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常委会工作 >> 监督工作 >> 内容

上海市嘉定区2018年财政决算报告

2019-07-26 点击数:

──2019年7月26日在上海市嘉定区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

嘉定区财政局局长  胡明华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上海市嘉定区2018年财政决算情况,请予审议。

一、关于本区2018年本级财政决算情况

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各级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聚焦三大核心功能再出发,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财税改革取得新成效,本级财政决算情况总体良好。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2018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99201万元,为年度预算的99.1%,比上年增长7.0%,加上市财政与本区的结算收入734586万元,上年结转收入58234万元,调入资金110932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35774万元,政府一般债券转贷收入377000万元,收入总量4415727万元。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914531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6.7%,比上年增长5.6%。加上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36902万元,结转下年支出88533万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75761万元,支出总量4415727万元。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平衡。

其中: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86498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04.8%,比上年增长5.9%,加上市财政与本区的结算收入734586万元,区财政与镇财政的结算收入84303万元,上年结转收入58234万元,调入资金110932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75474万元,政府一般债券转贷收入377000万元,收入总量2827027万元。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96626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6.6%,比上年增长3.4%,加上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36902万元,结转下年支出88533万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04966万元,支出总量2827027万元。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平衡。

菊园新区、嘉定工业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1995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09.8%,比上年增长15.4%,加上与区财政的结算收入13463万元,收入总量465458万元。菊园新区、嘉定工业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4828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7.5%,比上年增长8.0%,加上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7178万元,支出总量465458万元。菊园新区、嘉定工业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平衡。

从收入决算的具体情况看,区本级税收收入992043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07.2%。其中:增值税(含原增值税和原营业税)392079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14.9%,主要是区内经济平稳运行,工业生产增长稳健、商品销售持续增长,带动增值税增长高于年初预期。企业所得税140292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01.5%。契税134108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20.8%,主要是土地出让进度快于预期。个人所得税69432万元,为年度预算的89.0%,主要是受个人所得税政策调整和股市低迷,红利型个税明显下降,导致增长低于年初预期。区本级非税收入94455万元,为年度预算的84.3%,主要是受“减税降费”政策,行政事业性收费、城市综合管理费等收入减少,影响增长低于年初预期。

从支出决算的具体情况看,区本级支出2396626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6.6%。其中:教育支出342625万元,完成年度预算95.7%,主要是因预留的教育系统2018年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增资调整至2019年兑现,支出相应减少。科学技术支出143241万元,完成年度预算97.3%,主要是科普经费、高层次人才等项目实际发生少于预算。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6480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98.2%,主要是字砖博物馆建设、体教结合项目实际发生少于预算。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96077万元,完成年度预算97.4%,主要是职业培训补贴、社区助老补贴和临时救助等项目实际发生少于预算。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55488万元,完成年度预算94.3%,主要是犬伤门诊药品零差率补偿、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等按实拨付,医疗服务监管云平台建设、嘉定区社区综合改革平台等信息化项目实施进度慢于预期。节能环保支出71215万元,完成年度预算97.4%,主要是南翔污水处理厂配套工程(二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等项目实施进度慢于预期。城乡社区支出485098万元,完成年度预算99.1%,主要是社区无障碍设施建设、残渣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等项目进度慢于预期。农林水支出22091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97.4%,主要是河道综合整治、蕴西水利枢纽应急工程等项目实施进度慢于预期。交通运输支出154648万元,完成年度预算99.3%,主要是新勤路、霍城路、安新路等道路维修项目实施进度慢于预期。

区对镇税收返还及转移支付375085万元,其中:返还性补助135854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177101万元,专项转移支付62130万元。

按照《预算法》的有关规定,对预算执行中年初难以预见及政策调整增加的支出,动支预备费予以安排,不足部分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018年动支预备费40000万元,主要用于轨道交通14号线建设、老人健康体检和嘉定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项目等支出。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75474万元,主要用于增加环境综合整治、智慧公安、雪亮工程和建设用地减量化补贴等支出。上述支出,已根据《2018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有关规定归入相应支出科目。

