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1年度本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2年10月27日在上海市嘉定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
嘉定区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按照区人大常委会2022年度工作要点安排,本次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区政府关于2021年度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情况报告,书面审议区政府关于2021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为做好相关工作,区人大财经委、常委会预算工委在常委会分管副主任的带领下,听取了区国资委关于区属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情况介绍,按照区属国有企业分类,通过座谈会和实地调研的方式,听取了国有企业相关意见建议。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连正华高度重视此次专题调研,专程赴工业区集团、新嘉集团调研,提出了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本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基本情况
据区政府相关部门汇总统计,截止2021年底,区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401.93亿元,负债总额852.47亿元,所有者权益549.46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资产522.13亿元,资产负债率60.81%。2021年,实现营业总收入83.46亿元,利润总额8.34亿元,净利润5.95亿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101.36%。围绕创新活力之城建设,区属国有企业通过深化改革,在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引领产业体制转型、提升城市品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上积极作为,在招商引资、扩大投资上发挥独特作用;增强国企发展动力,推进国资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国资监管制度体系和国资保值增值责任体系,加速低效无效资产的清理退出,加快盘活存量资产;稳步实施国资监管数字化转型,以财务信息为基础,资产监管为核心,从解决财务数据收集分析等日常基础工作着手,形成了网络收集、报表分析、信息查询、风险预警、绩效评价等核心子系统,使国资监管方式由静态信息的人工收集向动态信息的网络收集进行了转变。
二、本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按照区委、区政府对区属国有企业“基础支撑、公共服务和战略引导”的功能定位,区属国有企业在嘉定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部分区属国有企业的资产结构不够优化,存量资产比重较大,经营性资产占比较低,整体资产的流动性不够;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进展比较缓慢,路桥等公益性资产总额占区属企业资产总额的62.4%,存量资产的盘活难度比较大;部分国有企业经营市场化程度不够高,代建项目收入、投资收益占比较高,盈利能力存在短板;资产和资金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对外出借资金、往来款项管理制度有待规范和完善。
三、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为加强和改进本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促进国有企业做大做强,结合调研中反映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推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要加快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着眼做优做强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的战略目标,开辟新理念,赋予新内涵,走出功能类、公共服务类、竞争类三类国有企业改革创新的发展新路。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手抓”,继续完成好基础设施和功能性项目建设,为服务地区发展、吸引人才、建设宜居宜业城市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要积极搭建现代商业服务产业发展平台,稳步推进经营性项目实施,在增强区级财力上发挥补充作用,充分体现国有企业的担当作为。要重视策划与规划,善于借助外脑,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完善企业的中长期规划。要坚持放管结合、完善机制,本着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原则,全力支持、辅导,积极有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营造干事创业、推动改革的大环境。
(二)进一步增强企业发展动能
要有力承担起国有企业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责任,提高国有企业在经济转型发展中的参与度,前瞻性发掘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做好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工作,引导做强主业,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国有企业在经营上不断做大做强。要充分发挥市场化作用,使企业经营方式与市场进一步接轨,积极争取投融资保障,加强资本运作。要发挥国有企业资产、资源、资金优势,区属国企特别是功能类、竞争类国企应充分发挥在城市更新领域的主力军作用,提升国企自有土地的价值,并积极参与其他存量土地开发建设,加快打造国企存量土地统筹开发利用样板典范。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不断灵活创新工作评价机制,建立“能增能减”的收入分配体系,激发企业内人员工作活力,确保国有企业在提质增效过程中的后续力量充足。要规范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完善会计核算,健全成本控制制度,把规矩挺在前面,通过制度明确企业内部成本管控的细节。
(三)进一步健全国资监管体制
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以权力责任清单为基础,科学界定权责边界,强化风险防控,鼓励企业创新投融资模式,降低融资成本。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坚持权责明晰、分类授权,坚持放管结合、完善机制,切实保障国有资本规范有序运行。完善国资国企信息披露制度,推动国资监管和国有企业信息公开透明。进一步优化报告形式,增强可读性。做好各部分内容的架构设计,充分反映国资国企在深化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承担的社会责任,既要全面反映国有资产总体情况及取得成效,也要坚持问题导向,客观分析目前面临的问题,均衡反映国有资产的管理情况。
以上报告,供常委会会议审议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