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区扩大汽车“新四化”领跑优势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工作情况的报告
——2022年10月27日在上海市嘉定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
嘉定区经济委员会主任 陆铁龙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区政府委托,现向区人大常委会作关于本区扩大汽车“新四化”领跑优势,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工作情况的报告。
推进“新四化”跨越行动作为区委、区政府的重点工作,是我区“加快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中心,加速形成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区积极推进落实中央及本市汽车新旧动能转换任务,接连出台各类扶持政策及规划,助力嘉定汽车“新四化”产业示范应用实现全国领先。现将有关工作推进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为贯彻落实《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21-2035年)》、《智能汽车发展战略》等国家战略,积极响应《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计划(2021-2025)》的文件精神,嘉定区立足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核心承载区、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长三角综合性节点功能和新城辐射带动四大核心功能定位,高站位谋划、高起点布局,确立了持续壮大千亿级汽车“新四化”产业集群规模。“十三五”期间,嘉定区不断丰富“汽车嘉定”品质内涵,取得了一系列成效,目前已成为全国单体城市中汽车研发水平最高、产业链条最齐全、产业生态最完备的区域。
二、加快汽车“新四化”动能转换的主要举措及成效
“十三五”期间,嘉定区以建设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为目标,不断丰富“汽车嘉定”品质内涵,取得了一系列成效,目前已成为全国单体城市中汽车研发水平最高、产业链条最齐全、产业生态最完备的区域。
(一)打造产业集聚高地,汽车产业持续发展壮大
嘉定聚焦整车和汽车零部件共融发展,利用充足的产业资源、优惠的产业政策、优质的产业服务,在新能源整车、汽车“新四化”、物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引进了一批头部企业,产业规模持续壮大。目前,全区拥有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4300多家。全区通过汽车整车产品结构加速优化升级,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稳步发展。2021年,全区实现规上工业产值5454.3亿元,其中汽车工业产值3593.5亿元,占工业比重为65.9%,汽车“新四化”实现总产出1251.4亿元,同比增长57.7%;战新产业中新能源汽车产值239.8亿元,同比增长86.4%。2022年1-8月,全区实现规上工业产值3297.5亿元,同比下降1.4%。其中汽车工业产值2278.7亿元,同比增长6.9%,占工业比重为69.1%。汽车“新四化”实现总产出946.4亿元,同比增长41.3%;战新产业中新能源汽车产值257.1亿元,同比增长97.6%。新四化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13家,汽车工业投资项目数84个,共计投资额20亿元。
(二)优化产业链布局,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不断增强
嘉定已基本形成具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新四化”产业链条,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和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已实现了全产业链布局。一是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方面,深耕嘉定的智能网联汽车重点企业已超百家,既引进了地平线、禾赛光电、初斟毫米波等顶尖硬件设计制造企业,又引进了零束软件、中科创达、东软睿驰等头部软件企业,还有百度智行、AutoX、小马智行等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及示范运营企业。形成了从软件研发、硬件生产到示范运营的全产业链生态,覆盖了自动驾驶方案、智能化设备生产、高精度定位、云平台服务等多领域,如大陆泰密克的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司南导航的车规级高精度定位模块、宏景智驾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等。二是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方面,集聚了国内最领先的系统集成及零部件企业近百家。上海已建成的9座加氢站中有5座位于嘉定,形成了纯氢站、油氢合建站等多种模式并存的供氢网络。捷氢科技、重塑科技等国内燃料电池汽车行业龙头企业,带头推动了上海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目前,嘉定已在八大关键核心零部件领域实现了全覆盖,如,捷氢的系统集成以及金属电堆、重塑的系统集成以及石墨堆、舜华新能源的加氢站装备、势加透博的空压机、济平新能源的燃料电池催化剂等。