 2018年,结转下年支出88533万元,其中:市级专项转移支付75635万元,中央专项转移支付12898万元,主要是外青松公路拓宽改建工程、卫零北路新建工程、村庄改造、水利建设等项目推进较慢,相应专项结转下年支出。

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数,与向区六届人大五次会议报告的执行数一致。

2018年,区本级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5075万元,比年度预算数减少1447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682万元,减少627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4133万元(其中:购置费1031万元,运行费3102万元),减少403万元;公务接待费260万元,减少417万元。区本级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比年度预算数减少,主要是各部门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规定,强化“三公”经费执行管理,严格出国(境)团组审批管理,规范和统筹优化公务用车、公务接待等公务活动安排。上述“三公”经费结余的财政资金,全部用于补充区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2018年,政府性基金收入612206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23.5%。加上市财政与本区的结算收入4213万元,政府专项债券转贷收入60000万元,动用上年结余12210万元,收入总量688629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523833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9.5%,加上调出资金110932万元,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50056万元,支出总量684821万元。政府性基金收支结余3808万元。政府性基金收支决算数,与向区六届人大五次会议报告的执行数一致。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2018年,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0965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00.0%,其中:上缴利润收入5080万元,股利、股息收入5885万元,加上动用上年结余3041万元,收入总量14006万元。国有资本经营支出14006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9.9%。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决算平衡。国有资本经营收支决算数,与向区六届人大五次会议报告的执行数一致。

(四)政府债务情况

市财政局核定我区的政府债务限额为3249000万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为2062000万元,专项债务限额为1187000万元。经财政部2018年地方政府债务年报审核,截至2018年年底,本区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2834042万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为1656098万元,专项债务余额1177944万元。至2018年底,本区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中政府债券余额为2786042万元,其中:一般债券余额为1608098万元,专项债券余额为1177944万元。按审计口径计算的2018年年末债务率为55%,规模总量适度,风险总体可控。

二、2018年预算执行效果和落实人大决议情况

2018年,我区认真落实区人大审议通过的年初预算和调整预算,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供给效率,有力保障各项重点支出,为区域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一)  强化民生保障,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2018年,区本级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十一大类民生支出达2031373万元,占财政支出的84.8%。一是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投入342625万元,加快优质资源布局,确保新开办学校6所;持续深化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覆盖;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项目建设,“一场一馆一池”68个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二是健康嘉定建设有力推进。投入155488万元,确保公立医院改革深入推进,“仁济—嘉定医联体”及“东肝—嘉定医联体”等医联体正式签约,影像诊断中心等集约化医疗服务中心平稳运行;基层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家庭医生“1+1+1”签约人数达28.9万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评价平均分位列全市第一名。三是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完善。投入296077万元,新增养老床位630张、综合为老服务中心8家、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护中心7家、社区老年人助餐点5个,发放老年综合津贴14.56万人,全年累计救助16.04万人(户)次。

(二)  优化财政资源配置,促进经济提质增效

在全面落实国家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打造更优营商环境的基础上,推进财政资源配置的进一步优化,有力地促进经济提质增效。一是企业创新活力持续提升。投入143241万元,启动新一轮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微技术工研院8英寸MEMS及先进传感器研发线完成基建,新兴产业领域重点项目、平台加速集聚,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成功落户;培育“三化”众创空间,3家单位被列入市培育引导项目,双创大厦科创服务事项增至86项;实施创新型企业“小升高”计划,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数量突破新高。二是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投入71215万元,再生能源利用中心正式运行,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工作顺利推进;实施《嘉定区消除劣V类水体三年行动计划》,225个黑臭水体消除黑臭;南翔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投入运行,全区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稳定达标排放;区域水体质量稳步提升,全区考核断面达标率达84%。三是现代服务业稳定发展。投入40343万元,鼓励新兴金融企业落户嘉定,推进企业上市挂牌,全区上市企业增至16家;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增强市场主体活力,提升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三)  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市功能完善

