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常委会工作 >> 监督工作 >> 内容

关于上海市嘉定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1-12-27 点击数:

──2021年12月24日在上海市嘉定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五十五次会议上

嘉定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管红梅


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区政府委托,现将关于嘉定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如下:

一、2021年嘉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执行情况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年。今年以来,面对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齐心协力,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加快建设创新活力充沛、融合发展充分、人文魅力充足、人民生活充裕的现代化新型城市总体目标,全面统筹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扎实做好稳增长工作,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础,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经济社会发展平稳有序,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完成情况如下(见表1):


表1 2021年嘉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df6f6f37ed91409aa******9568cd20b6.png

注:研发支出相当于增加值比重、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数据由市级部门反馈,有所延后。

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执行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经济复苏态势进一步稳固

主要经济指标平稳运行。预计全年实现增加值可比增长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43.5亿元,同比增长10.5%。规上工业产值实现正增长,其中区属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6%。商品销售总额完成7732亿元,同比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96亿元,同比增长5.5%。规上服务业完成营业收入1200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进出口总额1375亿元,同比增长5%,外资到位金额10.5亿美元。

新兴发展要素加速集聚。预计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规上工业产值1320亿元,可比增长10%以上;“三个千亿级”实现总产出1650亿元,同比增长30%;在线新经济实现总产出3450亿元,同比增长25%。发布“3+1”产业专项扶持政策,构建“1+4+N”产业政策体系,代表上海参与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工作,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平台加速集聚。项目招商建设力度加大,成立投资促进服务中心,1-11月全区新增企业50648户、新引进亿元项目348个。“四个一批”产业项目已出让27个、开工21个、竣工11个、投产11个。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稳步提升,全区累计境内上市企业25家,新三板累计挂牌企业137家。区大数据产融平台累计为385家企业授信48.1亿元。积极开展专利、商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金额达11.3亿元。

表2 新兴产业发展亮点不断显现

595a6fe5ddf54a2eb2605c9f6df44f52.png


创新驱动效能加快释放。启动新一轮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加快推进校地、院地合作,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成果展示与转化中心”,推动科嘉示范园、新微创源、先进激光技术创新中心等院地合作科技园建设,同济大学科技园建设有序推进。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辐射能级持续提升,上海微技术工研院初步建成硅光、生物传感等工艺平台,国内MEMS公司第二代微镜产品晶圆功能验证成功,超快速核酸PCR微流控芯片进入量产阶段,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平台申请自主专利23项。积极培育创新主体,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2000家,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达到260家次,企业(工程)技术中心328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新增上海市专利工作试点示范企业5家。新增国家级孵化器1家,16家载体入围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载体入围市级众创空间。创新活力不断迸发,联影医疗“高场磁共振医学影像设备自主研制与产业化”项目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蔚来汽车充电桩”等4项专利获得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奖。新引进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名、市级“高层次人才”19名、创新创业和急需紧缺人才4名。

(二)重大战略任务进一步落地

新城新一轮规划建设全面启动。围绕上海市政府《关于本市“十四五”加快推进新城规划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十四五”嘉定新城规划建设行动方案》,编制《嘉定新城总体城市设计》,推动国际方案征集成果落地,建立新城总控机制,“三大样板示范区”建设率先启动,一批高质量产业和高品质民生项目推动落地,砂之船奥特莱斯商业广场、海创总部基地等9个项目启动建设。宋校嘉定实验学校开工建设,上海市实验学校嘉定新城分校等2所学校稳步推进。启动瑞金医院北部院区二期、嘉定区公共卫生综合大楼建设及嘉定区中医医院迁建,持续推进市中医医院嘉定新院建设。推进嘉定新城“智慧交通”应用场景落地,白银路智慧道路提质改造工程顺利完成,沪宜公路智慧车列示范线正式开通。西门文化公园加快方案优化调整,护国寺本体项目完成主体结构建设。

开放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制定《嘉定区全面融入和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行动方案》,推进55项年度重点任务。大力实施北虹桥城市更新片区征地及土地储备工作,临港嘉定科技城一期项目开工,77亩首发地块启动建设,新慧总部湾雅运、瀚讯等6个已开工项目有序建设,蓝科环保、澳海总部等重点项目落地。推进康德莱研发基地项目,储备蔚来国际总部、重塑新能源研发生产中心、福隆集团总部等一批重大项目。综合保税区“国际保税赛车服务中心”揭牌,嘉仓宝“智慧云仓”顺利开仓。全年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家、外资全球研发中心2家。

