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2年城乡规划实施情况的报告(书面)
——2022年12月22日在上海市嘉定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
嘉定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上海市嘉定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关心和支持下,区政府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关于规划管理工作的重要批示为引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中心,推进全区城乡规划工作。受区政府委托,现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如下:
一、2022年规划工作回顾
今年全区规划工作克服疫情带来的严峻影响,全面落实“市区一体”工作要求,开展各类城乡规划编制研究共计100余项,其中单元规划4项、总体规划2项、详细规划57项、专项规划12项、规划实施深化24项、规划研究1项。截至12月中旬,已经批复的各类规划为52项,数量上为近年来的最高水平。在推进规划编制和优化的同时,加快推进规划的高质量实施,早出形象、快出功能。
(一)深化规划设计推进新城建设
加快嘉定新城规划建设,全面推进20个规划政策制定任务、70个重大项目,启动实施产业发力、交通引导等十大专项行动。围绕新城发力战略目标,绘就规划蓝图、搭建政策框架。以新城总体城市设计为基础,落实建设用地、居住人口、配套设施等核心指标,启动新城单元规划的研究和编制,在现状分析研判和衔接各相关专项规划的基础上,形成4个单元、300平方公里的单元规划初步方案,明确各单元的目标愿景、空间结构、功能定位、发展规模、公共和基础设施配套等主要内容。完成新城绿环国际方案征集,开展嘉定新城绿环专项规划编制,明确近期重点项目、时间安排和资金估算等内容,助力生态网络的完善和新城生态品质的提升。
以国际方案征集及城市设计深化成果为基础,全面完成远香文化源、印象西大街、嘉宝智慧湾三大示范样板区的控规编制和报批,以多种形式对规划设计成果进行宣传推广,进一步扩大社会各界对新城规划建设的关注度。以示范样板区为试点搭建规划实施平台,选定综合实施主体,完成工作计划书、地区总图和管理手册等技术文件,以综合约定制定和方案技术审核为抓手,确保规划实施不走样。深化新城重点地区城市设计方案,启动嘉闵线马东车辆段上盖开发区域、马东产城融合示范区、安亭枢纽、北部科技驿站(徐行片区)等地区的控规方案研究。
以重大项目为抓手,进一步深化新城产城融合,全力推动产业、交通、公共服务类等项目建设,围绕十大专项行动的各项工作落地见效,体现“嘉速度”。今年新城范围内先后完成上海大学嘉定校区(微电子学院)、工业区北区联影产业化示范基地二期、未来城市理想单元、瑞金医院国家医学中心、上海市实验学校嘉定分校等重点项目的控详规划调整,部分项目已经完成土地供应并开展项目建设。
(二)聚焦重点区域加快品质提升
完成北虹桥商务区的功能提升和空间优化研究,形成用地布局调整方案,明确近期重点开发方向。落实“开放北虹桥、创新领航地”的发展定位,深入开展幸福村、封浜村城中村改造规划,结合城市设计开展产业发展、交通系统、资金平衡等重点领域专项研究,做好规划调整方案和土地供应方式的衔接。深度参与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总体规划(中近期规划)方案编制,落实好我区关于北虹桥开发建设的各项诉求。加快北虹桥“一城一区一湾”项目建设,完成重塑新能源、蔚来汽车研发总部地块控规调整,推进金瑞天筠、仪菲重大项目落地实施。
依托轨道11号线、在建嘉闵线和规划22号线三线换乘的优势条件,将南翔站综合交通枢纽提升为“南翔新中心”,开展功能定位策划以及城市设计和综合交通专项规划研究,打造南翔地区未来新的增长极。完成南翔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与报批,全面提升南翔地区的城市服务能级。
推进国际汽车城各项规划建设,完成黄渡大型居住社区二期控规修编以及汽车城核心区、汽车零部件园区部分街坊的规划调整。
(三)建设人民城市实施城市更新
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为人民、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发展理念,在前期试点区域已经取得较好实施成效的基础上,今年在全区12个街镇全面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方案编制,形成11个街镇共11个片区的行动方案蓝图(“一图一表”)和示范街镇菊园新区东社区新一轮行动方案成果,明确年度实施项目、时间计划安排和实施责任主体。研究制定《嘉定区“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行动方案(2022-2025)》,明确至2025年我区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各项工作。
