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嘉定新城新一轮规划建设情况的报告
──2021年9月24日在上海市嘉定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五十二次会议上
嘉定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傅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就嘉定新城新一轮规划建设情况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和工作要求,为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嘉定新城新一轮规划建设,使之成为上海未来发展最具活力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战略支点,我区坚持“谋定后动、谋定快动、边谋边动、谋后齐动”,把新城建设作为“十四五”开局工作的重中之重,高质量、高水平、高标准推进建设任务,全力以赴打造“创新活力充沛、融合发展充分、人文魅力充足”的现代化新型城市。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根据全市新城建设“1+6”文件体系,我区制定形成了《嘉定新城“十四五”规划建设行动方案》,明确嘉定新城功能定位和未来发展目标,并细化分解到年度实施计划。
在战略定位目标上,总体围绕“两大定位”,打造“四高地一样板”。两大定位:发挥沪宁发展轴上的枢纽节点作用,建设国家智慧交通先导试验区。四高地:科技创新高地、智慧交通高地、融合发展高地、人文教化高地。一样板:到2035年,基本建成长三角城市群中的综合性节点城市,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上海新城样板。
在功能空间布局上,实施“北拓西联”扩区计划(向北,拓展至嘉定工业区北区,规划面积159.5平方公里;向西,联动安亭枢纽,形成2.2平方公里的交通枢纽功能联动区),整体构建“一核一枢纽、两轴四片区”的城市空间新格局。“一核”即嘉定新城核心区,聚焦远香湖中央活动区,全面提升研发总部、公共服务、智慧治理、生态休闲等综合功能,打造新城“智核中心”;“一枢纽”即安亭枢纽,以安亭北站、安亭西站为核心,打造站城一体化、辐射长三角的综合交通枢纽;“两轴”即沪宁发展轴和沿江发展轴,是嘉定新城发展辐射的主要方向;“四片区”即马东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科技城自主创新产业承载区、全球著名体育城市重要承载区和老城风貌区。
在重点建设区域上,重点打造“一城三区”,即远香湖中央活动区、嘉宝智慧湾未来城市实践区、西门历史文化街区三大样板示范区(分别对应嘉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远香湖中央活动区:位于嘉定新城核心区,是集中展示新城形象风貌的窗口,也是城市功能融合发展、智慧城市实践的样板区域,规划面积2.82平方公里。嘉宝智慧湾未来城市实践区:位于嘉定新城北部,依托现有丰富生态资源和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等平台,打造智慧社区和生态型科创产业相融合的未来城市实践区,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可开发建设用地约1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约134万平方米。西门历史文化街区:位于老城区域,突出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的韵味和特色,打造以文化休闲、创意、商业、旅游和居住等多功能复合的活力文化街区,地块面积约16公顷。
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区政府紧紧围绕机制、规划、项目,依托市级部门的指导和支持,持续加快新城建设进度。重点做好“六个强化”:
一是强化机制保障。集全区之力推进新城建设,进一步深化协作配合、条块联动、统筹推进,全力保障新城建设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1.加强组织领导。为全面对接实施新城建设战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成立嘉定新城规划建设推进协调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担任组长,区委副书记、区长担任常务副组长,设4个副组长(分管综合经济和城建的副区长,以及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政协副主席各1名),全面纳入20家相关委办局和9个相关街镇。
