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关于本区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第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情况和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安排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2018年9月28日,区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区政府关于本区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第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情况和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安排情况的报告。区人大财经委员会向本次会议提交了相关调研报告。常委会会议对调研报告表示同意。常委会会议认为,区政府高度重视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把率先建成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确定为“十三五”以来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核心任务之一,并作为重大战略来谋划推进。“十三五”以来区政府不断建立健全机制,强化组织领导,着力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内生活力,积极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质量。截止2017年底,第一轮“三年行动计划”15项量化指标全面完成,重要承载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各项工作有序稳步推进。需要研究关注的:一是产业规划布局有待进一步调整;二是相关配套资源有待进一步落实;三是企业创新动能有待进一步激发。
为此,常委会会议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是科学规划,细化目标,确保顺利推进。区政府要切实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全力打响上海“四大品牌”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目标等各项部署要求,用更高标准推进改革创新工作,要结合嘉定自身实际,按照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充分贯彻坚持三个对标、坚定一个取向、强化一种动力、加速五化建设、服务两个发展的指导思想,在总体目标明确的情况下,继续细化行动计划的目标分类,在创新主体、创新产业、创新平台、创业人才、创新生态、创新辐射力等定性定量指标上深耕细作,确保各类指标数据继续在全市名列前茅或起引领地位。要进一步结合嘉定“十三五”规划目标,集聚“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四大”新兴产业,不断强化产业定位,细分产业发展目标,精确科学规划,进一步体现集群发展的规模优势。要拔高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的定位,承载项目要更加突出科技创新和具有影响力两个关键点,进一步加强政府的统筹协调功能,推动区域联动创新工程,发挥嘉定先进制造业和产业化示范的引领作用。
二是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打造嘉定特色。区政府要结合新一轮建设定位和目标,突出重点,强化落实。要着力打造一批重大创新工程,持续推动一批支撑重大技术创新和成果产业化的功能性平台和项目。要发展产业技术创新载体,重点推进一批院所重大项目攻关、关键技术研发与区域产业发展融合的新型研发平台建设。要培育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实施和培育一批区级重大产业科技项目,加速发展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高端医疗设备、智能制造等我区的四大新兴产业。要做强一批“大而尖”创新型企业,聚焦一批高端制造和高科技产业领域的骨干企业,做大一批“小升高”高新技术企业,聚合四大新兴产业中的优质企业,做好精准服务,助推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要充实丰富区科创大厦内科技创新元素,打造本区科创建设的引领标杆。要整合全区资源力量,以平城路为主线,将科创核心功能区、新兴产业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有效对接,打出嘉定科创大道概念,形成嘉定科创有特色的名片。
三是聚合资源,加强合作,提升科创能级。区政府要进一步整合全区科技创新资源,深化产学研合作,畅通合作渠道,强化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的紧密对接,提升企业协同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要促进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科研成果溢出转化和新型创新载体发展,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集聚区。要引导众创空间高端发展,推动众创载体向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要打造创新型众创空间集群,集聚融合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一批创新创业载体,形成集群联动、资源共享的生态圈。大力创设各类创新创业平台,增添创新创业活力。要针对部分企业闲置用地突出问题,开展研究分析,采取行之有效措施,充分挖掘利用好存量土地资源,为企业发展腾出空间,确保孵化成果、研发成果在本区落地生根。
四是落实责任,强化服务,营造创新环境。区政府要健全科技创新服务支撑体系,深化“放管服”及政策扶持,完善立体化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打造辐射长三角的科创服务品牌。要发展专业化的科技服务业,加速培育和引进科技服务机构和平台,逐步形成科技服务产业体系。要强化科技创新金融服务保障,丰富金融资本和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推动金融资本助力企业发展壮大。要注重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要加速人才集聚步伐,构筑人才制度体系,建设一流的人才发展环境,用更好的政策集聚人才。要充分利用嘉定院校的资源优势,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对接高校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定向培养紧缺专业人才,形成人才梯队的良性循环。同时,要加强人才精准服务体系建设,优化服务人才举措,保障人才安心在嘉定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