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常委会工作 >> 监督工作 >> 内容

关于2022年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书面)

2022-12-23 点击数:

——2022年12月22日在上海市嘉定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

嘉定区生态环境局


上海市嘉定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指导下,我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努力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导向,紧紧围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有序推进“十四五”规划和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各项任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使生态绿色成为嘉定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标识、成为现代化新型城市最靓丽的底色。受区政府委托,现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如下:

一、2022年工作推进情况

(一)坚持思想引领,层层压实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召开嘉定区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强化统一部署推进。印发《上海市嘉定区生态环境保护约谈工作制度》,规范本区生态环境保护约谈工作,督促街镇及区职能部门、相关企业切实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将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等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定期开展调度。强化条块环保责任制,加强对街镇、部门和村居的考核,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深入实施林长制、河湖长制,督促各级林长扛起“知林造林护林用林”责任,各级河湖长履行“巡、盯、管、督”职责。

(二)坚持系统施策,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是深入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完成《嘉定区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22年任务清单》明确的53项任务。377家企业累计完成“一厂一策”治理任务,26辆新能源公交车、87辆纯电动出租车完成更新,1012个公共(含专用)充电桩增设到位,马陆包装城新能源出租车充电示范站建成启用,累计核发非道路移动机械标识牌9974块,在建工地扬尘污染防治检查覆盖率100%,实现城市化区域道路机械化清扫率97%。1-11月,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98天,优良率90.0%,较全市均值高出3.8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26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7.1%。

二是深入推进水污染治理。深化河湖长制建设,加快实施河道骨干工程建设,完成5.5公里骨干河道整治,打通1处骨干河道断点,完成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949.07公里,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完善市政管网收集能力,推进娄塘和浏翔公路污水管网系统改造,完成3公里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完成雨污水管道检测65公里,修复3公里。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完成1009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1-11月(其中国考断面1-10月),我区3个国考断面和18个市考断面全部达标,均达到III类水质,占比100%,市民对水环境满意率达到97%。

三是深入推进土壤污染治理。强化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源头预防,完成128个项目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意见征询,92个项目的备案工作,依法及时更新《嘉定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推进地下水环境保护与管理,完成37口废弃监测井回填,1家埋地油罐防渗改造工作,按要求推进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推进耕地分类管理,制定落实“一地一方案”,对严格管控类地块全面落实隔离和警示措施,做到无食用农产品种植,对安全利用类地块全面落实安全管控措施。1-11月,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

(三)坚持标本兼治,有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

一是以坚决态度落实整改任务。持续推进中央、市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和警示片问题整改工作。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第二轮16个整改事项完成15项,剩余1项(项目14安亭污水厂三期扩建工程)正加快推进,228件交办信访件已办结226件,阶段性办结2件,办结率100%。市生态环保督察41个具体整改事项已完成38项,剩余3项(国考断面达标、污水处理能力和污泥处理设施、雨污混接和北部地区污水输送能力)正在持续推进;140件交办信访件已全部办结。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2021年曝光问题(船舶污染)已完成整改,已向市交通委提交完成情况报告和相关台账资料。市生态环境警示片2021年披露我区3个问题,已完成整改2个,剩余1个(先农村污水溢流河道问题)已基本完成;2022年披露3个问题,已完成整改2个,剩余1个仍在推进。

二是扎实迎接督察“回头看”。9月19日-9月28日,上海市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嘉定开展督察“回头看”工作。期间,我区共按要求提交6批次,69项调阅材料;累计受理督察组交办问题线索124件,已办结113件。督察组对嘉定区的“回头看”反馈意见涉及四大方面共14个问题,区督察整改办已按要求制定整改方案制定整改方案,各项整改工作均按时间节点有序推进中。

三是提高生态环境执法效能。开展专项执法检查,结合疫情及复工复产等工作,通过“线上+线下”“现场+非现场”方式,不断强化水、气、固废、土壤和辐射执等法检查。严格监管“两高”企业,严查污染排放和碳排放数据弄虚作假,推进分类分级执法。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进一步形成生态环境执法合力。1-11月,全区各部门共出具环保相关处罚决定书568个,累计罚没金额1599.75万元。办结生态环境领域损害赔偿案件4起、赔偿金额77.87万元,实现“环境有价、损害担责”。

(四)坚持协同并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

一是环境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39个项目和第八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102个项目目前已全部启动,其中“十四五”规划1个项目已全面完成,第八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13个项目已全面完成,并基本完成年度计划。嘉定安亭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和南翔污水处理厂一期扩容年底实现通水运行,嘉定区污泥处理处置工程(一期)完成工程总进度的75.2%,安亭污水厂通沟污泥站完成施工形象进度26.33%,全区污水日处理能力达42.5万吨(属地系统),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8%。持续推进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专项规划已获批,项目报告书、总平面布置图初稿已完成,正在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前期工作。

二是生态空间进一步拓展。建成开放桂园湖公园,完成环城河畔的落英湾和栖霞苑2座口袋公园,开工建设紫气东来沿路公共空间示范项目,持续提升远香湖紫气东来公园、嘉北郊野公园等品质,完成城中路小学东校区、漳翔路嘉北郊野公园、陇南路等立体绿化20044平方米,成功创建1条绿化“特色道路”,完成绿道10.33公里、林地抚育500亩,新增森林面积4568亩,建成各类绿地60.31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8.89平方米,达到2022年森林覆盖率17.14%的目标。