2.做实推进机制。成立区新城推进办,由区政协朱健民副主席担任办公室主任,专项负责统筹和协调推进,同时实行实体化运作,通过优化例会、协调、督办等工作制度,形成抓推进、抓落实的有效闭环。
3.加强政策支撑。在积极与市级部门沟通联系,及时掌握政策动向,全力争取政策支持的基础上,结合区情,制定更加符合发展导向、更具竞争力的专项政策。
积极贯彻落实全市新城“1+6+5”文件,仔细研究相关人才引进政策、建设用地指标奖励操作办法等。借助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29项高含金量政策在嘉定全域都能享受的优势,通过全面梳理工作清单中与嘉定相关的内容,推动核心政策的研究、对接和落地。结合嘉定产业特点,积极构建“1+4+N”产业政策统筹体系,“1”即《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产业高质量协调发展若干意见》,“4”即聚焦支持的四个重点产业(包括汽车新四化、智能传感器及物联网、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在线新经济),“N”即若干需要加强政策支撑的重点领域(包括新城一城一名园、北虹桥商务区、领军企业扶持等)。
二是强化规划引领。牢牢把握李强书记提出的“四个全新”(全新的发展定位、全新的理念运用、全新的系统设计、全新的城市实践)要求,围绕“迈向最现代的未来之城”的总体目标愿景,坚持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推动新城规划设计落地落实。
1.总体规划层面,邀请吴志强院士团队领衔策划编制概念性总体规划,联合市规划资源局共同编制总体城市设计,进一步创新城市空间管理机制,组织编制城市色彩规划。
概念性总体规划:围绕“创新嘉定,跨界中枢”的核心理念,聚焦长三角深度融合与引领全球核心功能,以人工智能推演城市创新要素,系统策划新城各片区主要功能,提出阶段性重点项目建议;同时聚焦“创新经济中心、都市生活引领、跨界生态示范、智能交通样板”四大发展目标,突破嘉昆太行政边界,明确“北拓、西联、中枢环”的区域空间发展结构和40项规划策略。
总体城市设计:集结市规划院、同济规划院、上规公司等国内顶尖设计团队形成工作营,以“嘉定2035总体规划”为基础,以“上海新城规划建设导则”为依据,聚焦空间品质提升、空间形态优化,打造汇聚共享、高效智能、低碳韧性、个性魅力的“迈向最现代的未来之城”。总体城市设计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印发,下一步我区将继续深化综合交通、产业发展、空间品质等重点领域的专项深化工作,作为新城单元规划、控详规划研究编制的依据。
城市色彩规划:明确“淡雅清丽,古今荟萃”的整体色彩意向,划定“两带双轴,三核五片”的色彩结构及分区,运用人工+大数据结合和定性定量结合的研究方式,建立“1+2+4”的色彩通则体系。现已基本完成,待完善落地后将作为城市色彩管控及整治工作的参考依据。
2.城市设计提升层面,在全市率先大范围启动重点地区国际设计竞赛,以总体城市设计为引领,深化三个样板示范区和其他五个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围绕国际方案征集,结合招商、土地收储、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开展功能业态、风貌设计、智慧城市、活力街区等专项研究。
国际设计竞赛历时4个月,涌现出一大批高水平、有质量、国际化的城市设计方案,并举行以“城市设计·竞赛先行”为主题的颁奖仪式和“总结过去、展望未来2个十五年”为主题的优秀设计师走进新城学术论坛。下一步,我区将全面推动这些充满科技感、未来感和人文价值的设计理念在嘉定新城落实落地。
三大样板区城市设计方面:远香湖中央活动区,围绕“打造城市会客厅、塑造活力社区、实践智慧交通”三大示范目标开展城市设计深化,重点推动特色街区、功能业态、智慧交通三个领域研究。嘉宝智慧湾未来城市实践区,围绕“产城融合、绿色低碳、智慧发展”三大特色亮点展开,提出“嘉宝智慧绿洲·未来创新水湾”的总体愿景,构建“智慧地下层-未来交通层-活力创新层-绿色生态层-万物互联层”的五层空间体系。西门历史文化街区,一方面注重探索郊区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活化利用,在功能业态、空间塑造、风貌设计、招商运营等方面形成适合区域特色的历史街区规划设计、建设运营模式;另一方面注重在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房屋征收、土地出让等方面进行政策创新,解决经济平衡问题。
