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常委会工作 >> 监督工作 >> 内容

嘉定区人民政府关于2019年城乡规划实施情况的报告(书面)

2020-01-02 点击数:

——2019年12月31日在上海市嘉定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

 嘉定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关心和支持下,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区政府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工作的指示精神。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上海市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切实履行城乡规划管理职责,加快推进全区现代化新型城市建设。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大调研、大走访”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规划站位,进一步优化实施成效。现就今年规划工作的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9年规划主要工作总结

按照市、区两级年度重点工作部署要求,全面、协调推进全区各类城乡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工作,重点聚焦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城市及社区更新改造、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热点问题。

(一)统筹谋划开展总体规划编制与实施

深入贯彻落实上海市城市总规实施动员大会和市第七次规划土地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为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有力支撑”的工作目标,坚持规划引领发展,着力推进资源高质量利用。嘉定区2035总规于今年2月获批,目前已进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在规划实施过程中,严守区总规确定的发展规模底线,以城乡平衡发展与自然生态协调为导向,推动生态、城镇、乡村融合发展,构建与嘉定城市功能、用地空间相协调的各项城市功能。在下层次镇总规、控详规划、郊野单元(村庄)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全面落实区总规的管控要求,确保各类规划管理要素的逐级落实。围绕“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镇空间功能和品质的目标、思路和对策”的主题,开展我区“十四五”规划思路前期研究工作,为近阶段区总规的实施提出具体举措。

镇级总体规划层面,抓好江桥、安亭、外冈等已批镇总规的实施,继续推进南翔、徐行、马陆、工业区等总规的编制进程,目前南翔镇总规已开展规委会审议,徐行镇总规已开展初步方案审议,工业区总规、马陆镇总规正在开展任务书审批工作。

在市级部门的统一安排下,配合做好虹桥主城片区单元规划的编制工作,将我区江桥、南翔、安亭等南部片区的发展要求与虹桥主城区无缝衔接,充分发挥好进博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二)聚焦重点推进控详规划编制

推进城市开发边界范围内控详规划编制,目前城市化地区控详规划覆盖率达到约95%。积极开展重点规划项目的编制与落实,关注“一江一河”战略实施、产业发展、公共设施配套改善、城市更新和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等主题,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服务。

根据2019年控详规划编制计划,我区2019年详细规划编制计划共20项,包括整单元控规(含修编)8项,控规局部调整1项,控规实施深化(简易程序)11项。过程中根据地区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设施等项目建设需要,适时增加了南翔东部工业园区局部街坊、朱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项目的控详规划编制。截至12月初,7项已获得市政府批复,包括江桥金宝园区、安亭环同济地区、安亭零配件园区、南翔福利院和南翔医院等地区的控规编制或调整,为我区氢能港和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建设、北虹桥地区开发、公共设施服务水平提升等工作提供规划技术依据。此外,真新南四块城市更新项目、黄渡大居二期规划调整、江桥蔬菜批发市场公共租赁住房项目规划调整等已经处于规划审批阶段;南翔永乐社区(精准医疗产业园及通信产业园)、老华亭社区等地区控规正在按计划有序推进。上述规划编制的持续推进,将为我区下一步“一江一河”战略实施、低效产业项目转型、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重点工作提供规划支撑。

(三)集中精力推进乡村地区规划全覆盖

2019年是全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年份。今年以来,全面铺开乡村地区的规划编制工作。结合我区乡村地区实际建设发展情况,区村庄布局规划中期评估及优化调整的规划编制已于年初获批,成果已同步纳入区总规。各涉农镇的镇级村庄布局规划已编制完成并报市级部门备案。开展各镇郊野单元(村庄)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截至11月底,华亭、菊园、南翔、江桥、外冈、马陆、徐行郊野单元(村庄)规划已完成批复,工业区、安亭郊野单元规划正在上报审批中;57个保留保护村中,32个村庄规划已完成批复,19个村庄规划正在审批中,6个村庄规划纳入所在镇的郊野单元规划中统筹编制。按照计划安排,确保于年底前完成乡村地区规划的全覆盖。

