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常委会工作 >> 监督工作 >> 内容

关于研究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情况的报告

2018-09-29 点击数:

——2018年9月28日在上海市嘉定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上

嘉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 丁耀臣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今年以来,嘉定区以“双安双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区)及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区创建为契机,以全面落实“四个最严”为指引,持续开展食品安全工作,确保全区食品安全形势有序、可控。现就我区食品安全工作情况,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如下:

一、  区人大审议意见落实情况

根据区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关于检查本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我区主动查找工作薄弱环节,积极落实整改,食品安全工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以党政同责落实属地责任,加强食品安全网络建设

2018年,嘉定区进一步强化党委领导责任和政府行政责任,制定出台《嘉定区关于落实党政同责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嘉委办发〔2018〕10号),组织召开由区委书记、区长章曦同志参加的关于落实党政同责加强食品安全工作会议,全面建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区镇两级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及办公室建设,并在各街镇配备办公室专职工作人员1至2名。各街镇下设342个村(居)委全部建立“一站三员”及志愿者队伍,目前人数达3000人。区镇两级层层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建立并完善食品安全考核评议制度,比重由原来的3%提高至3.5%,对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实行“一票否决”。

(二)以体制机制优化队伍建设,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

优化基层监管机制,将食品安全工作作为区市场监管局监管执法的首要责任,近75%的人员在基层和执法一线工作,而在一线从事食品安全监管的人员占所有基层人数的82%,近360人。试点开展标准化市场所建设,15个市场监管所全部实现“六个统一”管理。制定出台《关于建设基层食品安全检查员队伍的通知》,各街镇按比例配备食品安全检查员175名,配合市场所开展食品安全日常检查。将食品安全线上培训作为线下培训的有力补充,全面提升专业执法队伍水平;优化风险监测防控机制,建立“区级—镇级—企业—村居”四级检测体系,区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正在建设中,全区15个市场所和55家标准化集贸市场全部建立快检实验室并对市民免费开放,27家集贸市场通过标准化快检室创建。南翔镇、真新街道的24个村社区试点开展检测站建设,方便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优化舆情快速处置机制,成立区食品药品安全应急指挥中心,制定下发《嘉定区食品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区卫计委与区市场监管局就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加强沟通协调,并分别开展应急演练;优化“互联网+”监管机制,409家食品、保健食品重点单位连入视频监控系统,实现重点单位实时监管。开发区食品药品电子监管地图,并作为区事中事后监管X部分的重点特色工作。进一步优化区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络监察平台,强化履职问责。

(三)以企业自治推动社会共治,营造食品安全良好氛围

一是推进“放心工程”建设,2018年新增申报单位395户,其中“放心肉菜示范超市”2户、“守信超市”122户、“放心食堂”64户、“放心餐厅”207户。制定下发《嘉定区农村自办酒会所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全区43家自办酒会所申报创建,并按标准进行硬件设施和软件管理改造,至2020年全区备案的102家会所全部实现标准化管理;二是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建立区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队伍,组织开展第三方监督检查15次。发挥区食品安全协会作用,开展“匠心食安”评选活动,引导行业自律。落实举报奖励和举报人保护制度,对符合奖励条件的231件投诉举报发放奖励11.55万元。三是营造良好共治氛围,结合3.15、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等活动,开展建设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区公益宣传。深入推进“食品安全进课堂”、“食安小戏进村居”品牌建设,在中小学校开展食品安全线上宣传教育,1万余名学生在线学习。推进食品药品科普站建设,目前已建成3个,至2018年底达到“一镇一站”。今年以来,共开展集中宣传活动422场次,受益人数15.1万人。

二、  2018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截至8月底,共计监督检查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21306户次,抽检食品样品2293件,合格率98.6%;开展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采集样品265件,检测1453项次;在辖区5家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和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病例监测762例;完成对13家企业申报的23份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受理食品投诉举报3067件;查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157起,罚没款334.57万元;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侦破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人。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加强食品安全全过程监管