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有新突破,城市管理更精细,城市功能和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一是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投入485098万元,“五违四必”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无违村居”创建工作扎实推进,累计拆除违法建筑601万平方米;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完成集建区外建设用地减量化240.1公顷;S7公路二期、城北路等项目实现开工建设,陈翔路地道结构已完成, G1501永盛路下匝道已建成,省市、区区对接道路建设推进顺利,环城河步道全线贯通,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二是乡村振兴战略顺利推进。投入220910万元,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安亭镇向阳村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完成6398户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探索实施农民住房更新和村庄平移,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加大水稻种植、机械化播种等农作物生产补贴,粮食烘干能力达2800吨/批,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率达到95%以上,水稻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9%,引导农业机械化、绿色生态化发展。三是公交优先战略日益突出。投入154648万元,完成华翔路、华江公路和金沙江西路的道路维修、道路景观等方面改造,提升西虹桥区域综合环境面貌;新辟3条公交线路,延长17条线路运营时间,增加23条线路运能,增设100座公交候车亭,购置新能源公交车119辆,新建、改建电子站牌115个,市民出行更趋便利。

(四)  落实财政改革,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2018年,财政扎实推进各项改革措施,坚持依法理财,坚持制度规范,发挥财政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一是修订《嘉定区财政局支出预算绩效管理第三方评价机构管理考核办法》,规范第三方评价机构选择和服务标准,重点推进绩效目标编报和项目前评价工作,全区共编报项目绩效目标3905个,财政实施前评价项目19个,单位申报金额4.7亿元,审定金额3.6亿元,实际预算安排金额3.5亿元,节约率约25%。二是着力推进政府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并将本区2017年度国有资产综合报告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专项报告报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水平。三是出台《关于本区建立健全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优化财政支农投入供给,确保财政政策导向、资金投入重点与乡村振兴战略相适应,切实提升本区支农政策效果和支农资金使用效益。四是启动区级国库支付电子化管理改革试点,逐步构建资金安全的“防护网”,提高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性。五是推进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改革,指导预算单位做好新旧制度衔接,为2019年1月全面施行新制度、落实改革任务打下扎实基础。六是出台财政预算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预算管理职责和编制程序,强化了预算监督和考核。七是通过细化预算编制、压缩预算批复时间、健全预算执行通报及谈话制度,不断加快财政支出执行进度。八是继续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工作,首次将政府基本建设项目预算安排及执行情况纳入政府预算公开中,试点将区本级16个社会关注度高、代表性强的重点支出项目情况随部门预算一并向社会公开,增加通用名词解释,方便公众读懂预算。九是修订《嘉定区政府性债务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本区各级政府融资行为,开展政府隐性债务清查整改,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三、坚持问题导向,继续扎实推进财政各项改革工作

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的有力监督下,经过全区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201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财政改革发展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不足,审计部门在2018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中发现部分预算项目调增不够科学、公务卡使用不够规范、专项转移支付管理不够全面等问题,我们将注重从创新机制上着力,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源头防治。一是针对预算单位在预算管理、会计核算等方面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加大业务培训和政策辅导力度,提升预算单位的规范意识和业务水平;二是梳理区对镇专项转移支付,出台《嘉定区专项转移支付管理办法》,逐步建立专项转移支付定期评估和项目退出机制;三是进一步梳理区镇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适时出台嘉定区公共服务领域区镇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意见;四是在2018年实施试点的基础上,完善支付电子化的管理办法和制度建设,扎实做好国库支付电子化的全面改革,扩大电子支付范围,将国库电子支付逐步延伸至街镇,以信息智能化手段保障财政资金安全;五是逐步建立起全方位的绩效管理格局,将部门和单位的全部收支纳入绩效管理,对重大政策和重点项目实行全周期跟踪问效,强化绩效管理的责任约束,强化绩效管理的奖惩约束。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区人大高度重视财政管理、改革发展工作,有力促进了我区财政管理的规范、高效、公开、透明。我们将进一步自觉接受区人大的监督指导,认真落实本次会议审议意见,更好地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