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常委会工作 >> 监督工作 >> 内容

关于本区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规划布局及重点产业项目推进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7-07-31 点击数:


嘉定区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是国家战略的需要, 也是上海自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嘉定是本市科创中心6个重要承载区之一,而且是郊区唯一的一个。因此,对接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我区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是落实市委重大战略的光荣使命,是嘉定实现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现代化新型城市的有力保障。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17年度工作安排,区人大财经委于5—7月份,组成专项监督调研组,通过走访、调研座谈、实地查看等方式,对本区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规划布局及重点产业项目推进情况开展了专项监督调研,听取了区经委、区科委、区发改委、区行政服务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汇报,走访有关街镇以及相关企业园区,全面了解我区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规划布局及重点产业项目推进情况,并赴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洪山区、江夏区等地学习考察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制造业升级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为我区进一步推进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工作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借鉴和参考。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本区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规划布局及重点产业项目推进的主要成效

1.立足长远,明确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思路和目标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提出的“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和“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大趋势,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举措”的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将嘉定打造成创新因素集聚、综合服务功能强、适宜创新创业的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的战略部署,区委、区政府于2015年制订了《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动此项工作的深入开展,提出了到2020年、2030年分两步走的发展目标,明确了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建设人才高地、营造良好创新环境、优化重大创新布局4个关键领域的任务举措。成立了嘉定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领导小组,下设科技创新核心功能区建设推进小组和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人才发展推进小组。建立了嘉定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完善各项机制体制。明确从强化功能、优化布局、营造环境等方面着手,聚焦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加快形成“一核两区四集群”功能布局,全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2.因地制宜,围绕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制定各项政策措施

在明确总体发展目标和任务的基础上,区政府进一步制定落实各项配套政策措施,相关职能部门和有关街镇也纷纷制定细化措施,力求在全区范围形成工作合力,发挥政策的聚合效应,使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在功能布局上,出台了《嘉定科技创新核心功能区发展战略规划》、《嘉定区关于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推动四大产业集群创新发展若干政策》等一系列具体的政策文件,督促各相关职能部门落实政策,引导各街镇因地制宜,发展适合本区域的产业项目,优化科技创新空间布局,推进科技创新要素加快向重点区域积聚集聚。在政策扶持上,围绕科技创新创业服务需求,聚焦人才引进、自主创新产业化、完善金融支持体系、激励创新创业人才、鼓励各类主体创新等关键环节,出台了《嘉定区金融扶持高层次人才创业实施办法》、《嘉定区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引荐高层次人才的奖励办法》、《鼓励和促进博士后工作与企业科技创新平台融合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支持创新创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批配套政策和具体实施计划。在人才服务保障上,出台了《嘉定区优秀人才购房货币化补贴实施办法》、《关于推行嘉定精英人才服务卡的实施办法》等政策,为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搭建好政策、资金和人才等全方位的服务平台,全面保障我区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向纵深发展。

3.突出重点,大力推进重点产业项目建设

区政府以重点产业项目为抓手,加快推进一批具有引领性的重点产业项目建设,促进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以点带面,深化发展。2016年首批40个,总投资约154亿元的嘉定科创重点产业项目总体有序推进。截至目前,有4个项目已建成竣工,5个项目已建成待验收,12个项目正处于紧张的建设阶段, 11个项目正在进行开工准备,5个项目暂不开工,2个项目因故搁置,1个项目需重新调整规划。2017年,包括奥的斯机电电梯(上海)有限公司在内的40个项目(14个项目为2016年度的延续项目)集中签约,单个项目最大投资额达20亿元,新增的26个项目总投资额140亿元左右。超过一半项目属于“高端智能制造及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及物联网、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四大战略新兴产业。同时,积极布局和推进重大创新工程建设。上海微技术工研院8英寸MEMS研发线、应用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发的首台国产化质子治疗装备、钍基熔盐堆项目、光机所光学元件生产基地一期等重大创新工程推进顺利。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产业资源整合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从调研情况看,虽然区级和街镇都出台了相应的关于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的相关政策措施,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在规划布局上,全区在整体上还不够平衡,部分街镇在对接区里政策的时候由于客观条件制约,创新类产业资源要素相对缺乏,资金配套、区位竞争力方面与政策导向还存在一定差距。有的街镇项目储备较少,产业的集聚度不够,影响了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的力度和广度。从2016年确定的40个项目的产业定位看,由于用地类项目推进环节多、周期长,街镇欲借势借力推动相关项目的意愿强烈,因此,其中的商业、商务类项目占了一定比例,有的与科创中心建设无直接的关联度,有的与嘉定“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四大新兴产业集群紧密度不够,部分街镇的产业定位有重叠,整体集群化发展优势不明显。

