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常委会工作 >> 监督工作 >> 内容

区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会议关于区人民法院、区人民检察院加强司法保障优化营商环境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2020-10-26 点击数:

(2020年11月25日在上海市嘉定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54次主任会议通过)

2020年10月26日,区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区人民法院、区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司法保障优化营商环境情况的报告》。区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向本次会议提供了相关调研报告。常委会会议对调研报告表示同意。

常委会会议认为,区人民法院、区人民检察院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从制度机制建设、知识产权保护、执行失信惩戒机制建设、司法办案质效提升等方面着手,依法保障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着力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营商活动创造更为市场化和法治化的良好环境。

常委会会议指出,在加强司法保障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服务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纠纷解决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服务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工作举措有待进一步完善;四是司法队伍配备和能力建设有待进一步增强。针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常委会会议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服务保障意识

区人民法院、区人民检察院要正确认识、精准把握党和国家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大局,切实担负起保障营商环境建设的政治责任,以问题为导向,对标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着力在强化审判职能、创新服务举措、延伸司法功能上下功夫,扎实推进营商法治环境建设。特别针对疫情发生后给我区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要进一步找准切入点和结合点,真正把司法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功能作用发挥到位,把成效落实到有效维护社会关系稳定和生产生活秩序安定等方面,切实增强市场交易的可预见性,积极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创业创造,为嘉定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二、强化司法指引功能,助力打造诚实守信、遵规践约的法治环境

一要牢固树立平等保护意识。认真回应市场主体司法关切,细化落实平等保护原则的制度措施,确保各类主体诉讼地位和诉讼权利平等、法律适用和法律责任平等、法律服务和法律保护平等,推动形成平等有序、充满活力、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二要防止利用刑事手段干预民营企业经济纠纷。要严格把握区分正当融资与非法集资、合同纠纷与合同诈骗的界限,依法保护合法交易行为,防止随意扩大适用。三要认真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要严格遵循罪刑法定、疑罪从无、从旧兼从轻等法治原则,公正处理,不违反刑事法律及司法解释规定。对涉案的企业家采取强制措施要进行羁押必要性审查,避免不恰当的采取限制人身自由和财产扣押等强制性措施给投资市场造成波动影响,为企业家提供安全、安定、安心的创业发展环境。

三、完善司法服务保障市场主体健康发展机制,营造平等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一要落实和完善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依法包容审慎处理,推动企业提升科技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切实保障科研人员依法享有的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好释放市场主体创新活力,营造尊重知识价值的环境。二要完善市场主体救治和退出机制。充分运用重整、和解法律手段实现市场主体的有效救治,运用清算手段促使丧失经营价值的企业和产能及时退出市场,实现优胜劣汰,更好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三要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成果。加大企业胜诉权益司法保障力度,充分发挥破产审判对化解执行积案的促进功能,加快企业债权实现。严格规范涉案财产处置程序,防止超标的、超数额、超时限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财物,减少办案活动给涉案企业生产经营造成影响。四要推动检察机关民事检察监督工作全面均衡发展,加大对有案不立、违法立案、不当适用强制措施、超期羁押、案件久拖不决等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的监督纠正力度。

四、加强纵横协调配合,打造多元纠纷化解的司法环境

一要突出特点,有效提升专业审理效果。要将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和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结合起来,着力构建集约高效、多元解纷、便民利民、智慧精准、开放互助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二要认真贯彻实施民法典,加强民商事司法保护,全面推进一站式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多种纠纷解决方案和途径。三要积极依托本区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共同体,加强统筹协调和联动协作,整合执法司法资源,有效落实服务保障营商环境提升的各项工作措施,推动形成依靠党委、各方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

五、加强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司法队伍履职质效

一要加强对涉营商环境法律问题的预判研究,善于从末端处理社会矛盾的过程中发现前端治理带有普遍性、趋势性的问题,善于从办案数据中找到引发问题的原因和规律,通过制发司法建议、检察建议,以及发布白皮书等方式,提出帮助企业改善经营、完善管理、防范风险的对策建议。二要深化司法责任制改革,细化岗位职责分工,充实专业力量,优化队伍结构,加大培养力度,提升办理经济犯罪、知识产权等涉企业案件的能力和水平。三要创新司法延伸服务的方式方法,加大司法公开透明度,推动典型案例发布常态化,强化法律文书说理功能,通过以案释法等形式,提高普法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