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落实《区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关于城区交通疏堵保畅工作审议意见》 情况的报告
上海市公安局嘉定分局副局长 侍金波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2015年9月28日,区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区公安分局受区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城区交通疏导保畅工作情况的汇报》,并开展了专题询问。区政府高度重视区人大常委会对嘉定城区交通拥堵治理工作的审议意见,充分认识到交通问题事关长远发展、事关城市形象、事关民生福祉。在区府统一部署下,各相关部门明确目标任务,按照职责分工,通力协作配合,全力推进各项整改工作。受区政府委托,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前一阶段主要工作
(一)齐心协力,逐步完善工作机制
1、举全区之力,强化联席平台。充分依托区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的综合协调功能,定期召开成员单位工作例会,分析通报交通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协调各职能部门、相关街镇等各司其职、各尽其力、综合施策,共同做好城区疏堵保畅工作。特别是进一步加强区建管委与公安交警部门的协作联动,形成了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工作机制,在道路改建、路口渠化、设施维护等方面加强协作,提升了工作效率。
2、聚全区之智,编制规划方案。区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中强调,要进一步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从源头上缓解道路拥堵问题。对此,区府严格按照人大常委会工作意见,坚持加强顶层设计,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专门成立以区建管委为主、公安、规划等相关部门配合协作的工作组,组织编制《缓解嘉定新、老城区节点交通拥堵规划方案》,方案从城区范围内的新城地区、新老城连接区以及老城区三个角度进行了覆盖点线面的全面调研并制定了相应的工作对策,涵盖了区域引导、节点强化、管理细化、方式引导、智慧发展等方面内容,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管理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目前,已完成该方案初稿制定,并通过区府领导和专家会审,下阶段将着手对方案进行进一步细化深化实化,为落实交通管理短期和长期措施提供指引。
(二)破解瓶颈,逐步优化节点路口
区公安分局和区建管委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对连接新老城的节点路口进行了渠化改造,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主要包括:
1、优化交通组织。对博乐路嘉戬路口环岛安装了交通信号灯,并对博乐南路上相邻路口交通信号机进行控制方案优化、配置同步协调,打造区域交通绿波。有效改善了该路口的通行秩序,据统计改造后的道路通行率上升了10%,交通事故数量下降了35%。
2、渠化改造路口。一方面,充分利用道路资源,分别在沪宜公路、叶城路路口和博乐南路、叶城路路口的东进口,将路口的非机动车道硬化处理为小型客车通道,并实现人、非共板。另一方面,在道路改造的基础上,根据区域和路口的实际流量和流向需求,重新组织车道、减少路口交织点、科学合理配置通行时间,有效提升路口通行效率,进一步改善周边区域道路通行状况。
3、加快打通进程。针对本区的多条断头路影响交通通行率,区规划局、建管委、公安分局密切配合,进一步优化南门区域交通路网规划,加速推进墅沟路西延伸段的打通进程,同时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缓解南门地区特别是叶城路以南爱丽舍小区和北部地块的交通出行问题。
(三)挖潜增效,逐步增加车位供给
为缓解城区“停车难”问题,由区建管委牵头,会同区房管局、公安分局和各街镇,从精细化管理、科学化设置入手,充分挖掘利用现有空间资源,增加停车位供给。
