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就业工作情况的报告
——2023年7月20日在上海市嘉定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
嘉定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丁佳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区政府委托,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现向区人大常委会汇报本区促进就业的工作情况。
一、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突出一个“早”字,强力推进各项目标任务
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指导下,我区高度重视促进就业工作,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干劲,真抓实干,奋勇争先,确保全区就业局势基本保持稳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充分发挥嘉定区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作用,积极统筹各成员单位力量,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体系,构建齐抓共管的就业工作格局,全面完成好我区各项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助推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围绕一个“稳”字,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措施
一是兑现到位。切实落实《嘉定区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上海市助行业强主体稳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行业企业给予稳就业补贴,对吸纳重点群体就业的用人单位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截至6月底,发放困难行业企业稳就业补贴单位数共900家,补贴人数31126人,补贴金额1867.56万元。发放吸纳重点群体一次性就业补贴共4112家,补贴人数8187人,补贴金额1637.4万元。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单位3573家,补助人数9154人,补助金额1373.1万元。二是宣传到位。加强宣传线上补贴培训、技能提升补贴、企业新型学徒制等各类职业培训政策,助力企业应对疫情影响稳定岗位,帮助劳动者通过参加职业培训提升职业技能。截至6月底,共计审核技能提升补贴2901人次498.86万元。
(三)把握一个“准”字,精准保障重点群体就业
针对高校毕业生,制定《2023年嘉定区应届高校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专项行动方案》,结合重点企业服务,积极开展各类不同规模、不同地域的线下招聘活动。截至6月底,全区共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68场,其中专门面向高校毕业生的活动105场;针对就业困难人员,制定《嘉定区“人人乐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建立“人人乐业”失业人员信息库,向失业人员推送就业信息1100余条,涉及岗位3500余个,开展各类咨询、讲座46场。深入探索嘉定区长期失业青年分级就业服务项目,组成以咨询师、就业指导专家及就业援助员为成员的帮扶队伍,打造特色就业指导模式。
(四)聚焦一个“深”字,积极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一是深入实施创业计划。依托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嘉定分基地,打造“嘉创行”创业服务品牌,深入推进实施面向在校大学生、社会各类人员和初创企业业主的“嘉创行”创业能力提升计划。二是深入宣传创业政策。深入创业企业宣传首次创业一次性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创业扶持政策,截至6月底,发放创业政策补贴1260.19万。开展创业型社区建设等示范引领工作,营造创业带动就业良好环境。三是深入开展创业活动。在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和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举办“马兰花计划”(GYB)创业培训班,进一步增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今年以来,共开展各类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活动109场。
(五)紧盯一个“实”字,扎实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一是成功承办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上半年,我区成功承办上海有史以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项目最多的综合性职业技能竞赛,全力做好各赛项的组织筹备与服务保障工作,高质量完成主赛区所有赛事项目,充分展现嘉定良好的承赛能力和办赛水平。本届大赛,嘉定区参赛代表队共选派99名选手参加67个比赛项目,其中21个世赛选拔项目和46个国赛精选项目,获得金牌19枚、银牌17枚、铜牌10枚、优胜奖10位、团体积分377分,金牌数、奖牌数、团体积分均为全市第一。二是有序推进政府补贴职业技能培训。推进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学徒制培训、高级工及以上评价发证等指标落实,着力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积极开展中华技能大奖、技能大师工作室及首席技师计划资助工作。