区域协同创新合作深入推进。举办第四届长三角科技成果交易博览会,线上线下参与城市扩大到35个,全年累计达成技术成果交易额2.5亿元。成立长三角汽车半导体创新联合体,发布首批10项“长三角最具技术转移潜力科技成果”。与苏州市签订《高质量推进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进新一轮九方面27项合作任务,探索推动嘉昆太共同打造汽车“新四化”产业发展先行区,协同共建“双碳”工作联动机制,成立诚信商业联盟。与温州市签订《“十四五”时期更高质量一体化融合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温州(嘉定)科技创新园二期开工建设。与青浦、无锡等沪苏浙皖两区六市共建环太湖科技创新圈。

(三)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快

城市综合功能持续增强。市域铁路嘉闵线嘉定段、13号线西延伸等项目开工建设,G15嘉浏段拓宽改建工程有序推进,S7沪崇高速二期、临洮路跨吴淞江桥、裕民南路下穿G1503地道工程建成通车。推进国家智慧交通先导试验区建设,率先发布《智慧交通“嘉定标准”1.0版—智慧道路建设技术导则》,推广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拓展场景。区内常规公交线路达到120条,年内完成100座公交候车亭及152个公交电子站牌建设。增扩嘉定北站等枢纽公共换乘停车设施建设。

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农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推动2878户农户村庄改造,维修改造村庄道路50条。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行动,完成村级河道整治300公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1000户,新改建维修村级垃圾收集房49座,更新老旧设施设备15座。试点推进村民住房组团式更新,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签约651户,达成年度目标,联一村“乡悦华亭”首批农民安置房实现交房。北管村、周泾村、毛桥村完成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任务,推进伏虎村和灯塔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开展无人农场试点工作,已实现水稻种植全流程无人化作业。促进农旅文融合,举办马陆葡萄文化节、华亭哈密瓜采摘文化节等活动。持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落实农民参保补贴155.5万元,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118人。

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启动实施第八轮生态环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大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1-11月全年空气优良天数307天,AQI优良率达到91.9%,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9.7%。启动嘉定区“无废城市”创建工作,环保督察和长江经济带警示片问题整改取得扎实成效,完成涉重金属企业整治工作。全区镇管以上河湖水质均达V类水及以上标准,断面优III类较去年同期提升7.1个百分点,国、市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新增各类绿地51公顷,新增立体绿化1.7万平方米,新建城市绿道10.2公里,新增立体绿化17318平方米,苏州河步道嘉定段、环远香湖等景观功能加快提升。全力构建“三网一环”垃圾分类管理新体系,区建筑垃圾、湿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全面达产。

(四)城市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城市数字化转型起步提速。制定《嘉定区城市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2021-2023年)》。推动“3+X”治理领域重点应用场景建设,“嘉定未来·智慧出行示范区”被列为首批市级数字化转型示范区。推出“随申办”嘉定旗舰店2.0版,改造升级城市生命体征场景。建设数字健康城区,南翔医院智慧医疗中心启动试运行,全区各医疗机构全部实现“便捷就医服务”六场景应用,21家区属医疗机构间医学影像资料和医学检验结果的互联互通互认,打造德必智慧体育公园,试点建设“智慧菜场”。鼓励企业进行智能化和数字化改造,推动特色园区向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广无人农场作业,隧道股份上海城建数字产业集团落户。“三张网”建设加速推进,“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再升级,持续扩容全区政务服务中心可办事项。“一网统管”城市精细化管理更加深入,打造“1+12+53+355”的城运体系。“一网优服”社会治理创新持续推进,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

表3 “三张网”建设特色工作

f3773836e92a46fe8b11019263e5319c.png

治理现代化水平逐步提升。推进落实“1+6”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工作,以社区共营行动策略,探索多元共治实践路径,深入实施区块全域治理,开展社区自治项目247个。“社区云”平台使用率稳步提升,“云”上内容更加充实。持续深化阳光村务工程,扎实推进村级议事协商工作,大力加强村居规范化建设,加大村务公开信息化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先后设置20个集中隔离点,累计收住9万名观察对象,全区完成全程接种148.6万人。城市安全防线更加牢固,“平安嘉定”“法治嘉定”建设取得成效,“雪亮工程”“智慧公安”实战效能充分提升,企业生产安全责任、消防安全责任落实到位,防灾减灾救灾能力、重点领域监管、产品质量安全得到全方位加强。

