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常委会工作 >> 监督工作 >> 内容

关于加强城市治理推进“一网统管”工作情况的报告

2021-11-30 点击数:

──2021年11月30日在上海市嘉定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五十四次会议上

嘉定区城运中心主任 李坚


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本区加强城市治理,推进“一网统管”工作情况。

一、我区“一网统管”工作基本概况

加快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工作,是去年市委、市政府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一年多来,嘉定持续探索符合本区实际的工作路径,着力信息基础建设、城运体系建设、城运平台建设、应用场景建设四个维度,推动“一网统管”工作加速蝶变。

(一)信息基础进一步升级。信息基础建设是“一网统管”发展的硬基础,我区基础相对比较扎实。一是依托“雪亮工程”项目,实现7.7万路视频监控共享共用;二是依托“物联专网”服务项目,搭建近7000个物联感知“神经元”与12街镇物联感知网络,搭建8类算法模型,开展物联感知端实时应用;三是初步构建城运主题数据库,截至11月,已累计数据4000余万条,平均日增10万余条,实现区、街镇、部门部分数据的共享交换和赋能。

(二)城运体系进一步夯实。以文件规范推进城运体系建设,明确各级功能定位,推动构建“1(区)+12(街镇)+53(片区)+355(村居)”的城运体系,规范全区基层网格建设以及“无感”考评标准,投入约2300万元奖补资金保障,激发基层动力和活力。今年,重点推进片区网格建设,衔接街镇和村居,通过推动各类力量资源下沉,有效解决跨层级、跨网格、跨领域的城市管理事项。6月28日,龚正市长视察南翔镇东片区网格,充分肯定片区网格建设成效。11月,已经完成53个片区网格验收工作。

(三)区级赋能进一步增强。城市生命体征是城市数字孪生之基,今年已完成区级城市生命体征升级版建设,集成58个系统,接入197项体征指标,汇聚13个下钻场景,实现5大类专题指标的实时预警预测。在此基础上,根据市级区街一体化平台建设要求,制定区级工作方案,按照“打造嘉定镇街道示范版”、“上线全区标准版”和“推动街镇特色版”三阶段稳步推进,助力各街镇治理场景建设,为区级资源赋能街镇提供有效途径。

(四)场景建设进一步规范。根据市政府4月30日在浦东召开的“一网统管”建设提升治理能力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本区“3+X”治理领域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建设,规范场景版面内容、布局要求、数据对接、处置闭环、技术规范等要求,加强统筹协商和审核把关,赋能部门、相关街镇“自建自管自用”。年内持续推动防汛下立交、生活垃圾分类、智慧工地等3个优化升级场景和政府社会治理最小行政管理单元综合应用场景、城市数字化转型“三网融合”场景、危化品监管等5个特色标杆场景。

二、具体做法

(一)加强组织,协同推进齐抓共管。去年6月,成立“一网统管”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39家党委部门、政府职能部门作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城运中心,区政府分管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同时,明确部门、街镇工作组织体系,搭建联络员工作机制,建立每月工作推进情况反馈制度和专报制度,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工作架构。

(二)规划引领,规范推进重点工作。对标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开展实地调研,召开相关会议听取工作情况,研究工作规划架构和整体推进方案,先后出台了区城运中心建设总体方案、“一网统管”三年行动计划、街镇城运中心建设实施意见、“一网统管”工作要点、片区网格建设、治理领域场景建设等多份文件,锁定总体思路、逻辑架构和运行模式,既不折不扣落实市级规定动作,也体现嘉定特色创新。

(三)领导重视,亲抓落实紧盯进度。区领导多次作出工作批示,提出结合嘉定实际,出台“一网统管”工作要点、做实区级城运平台、专题汇报热线重复来电事项情况等工作要求,召开全区热线工作会议、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暨片区网格建设工作会议、治理领域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建设研讨会、南翔东社区片区网格建设现场推进会等会议,多次专题听取相关工作报告。