(三)加强园区载体建设,产业承载空间充沛
在汽车“新四化”新旧动能的转换中,嘉定区不断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已构建“新能港、氢能港、创新港、智能汽车软件园、汽车芯谷”三港两园联动的产业空间格局。一是氢能港加快布局绿色低碳新赛道。围绕核心零部件及材料、系统集成等重点领域,积极引进氢能产业的龙头企业、氢能研发中心等。现已入驻6家氢燃料电池汽车核心部件企业、2个高校技术团队,2个校企共建实验室和1个企业合作实验室,1个产业投资基金。二是新能港加快打造创新特色功能区。依托国轩高科、上海汽车电驱动、精进电动、海能电子和道之科技等一批国内顶尖的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企业,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集聚。已申报上海市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试点示范园区。三是创新港加快打造“汽车智造”引领区。2015年10月开园以来,园区先后集聚蔚来、零束、智己、地平线、东软睿驰等多家知名企业和创业团队,引入中国汽车创新孵化器联盟、智能制造协会等机构组织。2021年,园区企业营业收入达557亿元,税收贡献21亿元。四是软件园加快打造汽车软件创新核。2022年9月8日,全市首个以汽车命名的软件园——“上海智能汽车软件园”在嘉定诞生。瞄准“软件定义汽车”这一发展方向,聚焦汽车“新四化”软件研发,已引进理想、滴滴、Autox、小鹏等多家企业。五是汽车芯谷加快打造集成电路“芯”高地。目前集聚了大陆集团、新傲科技、沃尔沃、水木蓝鲸半导体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将与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嘉宝智慧湾、嘉定综合保税区等片区联动发展,聚焦智能汽车的主控芯片、车规级智能传感器、先进汽车电子这些重要方向,加快培育汽车芯片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创新型集群。
(四)政策引领产业转型,示范效应不断显现
2021年3月,嘉定区出台了《嘉定区汽车“新四化”千亿专项行动方案(2021-2025年)》。同年12月,嘉定推出了《嘉定区关于持续推动汽车“新四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以及《嘉定区加快推动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行动方案(2021-2025)》。2022年9月8日下午,上海智能汽车软件园正式开园,同时发布了园区专项扶持政策《嘉定区关于支持上海智能汽车软件园发展的若干政策》。同年6月,出台了《“助企纾困、助长消费、助力就业”产业扶持政策》。各类规划及扶持政策不断出台,助力区内汽车“新四化”示范应用实现全国领先。一是道路测试场景布局完善。瞄准高复杂场景,去年新增开放测试道路301.4公里,覆盖嘉定新城全域161.7平方公里,累计开放测试道路达616.4公里,预计今年将实现嘉定全域开放,覆盖全区464平方公里范围。二是智能网联示范应用领先。拥有丰富的智能网联道路测试场景、全国引领的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区、中国样板“双智试点”项目。持续推进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场景拓展揭榜挂帅工作,目前已有享道、百度、AutoX、德鑫礼行、锐醒、白犀牛、酷移7家企业通过公示,涉及智能出租、智慧车列、无人零售、无人配送、无人清扫等场景。三是氢燃料电池示范应用领先。嘉定拥有全国领先的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区、前沿的氢能源示范探索区。截至2022年8月,已合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1380辆,累计安全运营里程3268万公里。2021年度上海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项目中,嘉定的捷氢、重塑、清志三家企业拿到示范运营车辆890辆(占到全市的89%)。
(五)推动资源要素集聚,产业配套体系日趋完善