2.产业项目审批流程有待进一步完善

调研中了解到,实施一个需要用地的工业项目,需经行政许可的部门达10多个,从前期准备开始到各部门验收,最长办理流程可能涉及近60个办理节点,最多需要中介公司出具评估评审报告近30项,办理周期保守估算在430个工作日左右,如果遇到市、区二级关联部门审批延误、相关中介机构评估超时或个别环节发生返工,则还会延期。供地环节从土地储备立项到土地出让,最快需8个月,其中中介评估、审图时间最难把控,对土壤、水质检测时间最长,环评环节最快2个月,长的也需4个月。审批流转430个工作日中,法定环节约占四成,其它环节均为内部流转环节。从2016年确定的重点产业项目推进情况看,许多项目受限于土地政策的制约,有的因尚未落实土地指标,有的因土地尚未腾空无法推进,有的受现状土地性质限制,造成了“优质企业留不住,均势企业提不高,劣势企业去不了”的局面,存量土地资源产出效益不高。

3.配套政策与措施有待进一步聚焦

一是用地指标成为科创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近年来,在政府的持续加力下,我区“双创”建设环境不断优化,大批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快速向品牌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加上各类服务平台日益完善和产学研成果转化取得了新突破,创新企业呈现雨后春笋,有的企业和产业有较强的发展潜力,但受限于土地指标,无法使其进入扩张或成为本区的发展产业,部分企业只能向区外寻找发展空间,出现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结果。二是政府扶持资金尚需精准聚焦。本区二级财政对各类企业的扶持资金,从量上看,2016年全区已达50亿,总量已很大,但用于科创项目的占比还不高。从覆盖面上看,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确定后,对四大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有较为完整的扶持政策,但宣传力度与配套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有待加快建立。三是人才政策有待进一步细化。人才发展是科技创新的源动力,多年来,区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人才发展政策,多项举措在全市各区属率先,但是,在调研中发现,部分政策因缺乏更为周全的细则,导致在实施过程中,一些人才政策无法覆盖到与科创建设直接关联的人才,尤其是处于初创期的各类专业人才。

三、意见和建议

1.加强领导,发挥产业规划引领作用

区政府要继续加强对全区的产业规划布局,积极引导相关职能部门细化规划内容,确保规划落地。要聚焦嘉定“十三五”规划目标,集聚“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四大”新兴产业,甄选符合产业导向的项目,适时充实调整科创中心重点项目,进一步体现集群发展的规模优势,主攻目标更明确,发力更精准,更富实效地推动项目建设投产。要指导各街镇结合自身实际,找到符合自身定位的产业,结合整体规划,加强区域统筹引领产业发展,深化整合招商资源,健全招商服务体系,强化产业项目的专业化、平台化、市场化的招商模式,吸引优质企业落户,着力引进一批符合产业导向、科技含量高、质量效益好的产业项目,最大限度提高区域经济发展质量、速度和效益。要进一步加强项目储备,提升产业的能级,进一步发挥优势产业的集聚效应。

2.破解瓶颈,完善项目推进落实机制

要强化区级层面的项目推进决策机制,充分发挥产业项目推进工作联席会议的作用。要通过集体研究、集体决策来统筹协调化解重点项目推进环节的疑难杂症,确保用地审批、环评审批等各个环节反应及时、衔接紧密,部分项目实施关口后移,通过事中跟踪、事后监督的方式来实现监管,以确保项目稳步推进。要按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重塑审批流程,通过并联审批的方式,提高审批效率,给企业提供最大便利。要进一步加强研究,破解土地政策瓶颈,努力克服项目推进中用地审批、用地性质改变后证照办理、资金筹措、环评审批等突出问题,确保项目进展顺利。要指导街镇进一步加强对存量土地的利用,对符合规划、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土地,积极创造条件支持企业和镇级集体改造提升,提高土地使用效益。

3.强化责任,确保各项扶持政策落实到位

推进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涉及全区多个部门和街镇,区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各项服务保障,全力打造“创新创业服务专窗”,提升窗口服务水平,为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要不断加快网上政务大厅建设,推动政务服务模式创新,提升各类项目办理效率。要深化院地合作协同创新,巩固放大科研院所、科研人才的集聚优势,吸引更多高端创新创意要素在嘉定集聚,搭建多渠道、多维度的协同创新平台,营造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环境和氛围,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区域经济有效融合发展。要着力清理和调整现有各项扶持政策,加大对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关联项目的政策倾斜,增加集聚度,增强透明度,减少“碎片化”,政策制定要全面、系统、可操作,要为创新企业搭建好各类公共服务平台,提升科技创新创业行政服务效能,更好地引导鼓励创新创业。要推进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建设,深入解读各类人才政策,继续做好优秀人才购房补贴、租房补贴、人才公寓服务等工作。

以上报告,供常委会审议时参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