(五)民生服务保障进一步升级

民生保障力度不断加大。多措并举扎实推进稳就业促就业工作,截至10月底全年新增就业岗位25530个,截至11月底户籍城乡登记失业人数4708人,控制在市下达指标范围内。帮扶引领创业743人,帮助269名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创业,推进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嘉定分基地建设。养老服务质量稳步提升,新建1家综合为老服务中心、2个社区长者食堂、22个老年人助餐点、48个老年人示范睦邻点,改造85张养老机构认知障碍床位,为1.6万名老人提供各类居家养老服务。社会救助体系深化完善,多层次医保体系和多维度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形成,长护险试点惠及2.8万余名失能老人,全年累计救助47.7万人(户),发放救助金3.3亿元。完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全年累计供应租赁房8246套(间),宿舍床位3236张,28个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项目竣工验收。

公共服务品质均衡发展。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深化新一轮教育综合改革,持续优化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大力引进与培育优质教育资源,与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交大附中等共建基础教育集团3个,城中路小学东校等8个项目顺利交付,新增1所区内示范幼儿园、3所幼儿园成功创建市一级园,新增12个普惠性托育点。公共卫生体系切实健全,做强“市一-嘉定”整合型健康共同体,推进“瑞金-嘉定”“仁济-嘉定”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安亭医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成立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嘉定分院。南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迎园医院、黄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功创建上海市首批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体育文化整体实力持续提升,举办上海市民文化节、上海汽车文化节等各类活动176场,20余万市民参与。市、区两级配送文化资源904场,放映农村公益数字电影6000余场。年内7条市民健身步道、2片市民球场、172个健身苑点竣工。全年共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842项,29.2万人次参与,承办首届长三角体育节。安亭镇获评“上海市体育产业示范基地”。

在回顾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困难,一是区域转型发展力度有待加大,外部风险与不确定性依然存在,稳增长压力仍比较大,受缺芯影响,增加值、规上工业产值等指标预计完成年度目标仍有一定差距,房地产、汽车等传统支撑动力下降,新兴动能的培育和投入有待加大,新项目、大项目引入节奏仍需加快;二是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有待加强,民生保障水平仍需增强,公共服务软实力有待提升,更好地匹配现代化新型城市与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三是城市综合承载能级有待提升,城乡建设发展水平仍不均衡,实现“双碳”目标面临较大挑战,社会治理领域新矛盾新问题有待攻克。

二、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2022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落实“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做好明年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打造上海新城样板为目标,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实现自身发展。

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如下(表4):


表4 2022年嘉定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822148f2ff9e4818af2547b56dc247cf.png

具体而言,一是着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新增专精特新企业数100家,企业技术中心数16家,工业投资力争达到130亿元,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7%以上;二是加快新兴动能培育,“三个千亿级”总产出增长10%以上,在线新经济总产出增长13%左右;三是继续推进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300家,新增市、区级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总数20家(次);四是不断加强城市建设治理,力争完成房地产投资275亿元,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8%,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42%,森林覆盖17.1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6平方米;五是全面增强民生保障能力,着力解决老小旧远问题,区属保障房新开工33万平方米,旧住房综合改造26万平方米。

三、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一)切实增强发展动能后劲

一是全力确保经济稳中有进。持续增加经济发展的韧劲和活力,聚焦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任务,确保全年各项目标高质量完成。扩大产业投资规模、优化项目审批流程,推进产业项目加快落地、加快投产,争取更多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围绕“五型经济”发展,促进消费提振,推进形成以在线经济、文化创意、科技服务为核心的新型服务业,全力构筑数字商务新优势。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充分发挥综保区的功能优势,不断拓展保税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对外贸易持续增长。持续完善招商引资投资促进信息化平台,精准匹配企业和项目需求,加大企业总部、创新平台、头部企业等重点项目引进力度,培育具有辐射力、带动力、引领力的特色产业园区。促进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注重融资结构的优化和融资方式的创新,加大自由贸易账户金融服务力度,营造更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二是大力培育新兴发展动能。着力培育汽车“新四化”、智能传感器及物联网、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3个千亿级产业以及在线新经济等“十四五”时期重点发展产业领域。全面落实“3+1”产业行动方案及其配套专项产业政策,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体系。以建设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核心承载区为目标,提升“三港两园多区”发展能级,加快丰田研发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深入推进上海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建设,放大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平台优势。加快联影医疗二期、艾普强总部等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产业项目建设,推动中生复诺健疫苗研发及产业化基地竣工。围绕电子商务、在线文娱、工业互联网、智慧交通等重点领域,打响在线新经济品牌,推动在线新经济释放强劲新动能。