1、增加公共停车泊位。2015年至今,新增博乐路现厂、富蕴路欧亚美建材家居商场等10家公共停车场(库)。目前,全区备案登记公共停车场(库)达84家,收费停车路段31条,公共停车泊位总数增加到24889个。
2、增加部分小区停车泊位。其中住友嘉馨小区通过优化制线新增停车位22个,嘉宁坊小区以综合改造为契机,拓宽道路,增加车位40多个。
3、推行停车资源错峰共享。充分发挥部门联动、协作配合的工作优势,尝试在菊园新区的学校、住宅小区、商业网点等单位采用“错时开放、分时计费”的方法,最大程度地对停车资源实现共享。
4、利用闲置地块增加车位。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资源,在新成路街道,结合街道社区事务受理中心装修工程,在墅沟路、新成路口新增设10余个停车位。在工业区完成清水颐园沪宜公路东西2个广场、群裕路日本料理店广场以及福海路良舍路东北广场的改造,共新增公共停车位246个。
(四)综合施策,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1、改善区域信号控制。共投入投入资金50万元,对部分区域的交通信号控制进行了改善。一方面,在博乐路嘉戬路口环岛加装了交通信号灯,并对博乐南路沿线叶城路至嘉罗路相邻4个路口交通信号机智能控制设备进行升级更换;另一方面,对城中路环城路至宝钱公路相邻7个路口交通信号机智能控制设备进行升级更换,优化方案、同步协调,打造交通绿波工程。
2、完善城市公交系统。充分发挥公共交通的服务效能,努力引导群众“弃车就乘”,提升有限道路资源的利用率。一方面是合理布设线路和站点。根据区人大疏堵保畅工作建议和要求,投入资金500万元,在城区实现8条线路增能,调整9条线路,有效确保线路、站点布设的科学合理性。另一方面是深化发展公交优先战略。积极构建由大运量轨道交通、中运量快速公交和低运量常规公交组成的公共交通网络。有轨电车1号线已启动前期工作,结合“十三五”规划,对下阶段的公交发展战略进行了明确。
3、严格交通执法管理。从提升“见警率”、“管事率”两方面着手,不断加强对各类交通违法行为的整治力度,通过减少违法,达到改善秩序、降压事故的管理目标。一是深入开展交通违法大整治行动。全警动员,全员投入路面执勤执法,特别是在城区确定重点路段13条,沿线设置岗位32个,以“零容忍”为基本要求,“发现一起、严查一起”,全力查处交通违法行为。据统计,去年9月以来,共在城区范围内查处各类交通违法12.85万起,同比上升27.06%。二是充实路面执勤管理力量。针对警力年龄结构老化,缺编情况严重等不利因素,通过招录特勤队员弥补力量不足,并加强培训管理,充实路面疏堵保畅力量。目前城区共有特勤人员56名,全部用于路面疏堵保畅工作。三是扩大电子警察覆盖范围。人大专题询问工作以后,加快了电子警察的安装步伐,不断提升覆盖辐射率。去年9月至今已经在城区新装电子警察23套,总量达到67套。同时,拓展电子警察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提高查处率,除继续加大违法停车行为的监管以外,加大了路口不按规定车道行驶、违反禁令标志等行为的监管。
4、加大宣传工作力度。针对本区外来人口比例长期倒挂,外来人口守法意识相对薄弱的实际情况,依托“五进”宣传平台,全方位、多形式,有针对性地加强外来人员交通安全宣传,不断提高宣传辐射效应。去年9月至今,开展主题宣传活动6次,进入工地、工厂宣传150余次,受宣传人数超过3000人。
二、下一阶段工作
(一)立足于优化路网结构,提升道路“硬件”水平
1、新建改建交通干道。“十三五”期间,区府将在市府的统一部署下,新建嘉闵高架路北二段(G2-S6)、改建沪宜公路新城段(S6-叶城路)和S5宝安公路环岛。这其中,嘉闵高架北二段和沪宜公路新城段正在施工,计划于2016年底基本建成。建成后,将增加一条嘉定城区通往市区的南北通道,届时,从城区到虹桥枢纽驾车时间将从现有的40分钟缩短至15分钟。
2、及时打通断头路。计划“十三五”期间在全区范围内重点打通19条断头路和区区对接道路,总投资约56亿元(其中市级补贴12亿元)。涉及城区范围的主要有6条,包括福海延伸段(沪宜公路至博乐南路),盘安路(红石路至平城路),和宁路(树屏路至汇旺路),阿克苏路(宝安公路至S6地面道路),裕民南路下穿G1501(白银路至招贤路),树屏路(回城西路至澄浏中路)分别将于三年内竣工通车,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提高各区域之间的联通,为新、老城区均衡流量,科学引导和改善交通秩序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3、继续渠化节点路口。今明两年内落实3项道路设施局部改造工作,一是对博乐南路(叶城路—嘉罗公路)进行改造,在博乐南路、嘉罗公路南进口和博乐南路、叶城路北进口各增加一根右转弯专用机动车道,提升两个路口的车辆通行效率;二是对塔城路、沪宜公路东进口进行改造,增加一根左转弯车道,减少道路通行冲突点,改善通行秩序;三是在永盛南路、宝安公路南进口增加一跟左转弯车道,改变目前永盛南路车辆积压排队的现象。
