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常委会工作 >> 监督工作 >> 内容

关于《上海市嘉定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送审稿)》的情况说明

2018-06-04 点击数:

——2018年5月31日在上海市嘉定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上

嘉定区规土局局长 宗伟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区政府委托,现就《上海市嘉定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送审稿)》(以下简称嘉定总规)作如下说明:

2014年5月6日上海市召开第六次城市规划工作会议,正式启动全市新一轮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按照全市统一部署,2014年下半年,区政府会同市规土局启动了《上海市嘉定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在评估上一轮总体规划实施情况的基础上,落实新一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对接《嘉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统筹同步编制的14个专项规划和4个专题研究成果,经过规划评估、战略研究、规划编制等过程,经市、区两级有关部门的反复研究和论证,目前已形成完整的规划成果。现将规划编制情况和主要内容报告如下:

一、规划编制背景

1、上一轮总体规划实施情况

《嘉定区区域总体规划纲要(2004-2020年)》及《嘉定区区域总体规划实施方案(2006-2020年)》经批准以来,为嘉定区下一层次的各项规划的编制提供了依据,有效地指导了嘉定区各个区域、各个条线的建设活动,经过十多年的实施,逐步形成了中、西、北、南,各具特色的四大功能板块空间格局:中部新城核心区建设成果斐然,西部国际汽车城各功能趋于成熟,北部先进制造业基地成为全区产业新高地,南部主动对接虹桥商务区、功能明显提升,以保利大剧院、瑞金医院北院等为代表的各项社会事业设施,和轨道交通11号线、嘉闵高架、再生能源利用中心等为代表的市政基础设施陆续建成,城市综合服务能级上了一个台阶。

2、国家宏观战略

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规划提出,优化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引导人口、产业和各类公共服务资源在城市群中的大中小城市合理布局,建设区域生态网络;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转变发展理念,将生态绿色、高新技术、人文传承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作为特大城市的上海,人口将进一步向郊区和周边城镇疏解,嘉定区应抓住新型城镇化中提出的要点,把握机遇、创造就业机会、吸引高端人群,提升区域的发展能级。

3、区域发展格局

上海以建设全球城市为目标,在推动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过程中承担了引领作用。目前,昆山、太仓和嘉定的建设用地已连绵化发展,亟需在空间资源的配置方面进行统一的机制协调和总体部署引领。

嘉定区在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等方面迎来机遇,应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发挥好嘉定现代化新型城市的综合辐射功能。

4、规划理念

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规划上突出几个方面:

底线约束,遵循全市统一划定的城市开发边界,严守生态保护红线,锁定建设用地总规模,强调减量发展;

弹性应对,应对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性,调控人口之外预留适当的服务人口规模,控制约19平方公里的战略留白区,应对未来城市发展的需求;

内涵发展,提升城市品质,优化人居环境,针对城市社区、产业社区、农村社区打造十五分钟生活圈;

城乡一体化,注重生态涵养及郊野地区建设,提高北部农村地区设施均等化水平,改善居住环境。

二、规划编制过程

2014年6月成立了以区委主要领导为组长,区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2014年8月开展上一轮总体规划评估工作,年底完成实施评估报告,并于2015年2月提交市规土局。

年主要开展战略研究和专项规划编制,在现状调查与规划评估的基础上,开展与全市总体规划和太仓、昆山相关规划的对接,针对影响嘉定区城市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形成战略导向和应对思路。2016年是规划成果的编制和稳定阶段,对接全市总规、嘉定区“十三五”规划,基本完成了本规划的主体内容,形成中期成果。

2017年主要工作为成果完善和规范对接,形成完整成果。在整个规划编制过程中,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专题研究,并与市规土局多次会商,形成了多项规划共识,明确了一些具体问题。如:功能定位;人口管控;坚守生态红线、生态管控空间;产业用地布局;负增量约为14.2平方公里的差额后,减量化目标。2017年12月4日,向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汇报规划成果,听取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意见建议,纳入规划成果。2018年3月先后通过区政府常务会议、区委常委会审议,将于2018年5月进行规划公示,目前按照市局统一部署推进成果上报审批工作。

三、规划主要内容

《上海市嘉定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对接“两个阶段”战略安排,全面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从总体发展战略、空间结构布局和重大专项统筹出发,阐述了人口、用地、交通、产业、生态、居住、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的发展目标,多规合一落实空间资源配置,明确了嘉定区至2035年的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和土地使用。

规划成果包含规划法定文件和技术文件,法定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图集,技术文件包括规划编制说明及其他文件。规划文本包括五个部分,十九个章节,内容涵盖:总体发展战略,空间布局和土地使用,重大专项统筹,街镇发展指引,实施保障等。

规划法定文件的主要内容归纳如下:

1、发展愿景和功能定位

【发展愿景】到2035年,把嘉定建设成为大上海西北区域的现代化新型城市,打造汽车嘉定、科技嘉定、教化嘉定、健康嘉定、美丽嘉定。

【功能定位】到2035年,基本建成产城全面融合的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高科技新兴产业为支撑的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生态人文宜居的长三角综合性节点城市。

2、人口和用地规模

落实全市2500万调控人口分解指标,至2035年嘉定区常住人口调控目标为160万人,就业岗位约85万个。

考虑上海作为全球城市所具有的人口流动性特征,在规划用地和设施配套上针对调控人口规模和服务人口规模设定弹性应对方案,结合嘉定区产业发展目标和居住结构特征,在全市总规的指导下,提出规划服务人口规模约205万人。

