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8年本区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
——2018年12月14日在上海市嘉定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上
嘉定区环保局局长 杨莉萍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区政府委托,就2018年本区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如下:
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嘉定区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民心所向,聚焦源头治理,突出严字当头,以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污染减排和大气、水专项计划为抓手,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1~10月,AQI指数优良天数累计为233天,同比持平,优良率为76.6%,PM2.5平均浓度为39微克/立方米(较同期下降5微克/立方米);18个市考断面达标13个,达标率72.2%,苏州河-黄渡国考断面达标。
一、主要工作回顾
(一)明确目标,夯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今年,上海市政府与区政府签订了《打好碧水保卫战目标责任书(2018-2020年)》及《打赢蓝天保卫战目标责任书(2018-2020年)》,并于7月召开了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首次面向全区三级干部部署了环境保护工作。会后,区政府与20个相关委办局、12个街镇签订了《嘉定区污染防治攻坚战责任书(2018-2020年)》,进一步分解落实各领域内的环保责任。
同时,为了推动责任落实,区政府开展多次环保专项督查,先后对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整治、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情况进行了现场检查。
(二)集中攻坚,推进环境污染综合防治
1、督察整改成果全面巩固
在完成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整改的基础上,嘉定区举一反三,持续巩固整改成果。一是开展全面复核。对195件信访件、5151个违法违规清理整治项目开展了全面复核,坚决杜绝整改不到位。二是提升整改质量。对安亭生活垃圾厂和嘉定残渣填埋场实施全面环境调查评估。对78家涉重金属企业实施深度分类治理,推动企业完成分质分流、在线监测设备安装、生产线密闭废气有效收集处理及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等工作。三是严防问题回潮。切实落实属地化责任,结合拆违和无违创建工作,严防死守违法违规企业回潮和新的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滋生蔓延。
2、新一轮环境建设有序推动
今年是第七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年。年初,印发了《嘉定区2018-2020年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嘉府发〔2018〕26号),进一步细化任务目标,确保全区环境保护任务统一部署、统一落实。本轮计划拟定水、大气、土壤、固废、工业、农业农村、生态、循环经济、能力建设、环境监管执法等10个专项领域,共计116个项目,其中包括市级项目75个,区级项目41个。截至10月底,市级项目启动71项,启动率为94.7%;区级项目41项,启动率100%。
3、环境污染防治成效显著
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制定出台《嘉定区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8-2022年)》及《嘉定区2018年空气质量改善专项攻坚方案》,对140余企业实施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提标改造中小燃油、燃气锅炉50余台。实施进口博览会大气保障工作,开展重污染天气应急巡查。启动实施“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已完成企业整治190家。
在水环境治理方面,制定出台《嘉定区深化河长制落实湖长制实施方案》和《2018年度嘉定区河(湖)长制工作要点》,对全区7个湖泊、水库全面建立湖长制,落实区、镇、村居河长441名,企业河长、民间河长33名,河道监督员和河长志愿者465名。开展苏州河四期整治,重点实施支流整治、区域环境整治、雨污混接混排改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河道生态修复等,共计整治企业51家,改造雨污混接点76处,整治河道27.75公里。劣V类水体攻坚有序推进。南翔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5万吨/日)建成并投入运行,全区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稳定达标排放(一级A以上排放标准);推进8公里二级管网建设及84处直排污染源截污纳管;综合整治河道58公里,疏浚河道100公里,打通断头河115条;完成402处住宅小区、市政管网、企事业单位和沿街商铺雨污混接混排改造,治理2538户农村生活污水。
在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方面,对全区农用地、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开展土壤详查,目前已经完成入户调查和初步采样工作。同时,持续实施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已完成54块场地环境调查的备案工作,经确认无污染的场地可进入土地流转环节。
(三)严字当头,强化全过程环境监管力度
1、深化源头防控
一是推动“放管服”工作。结合全区大调研大走访活动及“放管服”、环评审批改革等工作,制定出台《嘉定区环保局优化营商环境十条举措的通知》,进一步简化审批事项、缩短审批时间。同时建立环评审批批复移交制度及备案核查制度,加强项目事中事后监管。全年持续推动湿垃圾和建筑垃圾项目等市区两级政府重点项目落地,共完成项目准入97件,环保意见审查105件。二是简化微量排污指标审批,开展嘉定区“十三五”期间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总量排放指标审核,对各项总量指标均低于一定限值的新改扩项目简化总量审批流程。今年审核新项目84个,其中豁免项目63个,合计已使用总量指标COD1.1吨、氨氮0.1吨、烟粉尘4.02吨、发挥性有机物9.47吨,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没有新增使用。完成今年总量减排目标。
2、保持执法高压
全区强化污染源协同控制,开展环保、绿容、水务、城管等部门综合执法。加大区域联防联控力度,建立完善与青浦区、太仓市、昆山市的联合执法机制。结合2018年嘉定区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围绕治污攻坚,开展化工污染企业、排污许可证制度、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等专项执法。同时,深化行刑对接,进一步健全环保执法机关、公安机关信息共享和案件移送制度。共出具处罚决定书128个,罚没金额累计2704.7万元,查封扣押2件,涉嫌污染犯罪移送公安9件。
3、建立“三线一单”监管体系
按照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要求,划定本区“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以下简称“三线一单”),强化区域空间、总量和准入环境管理。6月,嘉定区成立了经济带战略环境评价工作协调小组,由蔡潇飞副区长担任小组组长。同时制定区级“三线一单”工作方案,预计年底完成本区“三线一单”初步成果和技术评估工作。
