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常委会工作 >> 监督工作 >> 内容

关于加强社区治理推动“15分钟社区综合服务圈”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2-10-08 点击数:

——2022年9月28日在上海市嘉定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

嘉定区人大常委会社会建设工委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为进一步加强社区治理,推动“15分钟社区综合服务圈”建设,促进区政府以更高标准、更高品质打造“我嘉·邻里中心”,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的安排,区人大社会建设工委对我区综合服务圈开展了专项监督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为确保这次监督调研取得实效,常委会成立了专题调研组。按照调研监督的日程安排,7月份,召开调研启动会,听取了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关于“我嘉·邻里中心”建设情况汇报,并对调研作出部署。调研组于8~9月,结合邻里中心的建设,重点围绕建设进度、功能设置、内涵建设、运营管理等内容开展调查研究。分层分批召开街镇分管领导、街镇科室负责人、点位负责人座谈交流会。同时,还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全区已建成的14家“我嘉·邻里中心”进行全覆盖明察暗访,实地体验运行的真实情况,面对面听取老百姓和点位负责人意见建议。

二、主要工作成效

(一)组织领导有力,政策措施全面有效。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民生工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召集街镇和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召开联席会议,统筹协调推进落实“我嘉·邻里中心”建设的政策制定、规划布局、方案设计、功能设置、建设指导、联审验收、运营管理、绩效评估、资金奖补等工作。建设过程中能够根据不同街镇地域特点,统筹谋划综合服务圈的顶层设计、制度安排、建设标准、运营机制等重大决策。为积极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所遇到的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的关键环节和瓶颈问题,能够定期通报邻里中心建设的推进情况。先后出台7份文件,投资近9000万元,建成14家“我嘉·邻里中心”。为全区全面规范推广邻里中心建设打下了扎实基础。今年计划完成29家“我嘉·邻里中心”的建设任务也在全面冲刺阶段。

(二)赋能网格有力,社会治理效能突显。着力加强社会治理网格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能力建设,不断赋能网格化管理。通过“15分钟社区综合服务圈”建设完善了街镇全勤片区网格实体运行机制,落实了全勤片区网格组织架构和具体的职责分工,保障了“一网统管”日常运行。通过网格管理资源,不断地推动执法、管理和技术资源在“我嘉·邻里中心”充分整合,实现“就近指挥、协调处置、一线督办”的良好效果,有效推动“高效处置一件事”的流程重塑。以南翔东社区“我嘉·邻里中心”为例,下辖覆盖9个社区网格,已经实现“一屏指挥、一体部署、一口上下”。同时,结合群众需求和片区实际,打造包含高空瞭望、智慧交通、违法建筑、消防通道、下雨积水、无证设摊、社区出入口监控、党群服务、物业公司、电梯梯控等10个智能感知场景,实施重点点位实时监控,强化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资源统筹有力,服务功能配置全面。根据把“我嘉·邻里中心”建设成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品牌的要求,各相关部门能够有效遵循高效配置资源的原则,做实党建引领功能,能与党群服务中心融合发展,做到了引领党员群众,吸引企业共建共治共享优质服务的红色引擎。同时,还结合不同地域特点,因地制宜探索城区和乡村综合服务圈的建设模式和运行机制,能够结合各自职能,以“便民、利民、为民”为出发点,将各类公共服务不断向老百姓需求延伸,从群众关心的助餐、助老、助幼、助医、助业、助事、助行等服务项目,服务空间、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和拓展,较好地实现小区居民全覆盖、管理功能全覆盖。有效地推动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资源在“我嘉·邻里中心”有效配置,较好解决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三、存在的问题

“我嘉·邻里中心”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内涵建设有待进一步优化。邻里中心虽然能够围绕“医、食、助、行”展开,但满足动态人群对于基本生活需求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从已开业的社区食堂面向老年人提供优惠优质的助餐,全天享受7.5折优惠,根据不同分档的老人享受街镇和区补贴,同时也面向周边市民开放,但辐射范围不够广,定期便民服务还不能完全满足老百姓需求。多功能室定期开展的适合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各类文化及教育活动吸引力还不够。