其他五个重点区域城市设计方面:东部产城融合发展启动区,提出“创新枢纽城,未来活力芯”的总体定位,打造面向嘉昆太的超级跨界创新中枢和联动远香湖的未来嘉定活力中心,已完善深化城市设计成果。北部科技驿站,朱桥科技小镇重点打造由科创极核、赋能产业群落组成的创新生态系统,已形成城市设计深化初步方案,计划9月中旬开展中期评审;徐行科技小镇是我区科创中心承载区的核心功能区、上海智能传感器产业园智能制造特色集聚区,城市设计方案征集已完成,方案比选与汇总整合正在深化中。安亭枢纽功能联动区,打造为城市级客运枢纽,承担市域联系功能,通过引入多模式公共交通、打造一体化立体换乘接驳系统,强化改善安亭枢纽的区域交通可达性。嘉定老城历史风貌区,打造一批夜间经济品牌、海派小店品牌、疁城文创品牌,加快培育新兴消费业态,积极塑造市民生活的宜居空间、体现人文的休闲胜地。横沥文化水脉,结合城市功能,构建横沥两侧及腹地区域的慢行活力网络,提升滨水岸线亲水性与环境质量,目前概念方案已基本完成。
三是强化项目带动。始终把项目作为嘉定新城建设的“牛鼻子”,推动战略任务化、任务项目化、项目责任化,全力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加快重大项目落地开工、建成投用。
“十四五”期间,嘉定新城预计可完成投资2500亿元左右,其中三大样板示范区和五个重发展点区域共涉及58个重点项目,预计可完成投资1425亿元左右。为进一步体现引领和聚焦,形成20大功能性项目,纳入全市重大工程推进机制予以保障,预计可完成投资1000亿元左右。
今年嘉定新城共安排项目110个,其中,产业项目44个,公共服务项目16个,综合交通项目11个,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项目9个,房地产项目30个,总投资1400亿元左右,年内可完成投资约400亿元。按照新城建设“季季有亮点、月月有进展”的目标要求,加快推动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成一批,不断形成阶段性热点和区域化形象。
一季度,举行新城15个重大项目建设集中启动仪式,涉及高端产业、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投资额约110亿元。
二季度,开工项目12个,总投资额355.7亿元,拿地项目6个,总投资约95.6亿元;重点推动白银路绿化景观提升工程、环远香湖景观提升工程等一批城市形象类项目快出成效。
三季度,预计可开工项目13个,总投资额114.4亿元;重点推动瑞金北部院区二期、区公共卫生综合大楼等一批重大功能性项目开工。
四季度,重点做好与明年投资计划的衔接,确保项目建设滚动实施,不留“空档”。
四是强化产业升级。围绕产城融合,聚焦区块协同,重塑发展空间,提升产业能级,打造对标国家战略、符合嘉定新城需要的高端产业功能。
1.培育新动能。主动承接国家战略、上海方案,结合区域实际和发展趋势,聚焦头部企业和重点项目,全力打造汽车“新四化”、智能传感器及物联网、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三大千亿级产业,实施在线新经济倍增计划,加速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汽车“新四化”产业,初步构建上汽大众MEB项目“1个整车”,嘉定新能港和嘉定氢能港“2个市级特色园区”,以及汽车创新港、汽车智能制造园、智能汽车软件园和汽车芯片产业园“4个区级特色园区”的产业体系,大力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应用示范。智能传感器及物联网产业,重点发展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汽车电子芯片、以MEMS传感器为代表的物联网芯片、以精准医疗为代表的高端装备核心和关键芯片三大产业,特别是国内首条12英寸先进传感器研发中试线(国创中心12吋先进传感器工艺平台项目)已于6月30日成功通线。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产业,汇聚联影医疗、细胞治疗集团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引进国家肝癌科学中心、孟超肿瘤医院、瑞金医院肿瘤(质子)中心等重大项目,形成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链上下游衔接、多点覆盖的发展态势。在线新经济倍增计划,聚焦工业互联网、电子商务、在线文娱和智慧交通领域,找钢网总部、网宿科技等一批头部企业加快落地,特别是上海国际短视频中心“直播第一城”已建成启用,成为全国首家为短视频和直播行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的行业孵化中心。
