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常委会工作 >> 监督工作 >> 内容

关于重点产业(园区)发展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1-05-31 点击数:

──2021年5月28日在上海市嘉定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四十八次会议上

嘉定区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


“十四五”时期是嘉定迈入以改革求突破、以创新求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区将推动“汽车‘新四化’”、“智能传感器及物联网”、“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三大产业实现千亿级规模,促进“在线新经济”在现有基础上倍增,打造“院地”、“校地”两个千亿级科技园。为进一步推动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体系,奋力推进本区“十四五”时期产业发展总体目标加速实现,区人大常委会将“听取和审议区政府关于重点产业(园区)发展建设情况的报告”作为今年的重点监督工作,为做好该项工作,区人大财经委组织开展了对本区四个重点产业和两个重点园区发展建设情况的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概况

区人大财经委在常委会副主任张德祺带领下,结合常委会关于联系高性能医疗设备和精准医疗产业发展情况的专题调研工作,以该产业为典型,以点到面,解剖麻雀,围绕重点产业、园区的规划布局、政策落地、产业发展、人才保障、投融资撬动等情况开展了深入调研。财经委与区经委、区科委等相关政府部门进行了多次沟通,听取了两部门相关情况的汇报,了解本区重点产业、园区发展建设的现状及瓶颈问题;在去年对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核心承载区建设情况跟踪调研的基础上,今年财经委还先后赴瑞金医院质子中心、康德莱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国际短视频中心、智能传感器产业园等区内四个重点产业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开展实地调研,并组织所在镇有关部门及企业、园区负责人等召开座谈会,听取对重点产业、园区发展的意见建议;赴上虞经济开发区、杭州湾信息港小镇等长三角地区学习产业和园区发展建设的宝贵经验,拓宽调研范围、打开研究思路。经广泛听取和收集意见建议,形成本调研报告。

二、本区重点产业(园区)发展建设总体情况

区政府积极抢抓产业发展机遇,着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具体工作情况政府的报告中已详细体现,概括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跑出发展势头“加速度”

重点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以及2020年产出的同比增速较快,龙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汽车‘新四化’”、“智能传感器及物联网”、“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产业”规上企业达190余家,“在线新经济”紧抓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机遇,正以蓬勃之势大力发展,四个重点产业2020年的产出同比增速都达到30%以上,共同助推嘉定经济高质量发展。此外,龙头企业的发展态势强劲,着力发挥多点覆盖、上下游衔接的引领作用,如:上汽大众MEB工厂投入生产使用,传感器芯片引进的知名企业已打通产业链各个不同环节,联影医疗等龙头企业引进质子治疗技术等。

(二)握稳集聚效应“放大镜”

通过不断优化政策供给,加强产业集聚区建设,目前重点产业、园区的集聚效应正在逐步扩大。特别是一批重大项目快速推进,理想汽车研发总部落户,晶众地图将甲级导航电子地图测绘资质迁入,12寸先进传感器工艺平台项目进入施工阶段,康德莱研发基地建设推进稳定等等。作为本市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之一,集聚了“十一所三中心两基地”,有效促进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催化科技成果转化;与同济大学紧密对接,有序推进同济大学科技园机构组建和园区规划建设,目标打造全市五个大学科技园的标杆园区,集聚高端人才和顶尖科技产业。

(三)当好发展环境“铺路石”

区政府着力为产业、园区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围绕规划布局、发展目标、扶持举措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我区“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明确产业和园区的发展目标,区政府也已制定出台了四个重点产业2021-2025年的专项行动方案,同济大学科技园的专项行动方案正在加紧出台,目标到2025年,“汽车‘新四化’”、“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智能传感器及物联网产业”均实现总产出达到1000亿规模,“在线新经济”总产出超4000亿规模。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以来,区政府出台了20余项有关产业和园区以及企业扶持方面的政策,包括项目引进、企业培育、平台搭建、人才激励、营商环境等,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三、需要改进的几个方面

从调研情况来看,本区重点产业(园区)的发展建设导向明确、举措有力,在充分肯定既得成效的基础上,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认为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不足,需进一步研究改进:

(一)产业发展环境有待优化,扶持力度还需加强。

一是产业扶持政策有待细化,对四个重点产业还需实施精准的规划布局。目前,我区已出台部分关于产业和园区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但仍然存在供给不足、兑现不够及时的情况,专项政策还需补足和完善,扶持效果有待验证。二是四个重点产业的统计指标体系搭建还不够精准,分类需进一步明确。例如,调研中发现,智能传感器及物联网的应用与汽车“新四化”产业统计口径存在交叉,需进一步查漏补缺。三是投融资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财政资金扶持较为分散,集聚程度和撬动效应不够明显。另外,对于资金密度需求极高的产业,投融资市场化运作略显不足,需进一步搭建有效的投融资平台。