坚持规划先行、改革创新、示范引领,积极推进村庄平移归并。在乡村地区规划编制过程中,重点研究保留保护村和撤并村方案,系统梳理村宅布局,坚持“城镇集中居住为主、农村集中归并为辅”的导向,分步推进30户以下自然村农民的集中居住。开展2019年度203户农民平移集中居住工作,做好村庄设计方案,推进联一村“乡悦华亭”、向阳村“向阳新里”等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创建,目前已初显成效。通过宅基地平移归并、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乡村旅游项目建设、休闲康养功能注入等方式,提高乡村地区的产业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品质。

关注郊野地区现状优质企业的保留与发展,针对产业业态、环境保护、未来发展等方面,在系统梳理、甄别的基础上,提出保留企业名单和地块,并统筹纳入郊野单元(村庄)规划方案中。经批复后,将为198区域保留企业的改扩建提供规划支持,实现乡村地区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因地制宜开展专项规划编制

为建设尊重自然、注重游憩、突出生态、优化功能的智慧科创小镇,满足市民的郊野休闲需求,提升我区科技创新的服务功能,我区计划在嘉宝片林地区建设嘉宝智慧科创小镇。通过盘活存量用地、释放更多生态空间、提高土地开发强度、引入优质创新产业等方式,充分发挥林地的生态效益,提高土地的投入产出效率。在前期现场踏勘、资料收集和国际方案征集的基础上,目前已完成专项规划任务书批复,正在开展成果的编制与完善。规划提出嘉宝科创小镇生态绿色共享、科研创新共建、产业生活共融的发展定位,依托现状用地形成“一个小镇核心”加“两大智创产业组团”的发展格局,从农林水复合、蓝绿共享的角度,制定完善生态空间布局的具体策略。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是落实国家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维护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手段。2019年市相关部门着手开展本市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进一步划定至2035年150万亩A类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并实施最严格的保护。根据市级方案,嘉定区A类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为8.74万亩。我区已按照相关工作要求,基于市级方案开展核实举证和方案完善工作,举证方案中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为7.45万亩,目前已将初步核实举证成果报送市级部门审核。

上海将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制定《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将概念转化为实施与管理工具。2019年,我区选取了具有典型特征的菊园东社区作为15分钟生活圈的先行先试区域,重点聚焦社区公共空间及相关服务设施的更新,实现从规划到实施再到后续管理的全过程引领。菊园东社区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规划于9月获批后,目前已同步实施了公园绿地提升建设、绿道建设、街巷综合整治、附属空间更新开放、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精品小区建设等任务清单。结合本次专项规划,我区已起草《嘉定区社区规划师制度实施办法(试行)》,9月在菊园新区开展了社区规划师聘请任命工作,率先在郊区中初步建立起社区规划师制度。

围绕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滨水空间为人类带来美好生活”的主旨,嘉定区依托环城河步道,以“同创水岸新生活”为主题举办环城河空间艺术季活动。通过当代艺术展、城市设施和城市家具优秀作品展、城乡规划展、“环城河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图片展4个主题展览,以及高端论坛、定向打卡赛、城市家具设计方案征集评选三个活动,充分展示近年城市规划、建设和更新改造的工作成效。本次空间艺术季活动嘉定区实践案例展让更多市民深度了解了具有800年历史的“嘉定环城河”及其步道城市更新项目,更好地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配合市相关部门做好轨道交通嘉闵线嘉定段专项规划研究工作。嘉闵线是全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提出的9条近期建设线路之一,建成后将更加紧密连接嘉定新城和虹桥枢纽,目前嘉闵线专项规划的编制已展开,线路走向已基本确定,即将展开具体站点的选址及方案设计工作。为消纳我区建筑垃圾、餐厨垃圾、污泥垃圾,减少填埋量和外运量,促进资源化利用,在外冈镇规划“三厂”(建筑垃圾处理厂、餐厨垃圾处理厂、污泥垃圾处理厂),目前“三厂”中除污泥垃圾处理厂外,其余两厂的所有建设手续完备,并已开工建设。配合市相关部门做好S22公路选线工作,目前S22公路在全区总规中已做预控方案,并与S16公路、S7公路两个重大工程关联。配合市相关部门做好轨道交通22号线(嘉定区)选线预控方案,目前预控方案已编制完成。