三是着力增强科技创新效能。全面启动新一轮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九方面29项创新任务。深化校地、院地合作,加快形成“1+N”科技园建设政策体系,做强院士专家成果展示与转化中心等载体功能,深入打造研发转化功能型平台布局,推动各类创新主体高质量发展。围绕上海市知识产权运营服务集聚区建设,新增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知识产权优质项目。优化“金字塔型”科技企业培育机制,力争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50家、新增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20家次。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生态,做优双创大厦“一门式”科技服务和展示,做强“嘉定双创讲堂”品牌,做好海外人才工作衔接,强化创新创业载体孵化育成功能,加速创新资源集群集聚。

(二)落实落细重大战略举措

一是高品质打造新城示范样板建设。加快规划编制落实,推进新城单元规划编制,加快推进三大样板示范区建设,力争早出成绩、早出形象。加快打造“西门历史文化街区”,积极推进房屋征收。加快推进海创嘉定新城总部、东方财富嘉定总部等重点项目加快落地。推进“一城一名园”建设,明确产业差异化定位,有序协助产业园开展相关特色产业的招商引资工作,引导优质项目在重点园区集聚。围绕嘉定新城智慧交通高地、建设国家智慧交通先导试验区等目标,加快建设“嘉定未来·智慧出行示范区”,全面开展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

二是全方位融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持续推动《嘉定区全面融入和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行动方案》提出的各项任务举措,加快北虹桥地区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完善,加快虹桥29条政策的落地实施。聚焦重点区域,加快推进北虹桥“城中村”改造征收腾地工作,推进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加快临港嘉定科技城建设,推进“三路三桥”建设,指导园区向“国际化科创产业社区”转型。提升虹桥新慧总部湾总部经济集聚度,有序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确保雅运、盈创项目实现竣工,澳海、凯利项目完成土地出让。启动实施曹安公路沿线转型升级,推进北虹之星国际社区规划建设。

三是协同化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质量打造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探索实施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轮值联席会议制度,持续推动2021年各项合作举措和项目。放大长三角科技成果交易博览会品牌效应,推动创新资源集聚交汇、跨界融合,加快推进温州(嘉定)科创园(二期)建设,依托“长三角科技双创券”“长三角汽车半导体创新联合体”,推动区域协同创新。依托长三角汽车产业创新联盟、长三角“感存算”一体化超级中试中心等平台,共建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做好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制度创新经验在本区内的复制推广工作。

(三)夯实提升城市承载能级

一是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落实《嘉定区城市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2021-2023年)》,加快研究制定促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相关政策,重点支持城市数字化转型“三网融合”等创新示范项目建设,率先建成一批具有显示度、体验度、感受度和典型示范效应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塑造嘉定数字化转型品牌。提升数字经济规模,推动传统商业企业转型升级,鼓励直播电商、社区电商、产业电商等新业态健康发展,壮大动漫游戏、电子竞技、网络视听等流量经济。提升数字生活品质,积极推进数字健康城区建设,持续完善“文化嘉定云”“全嘉云动”“申农码”等数字服务平台,加快打造“线上邻里中心”,推动数字化服务普惠应用。提升数字治理效能,打造城市数字化底座,推动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开放共享,加快建设5G网络和智能终端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数据治理和安全保障体系。

二是加强乡村振兴建设。推动伏虎村、灯塔村完成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现场复核,组织安亭镇星明村等4个村申报新一轮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复制推广农民住房团式翻建试点经验,积极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工作,实现全区141个行政村优化工程全覆盖,推进农民住房更新。做好农村综合帮扶,对生活困难农户开展精准帮扶。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推进无人农场建设,打造绿色发展先行片区嘉定样板,打响“我嘉生鲜”“嘉定嘉品”两个品牌。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推进北部四镇平台公司拿地建厂项目建设。

三是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推进“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第八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专项行动计划,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积极推进“无废城市”创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围绕“双碳”战略,进一步推进低技能劳动密集型、低端加工型、低效用地型企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快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积极创建“低碳城市”。优化生态环境品质,进一步提升生活垃圾“收、运、处”全流程管控水平。推进苏河源、绥德公园、横沥河水上文脉、西门文化公园、档案馆公共绿地等项目建设,提供更加多样的生态公共空间。