(二)运营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按照《关于嘉定区“我嘉·邻里中心”运营模式与内涵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要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专职负责、职能部门各司其职、派出机构协同联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组织体系,特别是要完善每个邻里中心的运营工作专班,建立“3+X”的运营组织架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从调研中发现,有的邻里中心设施利用率偏低、有的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同时,管理模式各不相同,有的由专人管理,有的由兼职人员管理,大家都在不断探索和磨合,还没有形成一种高效长远的运营模式。有的第三方机构负责人、群团负责人、志愿者、村居民骨干等力量还没形成合力,协同作战的团队精神还显不足,协同联动意识仍需进一步强化。

(三)建设进度有待进一步研究。受上半年疫情影响,建设进度有所停滞,从调研中反映,由于招投标等事项花费的时间长,原定的在建项目保质保量完成较为紧张,按照总体建设的时间节点,在确保项目质量和功能标准的前提下,有个别项目完成相对比较困难,虽然各街镇对位调整,作了努力,倒排压缩周期,争取及时完成建设任务,但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完成质量的矛盾。

(四)后期管理有待进一步关注。按照年内完成29家的要求,从规划、建设、管理、运营都将投入很大资金和精力。调研中,从建成邻里中心运营情况看,相比建设,中心的常态化资金保障和运营管理还有一定压力。在日常运营管理上,统一联络、指挥、调派下沉人员、中心工作人员、第三方机构驻派人员、物业管理人员等力量整合上还需要不断地探索研究。在实行“AB角”工作制情况下,如何强化首问接待、“全岗通”、“一网通办”等工作机制的落实,还需要不断加强业务工作的互学互通、互动互享。尤其在应急响应、岗位调整等特殊情况下,如何及时进行补位,做到工作不缺位,服务不断档还要积极拓展。同时,还要关注根据导则已经建成个别服务项目无人问津问题。

四、意见与建议

社区治理在社会治理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继续加大发展力度,积极解决建设、内涵、运营、管理过程的问题和困难,不断推动“我嘉·邻里中心”高质量发展。为此,调研组提出如下建议:

(一)强化需求导向,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功能设置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根据服务群体的实际需求进行合理调整,需求大的功能要强化,需求小的可适当弱化,避免“一刀切”造成资源浪费,坚持需求导向、效果导向、目标导向,扎扎实实为民服务、为民解忧,切实提高老百姓的满意度、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优化运营模式,不断完善管理机制。聚焦建设与运营同步推进,在有序建设的同时,加强运行机制创新,结合街镇特色,对照标准调整完善功能,对照需求清单、项目清单、服务清单创新服务内容和形式,要及时分析总结成功的管理经验,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要严把管理人员的入口关,将一批服务意识好,服务能力强,又有管理经验的人员吸引到邻里中心管理团队中,并加强专业培训,确保专业人员做专业的事。对于邻里中心管理经费不足的情况,建议区政府探索以奖代补的办法,对一些管理好,受老百姓欢迎的邻里中心给予奖励,以弥补管理资金不足,确保“我嘉·邻里中心”有序高效运转。

(三)树立安全意识,不断夯实建设标准。按照今年区政府实事工程的要求,要在全区建设29个邻里中心,十四五”期间要建设66个,今年将是建设的关键一年,但由于今年的情况比较特殊,疫情对邻里中心的建设影响比较大,建设的周期进一步缩短。建议区政府要特别关注邻里中心建设的质量,在进度和质量的两者之间要有所取舍,在确保质量的情况下加快建设的进度,经过努力确实完不成的,建议视情放宽建设期限。

(四)加强资源整合,不断提高品牌效应。综合服务圈是激发社会参与活力的重要载体,邻里中心作为党员先锋行动的实践基地,要广泛宣传动员社区党员群众走出家门,积极参与和策划“我嘉·邻里中心”志愿者服务项目;同时,要鼓励机关单位、社区单位、驻区单位、社会组织、大型企业等发挥各自资源优势,不断倡导邻里中心与社区治理和谐互动;要把综合生活服务圈的工作想得更加细致,更多从群众实际角度组织开展各类活动,确保群众享受到便捷优质服务。要立足“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工作要求,加强服务功能提升、摒弃不受众项目,按照典型工作法提炼、明星服务项目推介,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宣传推广,选树“我嘉·邻里中心”典型单位,不断增加知名度和影响力。

以上报告,供常委会会议审议时参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