整治人居大棚1500多亩,清退“散乱污”企业50余家,腾出建设用地233.31亩,为“愚农-乐农”项目腾出有效空间。两村共商共建,有效破解了乡村基层治理中村民缺位、缺乏抓手的问题,营造了乡风文明的良好乡村治理氛围,这种“板凳夜谈”与群众同坐共话的基层治理方式,也赢得了大家的交口称赞。

现在,毛桥村和浏南村两地交界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既保留了原有的古村风貌,又处处透出江南水乡的韵味。接下来,毛桥村与浏南村也将定期开展“板凳夜话”活动,搭建连心桥,画好同心圆,深入推进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让代表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现如今,通过各级人大上下联动、与政府部门横向协同,同频共振开展助推乡村振兴系列活动,广泛察民情、汇民智、聚民意,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助力乡村治理中迸发旺盛活力,有越来越多的现代农村像毛桥村一样,在“人大力量”的助力下为乡村治理注入新动能,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凝聚人大智慧和力量。

(胡璧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