一是做好食品安全源头把控,深入开展国家(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加强对农资经营店、养殖场、园艺场、合作社等监管及抽样检测,累计监督抽检样品82824份,同比增长68.1%;二是做好食品生产经营环节监管,开展SOP检查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组织开展春节、“两会”期间高风险食品、重点企业经营水产品、餐饮环节违法添加抗生素、酒类产品、食用植物油塑化剂等各类专项检查。三是做好食品相关产品监管,出动执法人员84人次,检查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42户次,共发现问题8个,已经全部责令企业整改完毕。

(二)加强重点区域和重点环节监管

一是加强学校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治理。区教育局与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开展春秋两季中小学校和幼托机构集体用餐、学校周边“五毛”食品整治等专项工作,加强对学校食堂及周边地区食品安全检查共322户次,对屡次整改不到位的食堂进行立案查处。区教育局完成一轮学校食堂社会化管理工作,8家供餐企业通过公开招标入围,学校在入围企业中选择服务企业并签订协议,从源头确保学生用餐安全。

二是加大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力度。将食品广告列为监管重点领域,定期约谈第三方平台、广告发布单位,严控违法食品广告的出现。2018年以来,共检查食品、保健食品企业4069户,立案查处违法违规案件2件。

三是做好农村食品安全治理。加强对全区102个备案农村自办酒会所的管理和指导,通过区食安监管平台,做好农村自办酒席的申报,并在办酒当天开展移动执法,检查情况全部录入区平台。2018年以来,共检查自办酒会所1800户次,保障50余万人用餐安全。

(三)加强食品安全突出问题治理

一是加强无证无照食品经营综合治理。按照市无证无照食品 “坚决遏制增量、基本消除存量”的要求,今年以来,全区无证无照食品经营存量单位1627户已全部消除,新发现的无证无照食品经营单位359户,也已全部在30天内消除。通过强势治理,无证无照食品类投诉举报件同比下降11%。

二是加强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全面落实《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持续推广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督促纳入追溯名录的997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按要求进入上海市食品安全追溯信息平台进行注册,并及时向追溯平台上传数据,对不履行义务的经营者立案查处。目前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追溯覆盖率96%,信息上传率72%。

三是加强餐厨废弃油脂监管。强化源头申报签约管理,截至8月底,全区2755家单位进行餐厨废弃油脂申报登记和签约,产油单位签约率达100%。强化收运过程监管,辖区三家收运单位的14辆专项收运车全部安装车载GPS系统,实时监控车辆行驶路线,规范收运行为和处置流向。强化末端处置监管,通过餐厨废弃油脂信息化监管系统,区绿容局加强对初加工场所的日常监督,并且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2018年全区共收运处置餐厨垃圾11344吨,同比增长276%。强化联勤联动,定期梳理收油异常等不规范行为,经查实后及时移送市场监管、城管执法等部门查处,2018年共移送1起收油异常单位案件。

四是加强流动食品摊贩管理。区城管执法局对市容环境影响突出、居民反复投诉的无序设摊点位加大整治力度,截至8月底,共取缔6处无序设摊点,全面提升设摊管控点和疏导点规范化管理水平。

三、  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在开展食品安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充分认识到全区食品安全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够到位。近年来,随着嘉定新城样板建设发展,嘉定人群密集度增高,全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面广量大。但部分企业负责人偏重经济效益,对食品安全所产生的长期社会效益认识不足。加之部分从业人员文化较低,流动性大,给食品安全管理带来难度。二是社会共治体系有待深化。虽然嘉定区在社会共治建设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是各方参与食品安全共治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群众参与食品安全共治的愿望并不强烈,市民食品安全知晓度和满意度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监管能力有待加强。基层食品安全的问题发现能力和隐患排查能力还有待提升,食品安全科技化监管手段的运用还不广泛,日常监管执法数据上传的及时性、完整性有待于进一步落实。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自觉接受区人大监督,以人民群众反映的食品安全突出问题为工作重点,以实现群众对食品安全的美好愿望为努力方向,努力提升市民对食品安全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