抓住我市全面推进“两旧一村”改造的政策机遇,开展新成村、黄渡城中村的规划调整及西门旧改项目土地出让机制研究,加快人居环境和城乡面貌的改善提升。根据新成城中村和黄渡城中村项目实施的目标,开展相关区域的控规调整方案研究工作,从提升区域功能定位的角度,优化用地布局,衔接在编新城单元规划,完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做好资金平衡测算。作为全市“五大新城”首个享受“中心城区旧改政策”的郊区旧城区改建项目,“印象西大街”项目将在保护更新模式及历史建筑活化利用两个方面作出示范引领,在享受“1+15”政策中“预供地”、资源地块捆绑、前期成本划转等方面已获市级层面原则支持。
(四)聚焦重点领域开展专项研究
提升城市发展安全水平,完成“三区三线”(即部管永久基本农田和市管耕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划示工作。重点聚焦部管永久基本农田和市管耕地,全区共划示约9.66万亩保护耕地,守牢粮食安全底线。以“三区三线”为基础,在“一张底版”上加强各类空间资源要素的统筹协调,形成全区国土空间发展的“基础骨架”,保障全区城市建设、生态保护和粮食生产的空间需求,保障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积极开展市政及交通基础专项规划研究。深入参与嘉闵线北延伸、嘉青松金线-宝嘉线预控线、14号线西延伸及中运量示范线的规划选线及站点选址工作,开展嘉定金环、S22公路、S5(新城段)抬升等高等级公路的规划方案研究。完成湿垃圾二期和危废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专项规划编制。推进嘉闵线、嘉闵联络线、苏西闸、东大盈港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实施。
开展全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规划的编制,盘活存量资源、优化新增设施、改善使用条件、提高利用效率,满足我区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五)开展村庄规划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全域全要素综合治理理念,努力破解耕地保护碎片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地难、林田水空间矛盾等问题,以安亭镇为试点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完成试点项目申报。围绕优化空间布局、提升乡居水平、改善环境风貌、加强农业建设的目标,推进概念策划、郊野单元村庄规划、全域村庄设计和全域土地整治实施方案的编制,通过近期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生态廊道建设、水环境治理、村庄建设与整合以及乡村产业发展,进一步促进耕地集中连片程度提高、河道成网、道路体系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林地质量提升、低效用地腾退。
推进第四批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建设项目审批,开展重点地区和重点项目的建设,协助行业专家和乡村规划师参与村庄建设。完成第五批乡村振兴示范村的申报工作,开展示范村村庄设计,以村庄设计为平台,通过乡村振兴示范村的样板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的生态、居住和招商环境,引导财政资金和市场项目向乡村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项目集聚,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我区农业农村,促进我区乡村振兴。
(六)加强违法整治严格规划管理
全面推进违法用地整治三年行动年度目标的落实,制定“百日行动”违法用地整治专项行动方案,推进整治任务,截至目前已整治违法用地项目308件。大力推进督察问题整改和中小河道违法用地整改,按照时间节点和整治标准完成相关工作。推进违法用地共同监管责任机制的建立,加大立案、处罚、移送的力度,形成对违法使用土地行为的高压态势。
加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制止“非农化”和“非粮化”问题。充分运用好“三调”成果,制定耕地保护宣传工作实施方案,开展9场专题讲座和专项答疑,分发两千余份宣传材料,取得显著宣传效果。利用年度变更、信息交互和无人机巡查等多种手段,确保复垦验收的新增耕地得到有效的保护和耕种。全面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细则,强化全要素管控的土地管理,大力推进农村农业、造林绿化、河道建设等项目的备案审批。
(七)优化营商环境推进规划实施