(四)扎实织牢民生保障网络

一是有效增强城市运营管理能力。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积极争取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在嘉定率先落地,深入落实“证照分离”改革,放大“信用+电子证照”“信用之嘉”品牌效应。升级“互联网+监管”平台,常态化实施“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监管。实现公共服务领域全覆盖,新增10项公共服务场景应用,做好线上“人工帮办”。推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围绕“高效处置一件事”,建设高算力的城市监测分析平台,形成及时精准的监测分析体系、立体纵深的城市运行网格化体系、广泛实用的场景应用体系,助力“三网合一”建设工作。打造生活服务“一网优服”,加快推进“15分钟社区综合服务圈”建设,强化社会力量参与,新增29个“我嘉·邻里中心”,满足周边企业员工和居民群众生活服务、助餐康养、社区活动等各类需求。守牢城市安全底线,深入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织密立体化信息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动应急管理指挥中心和城运指挥体系对接融合,全力保障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及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城市防台防汛能力,消除消防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

二是有序改善民生保障水平。继续做好稳就业促就业工作,深化创业型城区创建和特色创业型社区建设,推进创业孵化示范基地、院校创业指导站、创业见习基地等创业载体建设,拓宽高校应届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渠道。承办好上海市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筹备好嘉定区第十七届职业技能大赛。持续增加养老服务供给,推进社区老年人助餐场所建设,广泛开展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升级改造区级综合为老服务平台,深入推进“e嘉乐”智慧养老服务。推动重点医疗救助对象医疗保险应保尽保,长护险试点实施总量平衡管理。扩大保障房建设,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推进旧住房综合改造,为符合条件的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全面启动北虹桥区域居住小区人居环境提升改造。做亮“我嘉餐厅”服务品牌,推进“早餐示范网点”建设,继续做好保供稳价等民生工程。

三是有力提升公共服务品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紧密型学区集团建设。严格落实“双减”政策,提升课后服务,规范校外培训。探索新型职业院校建设,提升高水平专业化校企融合实训基地效能。建成交付16所学校,新增普惠性托育点8个,实现街镇普惠托育服务全覆盖。巩固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果,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及疫苗接种工作。深化“市一-嘉定”“瑞金-嘉定”“仁济-嘉定”三个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夯实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做优“3+X”家庭医生签约制服务,全覆盖创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创建市级社区康复中心。加强线上文化服务,深化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办好上海汽车文化节、嘉定旅游节等品牌活动,完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复核。争创国家全民健身模范市、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推进都市运动中心建设,推进街镇社区市民健身中心覆盖,办好“上海杯”象棋大师公开赛、F1电竞中国冠军赛等相关赛事。

四、2022年嘉定区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计划

2022年嘉定区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计划重点聚焦发挥国家、市级重大项目效益、加强重大产业项目配套、补齐公共服务配套等短板,在贯彻落实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发挥在稳增长、惠民生、增后劲等方面的关键作用。重点项目为:

(一)全力配合推进市级重大工程建设

加快市域铁嘉闵线新成路站等7个站点建设,配合推进嘉闵线北延伸、轨交14号线西延伸规划建设,配合推进G15改扩建、S20外环西段、嘉闵联络线项目开工及S5沪嘉快速路立体化改造专项规划研究等。

(二)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配套

全力推进“双智”试点城市建设,实施裕民南路智慧道路升级改造等工程。推进金园一路、金运路等区区对接道路建设,推进汇旺路、树屏路、和宁路等区域骨干道路以及安亭枢纽配套道路建设,推进百安公路、于塘路等涉铁“断头路”建设。开展嘉定新城辅环快速路等技术储备,实施叶城路等缓拥堵重点区域改造。推进吴淞江(新川沙河段)嘉定段建设,完成安亭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

(三)重点保障公共服务和社会民生项目

建成交付宋校嘉定实验学校,推进华师大第五附属学校、上海市实验学校嘉定新城分校开工,推进上海市中医医院嘉定新院、瑞金医院北部院区二期、区公共卫生综合大楼建设,推进南翔医院、安亭医院、江桥医院发热门诊标准化建设,基本建成区档案馆。

在全面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配 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有效推动重点产业项目建设,不断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