继续做好地名审批的日常管理工作。截止目前,今年共命名各类地名31个,其中命名居住区、建筑物名称19个,道路12条。开展地名审批系统上线工作。

(五)提高效能加快规划行政审批效率

按照中央、市委和区委相关要求和工作部署,2019年下半年嘉定区“一网通办”工作的核心任务是实现审批时限平均压减70%以上。结合审改推进要求,规划管理工作相关的核定规划条件和《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审批等行政审批事项的行政审批时限已达到压减要求。发挥“店小二”精神,通过进一步减环节、减时间,简化申报材料,降低办事成本,提升办事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按照《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进产业项目规划实施的细则>的通知》要求,简化产业项目调整容积率及建筑高度的流程,按照“先调后办”的原则,加快产业项目规划指标调整的进度。针对现状企业所处的不同区域,制定《关于支持104、195、198区域存量产业项目发展的工作口径》,对各类工业企业实施分类管理,创造条件支持优质企业存量利用和扩大再生产。以联一村为试点,率先探索制定乡村建设项目简化流程操作办法,加快审批和推进速度。

根据《上海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实施细则》以及《上海市企业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实施细则》等文件要求,标准化各类行政审批项目的审批程序与审批内容,优化审批流程,精简或合并审批事项,加快审批速度,提高产业项目审批效率和建设进程,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严格按照审改要求,对于带方案出让的产业项目免于方案审核,直接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对于带方案出让的产业项目,拿地后若因企业的工艺流程等需要对建筑平面进行调整的,在业务协同消防、安监、交通、绿容等部门意见后,直接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六)积极主动推进规划实施监督和管理

继续做好规划公示工作,对社会关注面广、公众聚焦度高的项目,积极主动做好解释沟通工作,不断扩大公众知情权。结合“12345”市民热线、规划咨询、人民来信、信访案件等事项,积极听取市民和企业关于规划管理工作的合理化诉求,增强规划工作透明度。进一步提高街道规划参与权,在规划编制的全过程中充分听取所在街道的意见和建议,针对存在稳定风险的规划项目,提前制定信访稳定预案。在乡村地区各类规划,特别是村庄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就农民平移归并居住点、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等核心问题,始终保持与村委会的协调沟通。在草案公示前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对规划方案进行宣讲和解读,获得通过后方可开展公示,充分发挥了农村基层组织在规划编制与建设实施中的主体作用。

加强建设工程项目的批后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的规定。加强事中事后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严厉打击并整治违法违章建筑,努力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全年对103个建设工程项目进行了竣工规划验收,验收总建筑面积约299.3万平方米;对103个建设工程项目进行了土地核验,土地面积约130.3万平方米;管线开工10件;管线验收15件;道路验收13件。完善违法建筑的举报受理,加强对违法建筑发现、制止、查处工作,加强规划管理,规范规划执法行为。严格依法行政,组织区、镇两级相关部门对违法建筑进行协助调查,共作出违法建筑协查书10件,有效打击违法行为。

二、规划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未来一段时间内,规划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区总规实施要面向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

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城市,嘉定在人口、服务、产业等方面的集聚功能仍不十分突出,在经济总量规模、人均产值、第三产业比重等方面不占明显优势。在区域城镇体系中的核心作用不明显,引领及交汇功能未完全实现。作为上海城市副中心之一,嘉定反磁力中心吸引力不足,疏解中心城区人口作用不明显。现有人口通勤压力大,对中心城的依赖仍较强,职住不平衡问题仍然较为明显。相较中心城区及长三角其他节点城市,嘉定在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此外,我区的生态格局尚不十分完整,绕城森林及吴淞江、浏河、蕰藻浜等生态廊道建设虽已初见成效,但生态空间的规模、品质呈现不均衡的状态,距离“南部联结成网、北部延绵成片”的生态空间体系目标仍有一定差距。

(二)长三角一体化提出更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嘉定区已与江苏省苏州市、浙江省温州市签订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一批涉及道路对接、交通联系、产业协同、设施共享、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当下国家和上海市对长三角一体化提出了更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对标新问题、新形势、新要求,在道路交通无缝对接、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公共设施共建共享、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嘉定区与长三角其他地区的协作发展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需要谋划提出一批重大项目、重大工程,以项目化推进一体化,推进区域协作在深度和广度上更上一个台阶。目前批准的区城乡总规中,已就嘉定区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功能定位、产业协作、设施共享等进行了系统研究,下一步需要创造条件抓好具体项目的落实。