嘉定积极发挥产业生态链关联逻辑和内部产业协同作用,围绕强链补链固链,营造集成、共享、匹配、融合的产业生态圈,促进产业价值链外延。一是公共服务平台健全。嘉定拥有遍布全产业链的公共及企业研发平台200多个,其中,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封闭测试区、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上海市智能型新能源汽车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等国家级、市级公共服务平台21个。以同济大学为代表的11所国家级科研院校、两万余名科研人才齐聚嘉定,构建了完整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二是人才要素加速集聚。嘉定现有汽车从业人员16万人,其中汽车复合型高端人才7.25万人,占到全市的48.3%。同时,嘉定新城和北虹桥片区发展的“双引擎”正加速燃启,为汽车产业人才集聚嘉定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三是高峰论坛促进交流。嘉定已连续多年举办中国汽车论坛(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主办)、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等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汽车产业论坛,已成为国内专业水平领先、辐射效应显著的汽车产业交流中心。四是产业联盟协同发展。即将揭牌成立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联盟以及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联盟,推动产业协同创新,加强企业经验分享与交流合作联盟主要围绕政策和战略研究、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示范应用扩大丰富、产业链供需合作、学术交流与协同发展、产业人才集聚等方面开展工作,助力区内企业高质量协同发展,提升嘉定区汽车“新四化”产业集聚度。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汽车“新四化”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当前“新四化”新旧动能转化工作仍存在一些现实瓶颈与难点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行业增长带动能力有待增强。传统造车企业组织架构转型压力大、研发成本压力大、科技基因薄弱。“新四化”企业融资压力大、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供应链依赖性高、缺乏新卖点和新内涵。
(二)示范应用场景建设有待强化。创新机制需要更加适应产业化需求。应用示范面还不够广,能够切实带动创新需求的重点项目还有所欠缺。智能网联汽车领跑优势缩小,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示范场景布局有待完善。
(三)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有待增强。现有供应链不能完全适应汽车工业稳定发展的需要,“断点”“堵点”“卡点”等频现,“芯片错配”、物流受阻、人流受限以及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带来的上下游收益平衡被打破。
(四)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有待提升。在碳纸、膜电极、催化剂、空压机、高压储氢瓶等关键零部件技术方面还需进一步突破。汽车芯片自主研发及生产能力有待提高。
(五)资源要素配套体系有待完善。“新四化”产业融资支持力度不够。“新四化”人才总量依然不足,人才服务力度有待加大,人才服务难题尚待解决。
四、下一步工作举措
解决新旧动能发展中存在的增长带动能力不足、领跑优势降低、示范应用场景薄弱等问题,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行业龙头和中小企业发挥合力,持续推进。
(一)探索新模式,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坚定瞄准“汽车新四化”产业,全力支持传统汽车企业“新四化”转型,抢占汽车产业发展新制高点,打开嘉定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一是推动传统车企提质增效。鼓励并推动嘉定区整车企业逐步开展传统汽车或新能源汽车的代工业务,提高产能利用率,协同助推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同时迅速提升整车企业产出效能。加大对生态主导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助力上汽转型发展。以上汽大众整车制造为核心,充分发挥上汽大众的领跑优势,持续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品牌影响力。二是壮大智能汽车头部企业。支持飞凡汽车、智己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品牌发展。依托嘉定区汽车产业链完备的优势,吸引蔚来汽车、理想汽车、集度汽车等本土新能源整车头部品牌落户嘉定,引进一批国内外技术领先、实力雄厚的企业在嘉定投资建设整车制造、研发项目。三是推动“新四化”企业稳步发展。加快构建自主技术研发体系,构筑底层竞争力,努力实现在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可控。构建汽车“新四化”研发产业集群,加快建成国内领先的汽车“新四化”高端制造产业集群。高度关注企业痛点、难点和堵点,制定出台专业性政策。
(二)激发新动力,强化示范应用场景建设