三、存在的问题

一年多来,我区“一网统管”在理念、体制、机制、技术和队伍等建设方面取得了部分成效,践行了“管用、爱用和受用”的价值取向,初步实现“高效处置一件事件”目标。但在推进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城市生命体征数据归集缺乏标准体系。当前我区虽已接入城市生命体征数据,但在数量、质量、活跃度方面缺乏一定的科学规划和统一标准。例如,现有汇聚的城市生命体征指标数据,哪些是重点体征指标还未有明确定义,对各类城市运行“症状”和“病因”的关联分析能力还有待提升。

(二)“上对下”“条对块”资源赋能尚显不足。目前区城运平台已基本实现对上的数据归集、事件上报,对下资源的初步赋能。市级平台数据虽然来源于基层,但在对下的资源赋能路径较为狭小,向区级、街镇基层的赋能还尚显不足,暂时未能进行有效的鲜活实时的数据共享。比如归集在市里的燃气、电力、轨交等数据还没有兑现实时的联通赋能,大数据共享平台仍在探索建设阶段,部分数据依旧通过传统的“点对点”的途径通过人工统计输入。

(三)线上线下协同实战能力有待提升。当前“一网统管”建设推进进程中,街镇与片区、村居网格等是处置事件的主要战场,而基层在数字化转型的力度有待加大。虽然场景建设如火如荼,但也不能是“强线上弱线下”的思维,实际上,“线下”的承接依旧是基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线上智能辅助发现,可以提高效率、释放人力,线下处置应该可以更高效,但是线下“接不住”的现象仍然存在,基层对场景开发智能应用缺乏内在需求驱动力。

(四)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有待完善。场景建设等创新工作尚未建立评价标准,比如一个管理单元也是场景,跨部门协同处置也是场景,场景大小该如何评价,场景是不是越多越好等,缺乏系统、科学的研究和指导。

四、下一步工作设想

下一步,嘉定的“一网统管”工作将围绕三个“智”——智慧、智能、智敏,进一步发挥“城运平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建立智慧实用的场景应用体系,实现“泛在感知”。“实用”方面,场景演变的路径是从盆景到苗圃到森林,目前场景建设的方式是边建边作整合,目标是做精做实,有序推动有机融合、自动感知和线下处置,真正形成有效闭环。嘉定场景建设总体格局是以示范为引领,推动条块自建自管自用,同步接入城运平台。“赋能”方面,我们正在以场景建设加速驱动条块双向赋能、整体提升,通过充分赋能共享各类资源,带动整个城市治理效能在数字化转型大背景下的加速蝶变,逐步形成泛在感知的城市运行态势。

(二)建立智能精准的监测分析体系,实现“全面认知”。“数据”方面,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城市生命体征指标数据是城市数字孪生的基础,我们以场景建设为牵引,驱动各类数据汇聚,以建库共享的方式,让体征指标数据更全面、更细致、更超前。“平台”方面,我们已经建立了区、街镇、片区“三级平台”,还将继续“+1”,探索村居平台的建设应用。通过平台建设,推动数据从可视可观向可分析、可预警、可监测转变,及时出具“城市体检报告”,为各级决策者提供数据服务,探索城市运行平台化管理新路径,助力打造“平台型数字政府”。

(三)建立智敏立体的城市网格化体系,实现“敏捷治理”。“网格”方面,“全勤网格”建设是“一网统管”工作的底板,我们将持续推进人机结合、条块融合、自治共治耦合,从智能应用、运作机制、工作站位方面出发,充分发挥下沉的“格格员”们的联勤联动效能,将基层网格打造成为独立的战斗单元。“热线”方面,热线是“一网统管”工作的内核,是政府行政效能的直接体现,是老百姓对政府满意程度的晴雨表。我们将加速推动热线工作转型升级,通过高效多元培训、机制流程优化、整体融合推动,构建直观的政府服务智能评价体系。

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展望“十四五”,“一网统管”工作将继续围绕数字化转型、嘉定新城建设、15分钟社区综合服务圈建设等重点目标,打造城市运行特色亮点,久久为功、绵绵用力,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不断深化、不断革新,为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作出积极贡献。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