(二)产业发展规模较小,集聚度和支撑力不够充分。

一是除汽车产业外,其他产业目前的规模还较小。2020年智能传感器及物联网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271.2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1%,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产业71.6亿元,占比1.3%,在线新经济总产出2723.4元(由于其以三产为主,统计口径为产出),可见,除汽车产业以外,其他三个重点产业对经济的支撑力度还不够明显。二是产业园区分布较为分散,集聚度不高。部分产业园区布局总体上仍较分散,虽明确了重点产业,但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较少,围绕产业的公共服务平台能级不高。三是土地要素供给紧缺,用地指标与项目建设用地实际需求缺口大,在流程审批等政务服务还有优化的空间,一定程度上影响项目谋划、引进和建设进度。四是与周边地区竞争激烈,放眼长三角和上海其他区,产业同质化竞争较为明显,如何突出嘉定的比较优势还需进一步研究。

(三)成果转化能力仍需提升,产学研用融合有待深入。

一是技术转移与科技成果产业化速度慢,产业核心技术较为匮乏。企业自身研发投入仍显不足,应用技术开发相对薄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科技成果研发转化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目前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产业竞争优势还存在瓶颈,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有效的协同机制尚需补足,高技术企业从高校、科研机构获得稳定的技术供给来源存在一定难度,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直接协同合作机制还需完善。

(四)产城融合需进一步推进,人才吸引力有待加强。

一是服务经济规模优势不足,对实现产城融合的主要支撑作用不强。今年我区服务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但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还是偏低,2020年嘉定三产占全区增加值的比重为40.5%,远低于全市73.1%的平均水平;五大新城中与嘉定相近的青浦比重为64%、松江比重为49.2%,存在一定差距。二是“引凤筑巢”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能级需要进一步提升。我区近年先后引进了头部企业、三甲医院、优质学校、大型商业项目等,但目前数量和质量还无法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生活需要,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基于综合性节点城市的定位,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意见和建议

为推进重点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助推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增长,进一步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建议:

(一)着眼于强化提质育能,不断优化产业生态环境

着力克服体制机制瓶颈,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一是进一步对产业、园区进行精准有效的规划,对现有政策进行梳理,合理整合资源,完善重点产业、园区的空间发展框架和管理机制,提高整体运营水平。二是进一步加强对重点产业发展情况的统计和监测分析。要提出分类统计要求,细化分类重点产业的统计指标,建立科学完善的重点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体系,全面加强重点产业统计分析工作。三是进一步优化重点产业、园区的投融资环境。要注重对多种投融资方式的综合运用,拓宽多元融资渠道,针对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发展时期的企业,制定不同的投融资方案,加强融资保障。

(二)着眼于突出竞争优势,不断增强产业集群效应

一是进一步壮大集聚区产业规模。要充分挖掘汽车产业发展的新潜能,集聚“新四化”优质项目,切实推动汽车产业向高端化转型升级。另外,从几个专项行动方案提出的目标和做法来看,区政府对重点产业、园区今后发展已做出把控,要继续加强项目建设,优化产业分布,完善资源配置,密切跟踪产业发展从前期研发到后期投产的各个阶段,统筹协调区域内的产业集聚。二是着重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目前,我区重点产业和园区都或多或少有龙头企业坐镇,要积极引导龙头企业担负引领带动作用,加快研发和引进核心技术,同时充分发挥其影响力,吸引新的企业入驻,提高产业和园区的集群效应。三是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包括做好对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服务,统筹协调土地资源紧缺问题,提供优质的研发生产场所,完善孵化器、众创空间等管理机制,强化政策咨询、信息推送服务等,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吸引优质企业进入,培育壮大有较强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三)着眼于依托创新资源,不断提高技术创新力

一是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利用嘉定科研院所众多的优势,加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数字化,进一步拓展产学研用融合通道,注重推进校企、院企合作,通过合作模式集中各种优势力量,努力加强重点产业的全产业链布局和上下游产业链协同,逐步形成“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二是构建更有效率的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四个重点产业在装备制造、产品研发和相关生产性服务业中都有主导作用,区政府要通过政策引导、扶持、激励,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导作用,探索与企业联动打造产业联盟的平台,鼓励企业着眼全球产业高端,优化管理体制,积极进行引进的消化吸收和研发的再创新。三是做实创新策源功能,进一步挖掘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的合作潜力,由高校、科研单位与企业共同投入人才、资金、设备等资源,由区政府牵头着手共建重点产业的研发中心,发挥大企业对外接轨和技术研发的优势,也能帮助规模较小的企业在研发阶段提供技术支持,注入创新活力。

(四)着眼于推进产城融合,不断提升节点城市综合功能

一是以新城建设打造综合性节点城市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嘉定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引进优质的教育、卫生、文化等资源,大力提升商业、餐饮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能级,加强城市综合交通功能提升交通治理能力,着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保障能力。二是进一步推动与长三角城市群的合作,向产城融合水平较高的城市学习,加强城市间的相互联系,增强科技、产业、人才间的联动,促进产城融合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三是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完善人才培养和激励的政策制度,提高人才的发展质量。系统整合人才政策和服务保障体系,促进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拓宽人口导入和就业的渠道,用足用好有关优化人才落户的相关政策,推进产业繁荣、城市建设和人才发展良性互促。四是在推进产业集聚的同时,科学规划和调整空间发展布局,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社区治理能力,统筹住房供应和品质能级,推进河道治理、绿色发展、新基建、海绵城市等工程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宜居水平。

以上报告,供常委会会议审议时参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