三是绿色低碳发展深入践行。贯彻落实“双碳”发展要求,印发《嘉定区碳达峰实施方案》,推进新城低碳发展示范建设和低碳社区创建,编制完成低碳发展实践区创建方案和自评报告等创建申报材料,菊园新区嘉悦社区入选本市低碳示范创建单位。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编制完成“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大力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积极推进绿色生活创建活动,成功创建80所绿色学校、2家绿色商场、235个绿色社区,推进5个慢行设施建设项目,不断提高绿色出行比重。组织实施多样化低碳宣传活动,推广普及绿色低碳生活理念。

(五)坚持守牢底线,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一是及时安全规范收运处置医疗废物。本轮疫情暴发以来,我区始终坚持将医废收运处置工作作为疫情防控关键一环,牢牢守住“最后一道防线”。依托医废收运“最后一公里”模式,不断完善医废“直运”体系,专人、专车、专线运送医疗废物,确保涉疫医疗废物的闭环管理,做到我区医疗废物“日产日清”、动态清零。实行街镇医废“点位长”制度,确保各点位废物及时清运,妥善处置。3月4日以来到11月底,我区累计收运医废9219.88吨,其中涉疫医废5160.62吨。

二是强化医疗废水全周期监管指导。聚焦“启用前、运行中、关闭后”三个节点,坚持“指导、监督、监测、服务”四个到位,开展各类涉疫点位医疗废水全周期监管指导。启用前坚持指导到位,开展实地踏勘,进行评估指导;运行中坚持监督到位,开展全覆盖非现场检查,涉疫点位落实专人开展污水消杀和余氯自行监测;关闭后坚持监测到位,评估消杀工作可能对周边地表水产生的影响。通过持续做好监管服务,全区各涉疫点位均落实医疗废水消毒和监测要求,有效防止了病毒通过污水传播扩散。

三是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全市进入疫情常态化阶段后,根据全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部署要求,持续做好医疗废物收运监管工作,做好常规核酸检测点和不同规模的社会面核酸检测产生的医废收处监管工作,特别是对第三方采样机构医废收处情况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日调度检查医废收运情况。持续做好医疗废水监管工作,做好常态化期间保留的集中隔离点和设发热门诊医疗机构医疗废水消杀和自行监测监管工作,开展监督性抽测和执法检查。筑牢医废收运处置和医疗废水管理的安全底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年来,年通过全区上下的努力,我们顺利完成了市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迎检工作,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对标中央和市委市政府要求,对标现代化新型城市建设目标,对照人民群众期盼,生态环境建设的质量标准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需要我们拿出更实举措、付出更大努力来持续推进。主要表现在:一是生态环境建设压力依然较大,污水处理、污泥处置、湿垃圾处置、危险废物处置等末端处置能力短板还需加快补齐。二是对生态环境违法现象和顽疾问题发现还不够及时,处置还不够迅速,督察整改长效管理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三是环境治理体系仍需进一步加强,环保治理的公众参与度还不够高,生态环境治理市场化机制、社会化手段尚有不足,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多元治理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

三、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重点工作设想

2023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打造生产、生活、生态功能融合共生的诗意栖居之地,全力建设美丽嘉定。

(一)注重生态优先,加快补齐生态环境建设短板

聚焦双碳战略,探索建立区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深入推进低碳发展实践区、低碳社区示范创建,助推嘉定新城建设“低碳城市”。以嘉定新城建设、北虹桥商务区建设为契机,带动全区产业结构、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大力推进大众嘉定污水处理厂四期扩建及新城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污泥资源化利用、危险废物处置、湿垃圾资源化利用二期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污水、固体废物处置能力,补齐生态环境建设短板。

(二)聚焦重点任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围绕PM2.5和O3协同控制,启动编制新一轮环境空气质量改善计划,完成第二轮挥发性有机物深化治理,强化秋冬季空气质量改善攻坚,加强扬尘污染控制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属地化管理,提升汽修废气等社会面源治理成效。水污染防治方面,持续推进入河排污口的排查、溯源,同步推进问题排口整治,持续推进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和农村生活污水长效治理,加快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河道综合整治,提升水环境质量。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全面落实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持续开展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地块现场检查工作,巩固提升农用地分类管理水平,确保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

(三)强化监督管理,着力完善整改长效管理机制

重点聚焦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市级督察“回头看”和警示片中反映的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全力迎接中央督察“回头看”,紧盯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环境质量的日常环境问题,锁定关键点、明确责任人,打好组合拳,尽快补齐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机制的短板,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形成以“巩固成果、防控源头、强化监管、落实责任”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环境保护长效监管机制。将生态环保督察问题纳入专项监督管理,经常开展抽查、复查,坚决杜绝问题反弹回潮。加强生态环境应急管理,确保及时妥当处置环境安全事件、污染事故、重大环境舆情等突发事件,守住环境安全底线。

(四)突出多元共治,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进一步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不断完善“党政统领、部门协同、企业施治、社会监督、公众参与”的环境治理责任机制,推动压力有效传导。发挥科技手段在环境监管中的作用,切实提升生态环保信息化和科学化水平。发挥基层组织社会自治作用,结合全国文明城区长效管理、村居社会治理等工作,鼓励群团和社会组织参与环境治理,营造全社会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2023年,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凝聚形成全社会共抓生态环境保护的强大合力,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把嘉定打造成“创新活力充沛、融合发展充分、人文魅力充足、人民生活充裕”的现代化新型城市而努力!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