2.抓好园区建设。紧紧围绕“3+1”的新动能体系,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承载空间,加快培育全区“3+16”特色产业园,细化落实“一园一方案”,积极引入市场化、专业化运营主体,深化“基金+基地”招商模式,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和生态;依托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核心承载区建设,构建“汽车智造领跑+智能传感领航+精准医疗领先”的高附加值特色产业体系,明确“龙头板块+重点园区+小微园区”的发展架构,形成“智行慧芯,数创嘉城”品牌标杆,进一步打响国际汽车智慧城“一城一名园”品牌(国际汽车智慧城,已系统梳理园区及企业可享受的土地、改扩建、资金等扶持政策,形成“一城一名园”专项政策,依托市级层面支持,已完成园区建设工作方案)。
3.抓好招商引资。围绕全区招商“一盘棋”,优化招商引资体制机制,抢抓新城建设战略机遇,围绕全区重点产业组团出击,积极开展主题招商、专业招商、以商引商。同时,线上运用大数据优势,建设投资促进信息化平台,实现招商引资“一网统管”,推动优质项目精准对接、有效落地。
五是强化城市功能。立足将新城建设成为比肩甚至超越中心城区的高能级、高品质区域,依托城市更新,不断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能级。
1.提升交通能级。确定“一主二辅”交通枢纽框架,辅以建设快速畅达的内外路网体系以及立体多元的公共交通体系,进一步提升交通硬件设施水平(目前,嘉闵线(嘉定段)、13号线西延伸、G15嘉浏段改建等重大交通项目已开工建设,14号线将于今年底通车)。
“一主”是指安亭枢纽。依托沪宁发展廊道上的沪宁城际和沪苏通铁路,将既有的安亭北站与安亭西站组合形成安亭枢纽,服务上海西北地区,重点形成与沪宁、沿江、沿海方向的中长途城际交通联系,通过加强切向联系,强化枢纽对嘉定新城的发展带动作用。安亭枢纽引入沪宁城际、京沪铁路、沪苏通西线、规划嘉青松金线、规划宝嘉线等。具备省际内外交通衔接、区际交通联系、区内交通转换等多层次枢纽功能。“二辅”是指嘉定北枢纽、嘉定东枢纽。嘉定北枢纽位于城北路平城路,作为嘉闵线(含嘉闵线北延伸)、轨交11号线、研究规划中的嘉定新城轨道交通市区线等三线的换乘站,是新城对外交通的重要节点,也是新城内外交通的重要转换节点。嘉定东枢纽位于丰茂路澄浏中路,是嘉闵线、规划宝嘉线的换乘站,可为新城提供直达苏锡常的大容量、高可靠公共交通服务,是嘉定新城最具潜力的核心引擎。
2.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以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为引领(重点涵盖6个专项行动,37个重点任务),有序开展绿色社区建设(2021-2022年共计划创建179个社区、13个示范点),统筹规划建设水、电、气、通信等市政设施(目前,已完成新建5G基站270个),稳步推进架空线入地(2021-2023年计划整治24条道路,共计30.78公里,其中93%工程量位于新城范围内)和综合管廊规划建设(计划9月启动区管廊规划编制,确定管廊建设范围和形式),切实提升城市整体韧性。同时,以城市数字化转型为契机,推广BIM技术(即对工程项目设施实体与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应用力度,深化已有的建筑工地智慧管理平台作用(已基本完成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材料管理、检查巡查、人员管理、应急管理和信息发布等方面的整体管控应用场景建设),实现“一屏管工地”。
3.突出生态宜居。规划“一环两廊”的绿色空间新载体,以高于中心城的标准,加强公园绿地与文体功能融合,打造示范公园城市。加快建设海绵城市(已启动编制“十四五”嘉定新城海绵城市发展专项规划),提升水环境治理能力,完善上下水基础设施。聚焦空气、土壤等重点领域,加强生态环境系统治理,实施“1+X”生态环境治理行动(1个三年行动计划和X个专项行动方案),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低碳城区”试点(编制“远香湖中央活动区”绿色生态城区试点创建年度工作任务分解表),积极推动绿色建筑建设(截至目前,落实绿色建筑总建筑面积34.32万平方米,计划“十四五”期间每年推进落实至少1-2个不少于5万平米超低能耗建筑项目),构建弹性适应、具备抗冲击和快速恢复能力的韧性城市空间。