面对嘉定区土地资源紧约束的瓶颈,本次规划在总量锁定的前提下,做到建设用地只减不增、生态用地只增不减。从传统的增量扩张转向以存量优化为主导的发展模式。通过存量用地的转型优化,控制生产用地、保障生活用地、增加生态用地。存量用地减量空间按照宜林则林、宜绿则绿、宜耕则耕的原则,优先作为城市生态空间控制。

至2035年,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266.6平方公里,其中城镇建设用地面积250.1平方公里,农村建设用地14.0平方公里,其他建设用地2.5平方公里。至2020年耕地保有量及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均不少于16.12万亩。

3、功能布局与空间结构

在功能布局上,逐步提升北部区域地位,在原有“一核三区”的基础上,强化北部生态涵养与郊野休闲服务功能,形成“一核四区”的功能布局,即:嘉定新城核心功能区(包括新城及老城主要区域),承担全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北虹桥综合商务区,主动承接市中心城区的功能外溢,以文化、商贸、总部经济为主要导向,成为上海西部创新创业的先行区;科技城自主创新产业承载区,发挥国家级科研院所集聚和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优势,打造创新辐射能力强、开放度高的自主创新产业地区;国际汽车城产城融合示范区,以发展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为主的科创中心;嘉北生态涵养区,聚焦地区生态品质提升,形成服务嘉昆太地区的区域绿心,塑造嘉定的生态品牌。

在空间结构上,形成“三廊四片”的总体空间格局。三条发展廊道是指与昆山和太仓的对接,即沪宁城市发展廊道和沪嘉城市发展廊道;市域内部与宝山和青浦地区的对接,即城镇协作发展廊道。四个片区是在承袭嘉定四大板块发展战略的基础上,以新的功能布局为引领,依托自然和行政边界划分的空间区域,明确四个城市建设的空间分区的发展方向,即嘉定新城、南部片区、西部片区和北部片区。

在城乡体系上,遵循全市“主城区—新城—新市镇—乡村”的划分体系,在嘉定区规划形成“新城—中心镇—一般镇—村庄”的城乡一体化居住体系。

在公共服务体系上,规划提出了“市级副中心—地区中心—社区中心”的公共中心体系,全区将形成1个市级副中心、7个地区中心和X个社区中心。

在城镇圈发展上,嘉定区共涉及三个城镇圈,即“嘉定新城城镇圈”、“安亭-白鹤-花桥综合发展型城镇圈”和“南翔-江桥城镇圈” 。“嘉定新城城镇圈”是综合发展型城镇圈,以嘉定新城为核心,统筹周边嘉定老城、华亭镇、徐行镇、外冈镇、马陆镇等地区。“安亭-白鹤-花桥城镇圈”是综合发展型城镇圈,由安亭镇和青浦区的白鹤镇、昆山市的花桥镇组成,以安亭镇为核心,辐射带动其他两镇。“南翔-江桥城镇圈”是整合提升城镇圈,由江桥镇、南翔镇组成。

4、产业发展

嘉定区以汽车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特色鲜明。规划提出,嘉定应保持发挥既有优势,建设成为以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为引领的智造高地,抓住转型机遇,全面提升产业能级,做精做强支柱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业态,着力打造以汽车产业为主体的高端制造业,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的高科技产业,聚焦集成电路及物联网、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智能化、高性能医疗及精准医疗、智能制造及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并积极发展有特色的生产性服务业和高品质的生活性服务业。

在产业用地布局上,通过外围零星工业用地减量和转型,工业用地逐步向产业基地和产业社区集中,规划全区产业用地规模约45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41平方公里,研发产业用地4平方公里(不包括战略留白区)。

5、生态环境

以嘉定现有的城市框架为基础,南部地区依托水系河网和交通干线,结合环境综合整治、工业用地减量和农民集中居住,逐步形成相互勾连的生态走廊网络;北部区域依托郊野公园和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农村地区服务设施城乡一体化、郊野地区景观化和生态化,逐步构建嘉定“南部联结成网、北部延绵成片”的生态空间体系。

以嘉北郊野公园为基础,近期推进外冈环保主题郊野公园、嘉浏郊野公园、嘉宝片林建设,逐步在嘉定北部区域形成景观化的嘉北生态涵养区,面积约170平方公里,形成以田园、林地、河流与休闲农业为载体的自然原生体验型郊野地区。同时在北部省界连通太仓南部、昆山东部的区域生态廊道衔接界面,为形成嘉昆太跨区域协同共享的生态系统做好规划控制。

落实全市生态空间管控要求,依托骨干河道和高等级对外交通网络全区形成八条重点生态廊道,全区锁定三、四类生态空间控制面积约170平方公里。

6、综合交通

构建与嘉定城市功能、用地空间相协调的区域统筹、多式综合、枢纽锚固、全域畅达、集约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目标:嘉定区与中心城主要枢纽联系时间平均不大于40分钟;区域内平均通勤时间不大于40分钟。

落实全市层面对外铁路、公路、客货运枢纽以及内河航运等设施,公共交通体系上依托全市的轨道交通市区线,在常规公交的基础上,构建以中运量轨道(公交)为主的区域线网络,形成三级公共交通体系,提高对新市镇、农村地区的公交服务水平。

7、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

公共服务设施方面,除基本设施外,立足长三角综合性节点城市和独立城市的目标,促进公共服务设施的能级提升和特色化发展,不断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同时聚焦民生保障,强调基本配套的均等化、便利化和城乡一体化,推动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立,打造社区复合便捷的服务核心。

住房发展方面,强调住宅的居住保障功能,增加中小套型住宅和租赁住房的比例。

《嘉定总规》及以上说明,请予审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