系统推进规划审批制度改革,着力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精简优化审批服务。推进落实“两个免于提交”工作,开展阻碍制度规范自查,并建立阻碍制度规范常态化审查机制。持续推进“多审合一、多证合一”,以“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为基础,优化建设项目规划选址、用地预审以及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等审批流程。有序推进区域评估相关工作,已完成11个工业区块规划水资源论证报告、1个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报告,由市级部门统一在“优化营商环境企业经营场所”专栏公布,节约社会资源,减轻企业压力。
推进规划管理数字化转型,以新城示范样板区为试点,建立数字底座、试点三维审批。按照统一的城市空间数字底座成果数据标准,建设城市空间数字底座,以地上建筑、地下管线、地下空间为对象,完成数据采集、质检、汇交等工作。探索工程建设项目三维数字化审批,提升管理水平。
完成新城两处公共建筑(远香湖会客厅、复华中学)国际方案征集,做好建筑精细化管理与品质提升,强化市区两级会审。对于涉及重点区域、重要建设项目,开展建筑设计方案专家评审,邀请业内高水平专家从规划布局、方案设计、建筑构造等各个角度,提出建议,塑造更多的建筑精品。
二、2023年规划工作主要任务
2023年区政府将继续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围绕打造“创新活力充沛、融合发展充分、人文魅力充足、人民生活充裕”的现代化新型城市的建设目标,着重开展以下几方面的规划工作:
(一)聚焦重点区域,推进规划调整优化
围绕我区新城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两大发展战略引擎,聚焦新城和北虹桥等重点区域、“两旧一村”等重大项目,积极开展规划的调整优化。全面完成新城单元规划、新城绿环专项规划和北虹桥城中村规划调整等一系列重要规划的报批,推进马东产城融合示范区、安亭枢纽等新城重点地区的控规编制,适时启动一批支撑重大项目落地的规划调整。推进规划管理数字化转型,优化规划编审流程,按照“能并联不串联”的原则,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发挥“云沟通、云征询、云审批”的工作机制的优势,实现规划方案意见征询和上报审批100%无纸化。
(二)建设人民城市,加快城市更新转型
深入践行“人民城市”发展理念,在党建引领下,以人民为中心,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方案的优化完善,及时开展“一图一表”的滚动更新,细化项目实施计划和经费安排。按照社区蓝图开展项目建设,以实施促成效,增强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教育、文化、医疗、养老、休闲及就业创业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编制城市更新行动计划,激发市场主体参与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的积极性,推进城市整体更新和零星转型,优化区域功能布局、塑造城市特色风貌。
(三)注重衔接协调,促进项目落地实施
在规划研究编制过程中,充分衔接项目策划论证、土地资源供应、资金平衡测算、实施平台建设、开发实施方案等工作环节,兼顾长远规划目标的设定和分期实施策略的制定,协调好规划技术指标和项目建设需求之间的关系,提高规划方案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按照“规划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任务化”的要求,针对近期项目妥善排定实施计划,落实好政策、指标和资金,建立评估和跟踪机制,推进规划实施和项目落地。运用好建设项目实施平台的综合管控作用,推进新城三大示范样板区相关项目的高水平落地实施,加快形成示范引领效应。
(四)筑牢底线思维,推进城乡集约发展
加强全域空间管制,提升空间治理水平,健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和文化保护控制线的“四线”管控体系,筑牢我区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发展安全底线,促进土地集约节约使用,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强化规划执法监督检查,从严管控、综合施策。以新城新一轮规划建设为契机,下大力气拓展发展空间,在提高居住密度、优化用地布局和城市空间、完善大交通体系等方面,开展研究论证,争取有利于我区发展的规划要素支撑,推进城乡地区高品质、集约化、可持续发展。
2023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们将继续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支持下,高起点谋划,加强规划统筹引领,高标准推进,加速项目落地与实施,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我区“十四五”规划目标和2035区总规规划蓝图的实现!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