(二)着眼于深化智能交通建设,提升管理“软件”实力
1、打造“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及大数据在交通管理决策上的积极作用,加强交通管理、市政设施运行管理、环境管理、应急管理等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平台,实现城市管理数据共享、分析、集成一体化。
2、打造区域性绿波通道。在交通流量不断攀升的叶城路、永盛路、宝安公路打造绿波通道,进一步提升智能交通水平。以大数据平台为依托,通过地面道路感应系统以及高空交通监控系统全面掌握路况信息,将信息反馈至数据平台,一方面由平台将信息传递至信号灯控制系统,综合设置、动态调整区域内的信号灯设置,确保配时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将信息传递至交通诱导系统,提醒过往车辆道路实时通行状况,选择适当的出行路线,避免拥堵情况加剧。
3、提升静态交通管理水平。通过提高现有停车场(库)智能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整合停车资源,提升资源利用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停车难”困境。一是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信息,整合区域内停车场的停车信息,破除信息孤岛,实现有限停车资源的优化配置;二是开发手机APP软件,实时发布特定区域内的停车信息,指引驾驶员选择合理停车场所,避免无谓的排队等候,影响道路通行;三是继续深化城区内错峰停车措施,充分利用各小区工作日白天停车空闲率高的特点,资源整合、合理共享、适当收费,对外开放小区停车泊位,缓解停车矛盾;四是继续新增停车场所供给,将继续建设白银路地下车库、嘉定新城中心区总部园区中央公园地下车库等8个公共停车场,新增公共停车泊位约4100个,规划新增嘉定新城站、嘉定北站等5处轨交P+R停车场,预计到2020年,全区公共停车泊位总数可达到29000个,在现有基础上上升16.52%。
(三)致力于推动公交优先战略,改善群众出行习惯
综合考虑公交线路的重复率、覆盖率以及群众出行的实际需要,调整部分路线设置,新增公交营运线路,不断提升公共交通的吸引力,提升公交出行的分担率。从近期来看,计划在年内开辟3条常规公交线路,重点解决嘉定新城、安亭、江桥部分地区公交空白。此外,年内开通1条定制公交示范线,覆盖高客流路段,加强新老城区的联系,采用新能源运营车辆,通过APP、微信公众号等新型乘车服务方式,服务于中高层白领及有长期稳定出行需求的市民,解决上班通勤需求。从中远期来看,2020年以前,将调整公交线路19条,新辟公交线路23条,辟建公交专用道20公里以上。新改建2处公交停车保养场、10个公交枢纽站、500座公交候车亭,使建成公交线网密度达到2.5公里/平方公里,公交站点500米半径覆盖率达到85%,公交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45%(含轨交)。此外,通过实行公交智能化、完善票制票价、增加车辆规模等措施,提高公交运行效率和准点率。
(四)强化于提升交通管理水平,改善道路通行秩序
在动态交通管理方面,常态长效推进道路交通违法大整治工作,继续加大对各类交通违法行为的严处重罚,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通违法行为。滚动排摸常发性拥堵点,在分析致堵原因的基础上,细化制定“一点一方案”,有力落实各项疏堵保畅措施,努力消除交通堵点。在交通源头管理方面,继续结合“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实施,抓住私家车驾驶员、来沪人员、老年居民等重点人群,通过广播、电视、微信微博、手机短信等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倡导公交、轨交、骑车、步行等绿色低碳出行方式,培养安全、文明的出行习惯。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交通疏堵保畅工作事关民生,体现了城市的综合管理水平和整体形象。在当前和今后的城区疏堵保畅工作中,区政府将进一步直面短板,全力以赴,疏堵结合,综合施策,全面提升交通管理水平,缓解交通拥堵,不断改善群众出行感受度,为保障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