六是强化公共服务供给。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为人建城,在提供普惠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基础上,切实增加高质量的优质资源供给,着力打造全市一流的公共服务体系。
1.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围绕“打造人文教化高地”目标,按照适度超前、规划先行、深化特色、提升品质的原则,优化新城教育资源配置,整体抬高教育发展质量标准和内涵品质。比如,引入和推进上海市实验学校嘉定新城分校、上海市宋校嘉定实验学校等引领性项目建设,打造华东师范大学第五附属学校、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五嘉定实验学校、上海大学附属嘉定实验学校等教育品牌,全面提升家门口学校的办学品质。
优质教育资源方面:上师大附属第五嘉定实验学校,今年9月先使用小学部校舍,同时抓紧推进初中部改扩建工程,计划于2022年6月竣工,9月投入使用。上海市宋校嘉定实验学校,计划于2022年6月竣工,9月投入使用;并委派管理人员到青浦宋校进行跟班学习,熟悉学校运作。华师大第五附属学校、上海大学附属嘉定实验学校,正加快办理前期建设手续,计划于2022年一季度开工,2023年9月开办。上海市实验学校嘉定新城分校,抓紧明确建设路径,稳定设计方案,计划于2022年开工,力争于2023年9月开办。“十四五”期间,新城还将新建各类学校23所。
基础教育集团方面:我区已与同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和交大附中共同建立基础教育集团。通过集团化、学区化办学,进一步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建设社区旁的好医院。在推动瑞金医院北部院区整合提升和上海市中医医院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引入高水平、国际化的医疗资源,进一步加大区域性医疗中心和“瑞金嘉定”“仁济嘉定”医联体建设力度,同步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促进医疗保障和医药服务高质量协同发展。
上海市中医医院嘉定新院,总建筑面积约11.3万平方米,设置床位650张,目前已完成地下二层结构施工及地下一层结构10%施工,计划年底前完成地下和90%主体结构。瑞金医院北部院区二期扩建工程,总建筑面积约13.7万平方米,新增床位600张,目前已取得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计划9月底桩基开工建设,12月底取得整体施工许可证。区公共卫生综合大楼,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布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血站等功能,预计9月底取得施工许可证,年底完成桩基工作。区中医医院迁建,总建筑面积约9.2万平方米,设置床位498张,计划9月确定概念方案,10月完成立项手续。
3.推动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放大保利大剧院、嘉定图书馆等知名文化场馆辐射效应,策划F1赛车场与相邻的上海市民体育公园联动发展,打造集文化休闲、体育运动、旅游观光于一体的长三角文体旅一体化发展平台,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4.打造“15分钟社区综合服务圈”。按照“三个聚焦”(聚焦新城建设、聚焦乡村振兴、聚焦建设和运营同步推进)和“需求导向、因地制宜、先易后难”的思路,对标南翔东社区“我嘉·邻里中心”样板,稳步推进新城区域“我嘉·邻里中心”建设,实现“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一网优服”在片区层级的融合,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便民服务水平(年内新城区域规划建设5家,目前正有序推进中)。
下一阶段,我们将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借全市支持、举全区之力、汇各方资源,进一步加强机制创新,进一步加强产城融合,进一步加强功能植入,进一步加强交通升级,不断加快推动嘉定新城建设早出形象、早出功能,早日建成长三角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和上海超大城市副中心。
特此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