(三)乡村振兴工作重心从规划编制转为项目落地

按照市、区两级工作部署,在2019年底实现乡村地区规划全覆盖后,2020年将迎来乡村振兴具体项目建设的新阶段。我区乡村地区发展存在较为明显的历史欠账,乡村振兴工作需要集中精力在较短时间内显现成效。在乡村建设项目规划建设证照审批方面,需要创出一条适合嘉定发展的特色程序,在合并、简化审批流程的基础上,提高工作效率,尽可能缩短乡村振兴项目从规划策划到落地实施再到运营管理的时间。相较于城市化地区的建设项目,乡村地区建设项目受村民意愿、自然地理条件、人文风俗习惯、建设经济性等方面的影响,在落地建设时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需要耐心做好解释沟通工作,按需开展规划调整,及时解决好永久基本农田、建筑设计规范等主要问题。

三、2020年规划工作的主要方向

2020年,区政府规划管理工作将围绕建设“创新活力之城”的目标,聚焦区域协同发展、城市更新、城市管理精细化、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主要方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好总规实施,有序推进全区创新活力之城建设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在更广阔范围和视角下审视规划实施策略,推进城乡规划体系的优化完善,提高规划引导发展、规范发展、促进发展的水平。兼顾规划的刚性和弹性,在严格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城市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和文化保护红线“四线管控”的同时,注重保持规划弹性,及时调整规划实施策略,为重大项目的落地实施创造有利条件。深化落实“一核四区”城乡空间体系,优化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完善区域生态网络,锚固嘉昆太协同发展的生态网络格局,推进重要生态廊道建设,加强城市建成区内环境品质塑造,促进乡村单元品质提升。统筹城乡发展,加快重点版块人口集聚,优化人口结构。健全多层次、多样化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加强区域路网衔接,提升公共交通一体化服务能力,用心用情创造高品质生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抓好统筹协调,积极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重要指示,积极主动参与区域一体化合作发展。进一步加强与昆山、太仓的规划衔接,从中远期发展规划着手,统筹布局生产生活空间,完善功能梯度分布和产业互补发展格局,通过建设一体化的交通网络、推动公共资源共享和社会共治、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方式,提高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水平。着力推进嘉定城北路-太仓岳鹿公路等多条省际断头路打通工程,进一步密切跨行政区域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互动。结合郊野单元规划全覆盖及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面积约170平方公里嘉北生态涵养区的构建,与周边昆山、太仓的郊野区域连片成网,共建、共享绿色花园。更好地发挥安亭、外冈、华亭等镇在一体化发展中的区位优势,加强安亭-花桥-白鹤等跨省“城镇圈”建设,推动基础设施共建共用。

(三)抓好规划落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充分发挥郊野单元(村庄)规划对乡村地区发展的引领作用,以强村、富民、美环境为目标,探索农村新、农业兴、农民富的乡村振兴道路。按照生态优先、底线约束、品质提升、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总体导向,推动乡村振兴工作高标准、高质量落实到位,补好农村现代化的短板。针对美丽乡村具体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积极协调市相关部门,及时研究解决策略。注重乡村振兴点与点之间的连接联动,由点及面成片,形成整体性的高质量高标准发展。坚持绿色低碳发展,传承历史文脉和风貌,以农村居民点平移归并和农宅翻新为突破口,提升农民居住生活水平,改善乡村地区建筑景观环境。坚持示范引领,深入调研各个试点项目,在总结典型案例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系统性经验,把零星“盆景”变为连片“风景”,探索具有嘉定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以点带面推进“江南田园”建设。

即将到来的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下,进一步创新规划管理思路,进一步改进规划管理举措,跨前一步、主动服务、敢于担当、有所作为,为“十四五”期间及更长时间内全区规划建设和城乡发展创造良好局面。嘉定区2035年总体规划提出,要将嘉定建设成为上海大都市圈的现代化新型城市,打造汽车嘉定、科技嘉定、教化嘉定、健康嘉定、美丽嘉定。全区规划管理工作将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咬定目标不放松,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抓好规划管理工作,守初心、担使命,为未来嘉定美好蓝图的实现而不懈奋斗!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