(六)依靠一个“细”字,主动服务重点企业用工
一是开展摸底调查。先后两次对本区重点企业开展企业用工情况调查,了解企业需求,加强就业服务对接并开展常态化用工服务,保障用工市场平稳有序。二是开展专场招聘。通过2023年嘉定区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服务月、“助创学雷锋 服务树新风”主题服务月等系列活动,积极拓宽渠道稳定和扩大就业。截至6月底,邀请1637家用人单位参与线上线下招聘会168场,提供岗位12791个,吸引近4.1万余名求职者,意向录用7646人。
(七)抓住一个“合”字,切实加强东西部劳动协作
一是常态化开展招聘活动。年内三次组织区内优质企业赴云南楚雄、德钦开展专场招聘活动31场,提供岗位2888个,吸引求职者3896人次,达成意向人数573人。截至6月底,转移脱贫劳动力100人,农村劳动力200人。二是长效化开展劳务协作。主动与甘肃、四川和安徽等中西部省市对接联系,特邀外省市驻沪机构代表、区内外优质人力资源公司与重点企业代表,开展2023年春季嘉定区重点企业与中西部省市人力资源对接洽谈会,与6家单位签订劳务输出协议,进一步搭建合作平台。
(八)着眼一个“全”字,不断优化公共就业服务
依托“我嘉·邻里中心”建设为载体,根据各街镇特点,统筹考虑服务需求、服务半径、服务资源,以南翔东社区为试点,逐步探索构建辐射全域、覆盖全面、贯穿全程的“15分钟就业服务圈”。截至2023年5月底,全区“我嘉·邻里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40个。其中,37个具备公共就业服务功能,后续还将有19个邻里中心建成投入使用。
二、下阶段工作设想
(一)保质保量,加强年度目标推进力度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就业工作的安排部署,以“保就业”“扩就业”“稳就业”为主线,紧盯重点人群,紧扣指标任务,落实各项援企稳岗稳就业政策,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就业工作各项年度指标任务,确保全区就业形势大局持续稳定。
(二)落实落细,体现重点群体帮扶温度
一是以细致服务为基础,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开展实名制跟踪服务,及时了解应届毕业生培训需求、就业创业意愿。加大宣传力度,定向推送就业创业政策、招聘活动等信息。对未实现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落实动态管理,合理推荐就业岗位,切实做好推荐就业服务工作。
二是以专项行动为载体,促进困难人员就业。常态化推进“人人乐业”专项行动,推动扩面、提质、增效。加大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力度,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合理开发调整公益性岗位,对困难群体实施“兜底”安置。
三是以深化机制为抓手,促进东西部劳务协作。深化“招工+安置”模式,发挥楚雄州驻上海劳务工作站的纽带作用,全方位加大两地就业、培训、劳务协作等方面的深层次合作交流。积极推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重点企业参与跨省劳务对接,积极为我区缺工企业输送劳动力。
(三)有力有序,拓展创业带动就业广度
大力开展新一轮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政策宣传。持续发挥创业孵化基地、院校创业指导站等双创载体平台的示范引领作用,吸引各类人才“带技术、带品牌、带资源”留嘉、来嘉创业兴业。推进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院校创业指导站建设,提升服务品牌和服务成效。
(四)尽心尽力,挖掘技能人才培养深度
一是进一步提高政府推动技能人才建设的战略意识。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与培训机构作补充的培训模式,形成政府各部门之间联动协作机制。以市场需求、企业需求为导向,优化职业培训的方式方法。
二是进一步引导企业发挥职业技能培训的主体作用。通过宣传培训提高企业管理层的技能培训意识,建立“使用与培训考核相结合,待遇与业绩贡献相挂钩”的收入分配制度,提升职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自行组织职工培训。
三是进一步营造社会尊重崇尚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健全本区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完善竞赛管理办法,给技能人才提供交流成长平台。继续挖掘先进典型,进一步发挥技能大师在攻关创新、带徒传技、交流推广等方面的引领作用。
(五)见行见效,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效度
一是实施公共就业服务主题活动。深入实施“沪岗行动”,健全“就业服务专员”制度,落实“一企一策”服务举措。组织开展百日千万网络招聘等系列活动,推广新型“直播带岗”模式,为用工企业和求职者搭建就业新“桥梁”,纾企业招工之“困”,解居民就业之“难”。加强公共就业服务队伍建设,积极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进一步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二是推进就业形势监测预警工作。完善就业失业监测预警体系,合理确定监测预警指标,实时监测指标变化情况。完善失业风险预警制度,完善规模性失业风险应急防控预案,适时发布预警信息,做好失业风险处置工作。建立企业规模裁员减员及突发事件报告制度。规范企业裁员行为,防止出现大规模裁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