(四)综合施策,推动环境管理精细化
1、清查污染源底库
在全区铺开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共计选聘普查员462人、普查指导员168人,并专项拨款预算资金1370万元用于购买第三方技术服务。区普查工作组对国家、市普查办下发的工业源、生活源锅炉、农业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等底库内的污染源进行筛选,做到一一响应,并结合日常环境监管和现场清查发现,将新增污染源纳入清查名录库。7月4日,全区顺利通过了国家普查办清查阶段的质量核查。目前,普查工作已基本完成入户调查。
2、深化垃圾综合治理
制定出台《嘉定区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截至11月底,居住区分类新增169个9万户,累计覆盖678个37.9万户,完成率95%,年底之前将达到全覆盖;绿色账户激励机制新增覆盖302个小区14.1万户,累计覆盖582个小区32.7万户,完成率82%。明年将在全覆盖基础上着力提高分类实效。农村新增66个7.8万户,累计覆盖80个村10万户。逐步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整区域覆盖。建立建筑垃圾全程管控体系。关停各街镇自行设立的装修垃圾中转分拣场所,设立集中分拣处置场所3处(安亭镇宝丰路、南翔镇嘉绣路、新成路街道嘉罗公路),进行统一分拣和资源化利用,残渣进入区再生能源利用中心焚烧处理,有效控制装修垃圾处置流向。
3、突破环境治理难点
针对一般工业固废处置问题,深入研究、积极尝试、勇于探索,区绿容局、区环保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开展一般工业固废管理及收运处置工作的通知》,并多方推动协同,基本实现本区不可利用类的一般工业固废进入区再生能源利用中心掺烧。推动在安亭镇、马陆镇及嘉定工业区试点建设危险废物收集中转平台。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通过全区上下的努力,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区域环境质量和生态面貌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通过城乡中小河道整治工作专项督察、“清废行动”(打击固体废物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等一系列督察,发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仍然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很多短板亟待补齐。
1、生态环保大格局有待深化。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政府主导、各部门协同推进环境保护的工作格局尚未全面形成。基层环保力量薄弱,环境管理属地化职责有待进一步落实。
2、环境质量改善基础不够稳固。大气环境质量整体稳定趋好,但进一步改善的难度非常大。水环境质量改善不稳定,存在部分考核断面污染反复、治理难度大等问题。
3、环境矛盾依然突出。达标扰民问题日益突出。嘉定工业北区企业、安亭地区企业、南翔静唐路周边企业的废气扰民等信访矛盾持续性、反复性。餐饮油烟投诉呈增长趋势。
三、明年重点工作
(一)加快实现生态大环保格局
严格落实《嘉定区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意见》及《嘉定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优化调整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协调推进委员会,强化对全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综合决策和统筹协调。按照上海环保机构改革方案的总体部署,有序完成区级生态环境机构改革,加强街镇环保责任落实和队伍建设。同时,深入推进第七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力争进一步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持续环境综合整治,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深度开展环境污染治理
加快实施《嘉定区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8-2022年)》,以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控制为核心,全面加强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继续强化扬尘污染防控,积极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深入推进《嘉定区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全面推进河长制,加快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强化河湖综合治理,实现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坚持分类管理、分级管控,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确保土壤安全利用。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全面加强危险废物、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和处置的统筹。
(三)完善环保管理机制体制建设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进一步完善规划环评、“三线一单”等区域性的环评工作与项目审批的联动机制,深入做好项目协调、服务和审批等工作。全面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完成档案建库工作,迎接国家核查。贯彻落实排污许可证制度,开展证后监管。继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管理体系,加快推动实现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做深做实区域联防联控
全面深化长三角地区大气、水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加强与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合作平台的联动,做深做实区域协作机制,推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共同改善。积极推动区域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重大活动环境保障等重点工作。健全区域环境应急联动机制,提高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协作水平。
2019年,我们将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全国、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切实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凝聚形成全社会共抓生态环境保护的强大合力,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把嘉定打造成创新活力之城奠定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注:以上所有数据若无特别标示都截至2018年10月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