强化汽车高端产业引领功能,积极布局未来发展新赛道。汇聚各类创新主体,促进一体化、协同化发展,不断激活创新发展动力,形成示范引领态势。一是在氢能及燃料电池示范应用方面,支持燃料电池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参与示范应用,切实提高燃料电池汽车在商业用车和公务用车中的比例。推进加氢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燃料电池系统、加氢站的检测体系和标准的完善。积极探索电解水制氢、液氨制氢、甲醇制氢等技术验证与示范。推动燃料电池汽车扩大示范应用规模,着力提升公交、物流、环卫等场景中提高燃料电池汽车的比例,形成基本成熟的燃料电池汽车推广运营商业模式。二是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推动“双智”试点项目持续开展示范运行,加快打造统一开放、互联互通的“车城网”平台,促进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应用,打造国内领先的车路协同应用示范标杆。推进引领全国的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加快打造智能汽车应用场景,探索智能汽车在接驳公交、物流运输、环卫等特定行业,以及嘉定新城、产业园区、景区、停车场等特定区域的商业化应用,加快推进自动驾驶典型场景示范项目落地。计划推动超过150台自动驾驶出租车、100台专用车落地。
(三)培育新优势,推动完善产业链生态链
加强汽车产业链资源整合和配套协作,探索链式发展新路径,激活产业链上的澎湃动能。一是组织搭建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协调平台。以龙头企业为“链主”、政府部门为“链长”,“双链驱动”做好强链补链固链,优化汽车产业发展环境,高水平推进汽车产业集中、集聚、集群发展。二是坚持招商引资与本地培育并重。立足嘉定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实施“强链、补链、延链”工程。强化产业链招商、专业机构合作招商、存量企业衍生项目招商等。引进头部企业,强化产业集聚。与存量零部件龙头企业加强沟通,进一步吸引总部型、研发型企业集聚。加快推动优质项目落地,实现已准入项目早拿地、已拿地项目早建设、已建设项目早投产。三是促进后市场侧链条拓展。引导相关优势产业链环节积极向服务端探索产品创新和应用创新。围绕汽车维修保养、检测认证、金融保险、认证零部件、再制造等延展服务。引导第三方平台开展规范化、精准化服务,优化提升新兴配件产业。
(四)抢抓新机遇,实现汽车产业创新发展
依托嘉定建设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加快创新载体落地,推动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上海汽车芯片工程中心等研发机构落地。以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为主要方向布局整车技术创新链。一是聚焦电动汽车创新模式。聚焦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等关键零部件领域,总体布局电动汽车整车技术创新链和基础核心零部件产业链,实现强链补链。增加高端电动车型供给,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发展充电新模式。二是聚焦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突破。重点发展催化剂、质子交换膜、膜电极、双极板等燃料电池电堆关键核心技术,加速形成高强度、高安全、低成本、长寿命的系列化燃料电池电堆产品;优化发展燃料电池发动机集成与控制技术,加快研发氢气循环泵等辅助系统关键零部件技术。三是聚焦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重点发展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重点突破新型智能终端、云控平台等共性交叉技术,开展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控制等前瞻技术研发。加强产业孵化核心技术突破。依托“汽车芯谷”的园区定位,促进芯片企业的核心技术自主研发,摆脱国外在汽车芯片领域的垄断局面,鼓励企业在芯片设计、光刻、测试、封装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五)适应新环境,健全资源要素配套机制
面对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材料广泛应用,新模式、新业态,必须加快完善产业配套设施,打破瓶颈,推动‘新四化’变革升级提速。一是加快发挥人才集聚优势。多维构筑汽车人才高地。以“链主”企业为牵引,联动产业链上下游创新主体和资源,增强汽车人才供给与产业发展需求的适配度。拓展人才引进通道,鼓励以汽车“新四化”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创新为导向,引进海外高端人才。扩大人才服务覆盖面,主动关心人才在工作、生活等方面的需求,形成问题解决闭环管理机制。二是构建产融深度合作生态。深化产融合作,提升金融机构对汽车“新四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强和各类产业基金合作,引导社会资本支持嘉定产业发展,拓展资本市场对汽车“新四化”企业的支持渠道,支持企业上市、发债、资产证券化。优化汽车企业融资环境,拓展融资渠道。设立汽车“新四化”产业政府引导基金,加大对新兴产业种子期、初创期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区内科技创新企业申请科创板,推动科技成果证券化。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