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常委会工作 >> 监督工作 >> 内容

关于2022年度区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2023-08-03 点击数:

——2023年7月28日在上海市嘉定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

嘉定区审计局局长  张杰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报告嘉定区2022年度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请予审议。

根据审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区审计局对2022年度区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进行了审计。审计结果表明,全区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打造“创新活力充沛、融合发展充分、人文魅力充足、人民生活充裕”的现代化新型城市,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年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实现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统筹加强政策服务,全力稳住经济大盘。聚焦小微企业和重点支持行业,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扩围加力提速,全年合计增值税留抵退税81.6亿元,制造业缓缴税费21.2亿元;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制定助企纾困政策性融资担保费补贴政策,发放“科创贷”23.2亿元,对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减免房屋租金2.46亿元,多措并举加强政策服务保障,精准有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统筹安排财政资金,有力保障重点民生。2022年,区本级十一大类民生支出达187.9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9.7%;卫生健康、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方面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分别增长101.5%、12.5%、7.7%,进一步加大对重点民生领域的支持力度;调整预算安排资金近30亿元,以快制快落实落细各项疫情防控举措。

——统筹推进财政改革,促进资金提质增效。进一步推进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改革,推动绩效管理实质性嵌入预算管理流程,加强对重点支出和重大投资项目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坚决贯彻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严控一般性支出,强化“三公”经费管理,严格控制预算调增事项,构建过紧日子长效机制,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统筹协同监督力量,提升审计整改质效。一年来,区审计局共审计27个单位,促进相关部门和单位完善制度29项,推动上缴、收回财政资金4975.14万元,移送各类违纪违法问题线索11项。区纪委监委与区审计局建立纪审联动工作机制,推动监督整改贯通融合,切实强化审计整改跟踪检查工作。截至2023年5月底,上年度审计工作报告中反映的问题基本完成整改,其他仍在整改中的问题,相关单位正积极采取措施推进,区审计局将继续对后续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一、本级财政管理审计情况

重点审计了区本级决算草案编制、财政预算管理、转移支付、政府性债务管理等内容。

2022年,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6.82亿元,支出396.82亿元,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政府性基金收入297.93亿元,支出253.16亿元,结余44.77亿元;国有资本经营收入2.56亿元,支出2.21亿元,结余0.35亿元。

审计结果表明,区财政局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重点领域财力保障有力,积极财政政策持续发力,“三本预算”收支平衡,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存量资金的安排使用情况未在决算草案中披露

2022年,区财政收回预算部门存量资金86164.02万元,安排使用存量资金87966.39万元,存量资金的安排使用情况未在决算草案中进行披露。

(二)街道预算体制改革推进滞后

2022年,3个街道的收支情况未纳入本级预算,街道预算体制改革推进滞后。

(三)债券项目统筹使用不够科学合理

一是个别债券项目推进缓慢。截至2022年底,有3个债券项目尚有6226万元未使用。

二是个别债券项目的资金规划与需求不匹配,造成一定程度的资金闲置及利息浪费。

二、部门预算执行及全覆盖审计情况

对区文旅局、区卫健委等8个部门开展了2022年度预算执行审计,部分事项利用大数据审计方法实现了全区一、二级预算单位全覆盖。审计结果表明,有关部门和单位预算管理水平不断提升,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管理优化不到位

一是预算编制不细化。涉及7家单位28个项目;二是项目预算执行率低。22家单位33个项目预算执行率低于70%,涉及调整预算629.1万元;在全覆盖审计中发现,6家单位7个项目在上年预算执行率低于70%的情况下,2022年预算执行率仍低于70%,涉及2021年调整预算444.57万元,2022年调整预算463.44万元;3家单位4个项目为年中追加项目,预算执行率低于30%,涉及调整预算70.94万元。

(二)财政资金统筹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一是资金拨付管理不到位,涉及3家单位3个项目金额合计498.5万元;二是资金上缴不及时,涉及7家单位各类资金合计557.85万元;三是往来款清理不及时,涉及2家单位3年以上往来款项合计79.16万元;四是支付报销不合规,涉及7家单位合计21.81万元。

(三)预算绩效管理较为薄弱

一是7家单位31个项目的绩效目标填报不完整;二是2家单位23个项目绩效跟踪未能有效落实;三是4家单位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有待加强。

(四)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

一是采购程序不规范,2家单位3个项目存在项目采购比价不合规,招标文件条款设置不合理,询价工作不规范等情况;二是制度执行不严格,3家单位物资采购存在未依据相关批复或回函进行采购,非政府采购项目执行与制度规定存在偏差,物资采购合同签订不规范等情况;三是内部管理不到位,3家单位存在物品领用无签收及审批,无物资入库信息,未设置现金日记账等情况。

三、重大项目和重点专项资金审计情况

重点审计了嘉定区再生能源利用中心新建工程、陈翔路(沪宜公路—芳林路)改建工程等4个重大政府投资项目,以及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科技专项等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

(一)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情况

2022年,重点审计的4个重大政府投资项目资金总额21.8亿元。审计结果表明,各建设单位基本能够按照相关规定和工作要求推进工程项目建设,项目管理基本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是对参建单位的监管不到位。4个项目存在现场施工管理不规范、施工监理履职不到位等情况。

二是成本控制把控不严。2个项目涉及金额2373万元。

三是工程合同把关不力。4个项目存在未按照审核意见或未响应投标文件签订合同,专项工程合同未签订、签订时间滞后或未及时备案,合同执行不严格造成损失(损失28万元已追回)等情况。

四是招投标不够规范。1个项目招标前期工作不严谨导致中标金额与实际金额差异72万元,1个项目招标文件编制的工程量清单不准确导致工程量多计、少计、漏计1098万元。

(二)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专项资金审计情况

老年人健康体检是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由区卫健委负责牵头,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体实施。2022年,共为18.75万老年人提供健康体检,财政支出2915.35万元,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是部门之间数据不共享。2022年,由于区卫健委与区残联数据不共享,有1280位老年残疾人同时参加了区残联组织的残疾人健康体检和区卫健委组织的老年人健康体检,涉及金额51.2万元。

二是医疗机构与体检中心体检数据不共享。负责老人健康管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未在本中心体检老人的体检数据通过人工录入,增加了基层工作量且降低了体检报告信息质量,难以满足对老人健康管理的要求。

三是体检信息系统不够完善。由于老年人健康体检信息系统未合理设置限制条件,导致部分体检记录不完整或重复录入。

(三)科技专项资金审计情况

2021、2022年,我区科技专项共投入10.42亿元。审计结果表明,科技专项资金较好地促进了全区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创新型企业的培育,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是个别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未及时修订。区科委2017年制定的“智慧城市”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定资金拨付采取事前一次性、上限不超过100万元的方式,与近两年的实际操作采取事后、分档(50万元、30万元、20万元)的补贴方式不符,区科委未及时修订更新制度以规范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

二是科技专项评审环节不够规范。部分科技项目在评审审核时存在考核标准不够量化细化,评审未见评分明细及实地检查资料,实际打分与考核标准不符等情况。

三是资金使用绩效有待提升。近半数双创载体经营亏损、自我发展能力有限;部分双创载体孵化利用率不高,个别载体的在孵企业数较低,场所空置率相对较高;部分企业获得资助后迁出本区。

四、国有资产管理审计情况

在各项审计中,我们重点关注企业、行政事业、自然资源等3类国有资产管理使用情况。

(一)企业国有资产审计情况

2022年,重点审计了4家区属企业,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是对外投资和借款管理不够规范。2家企业年度投资计划编制不完整;1家企业对外投资未坚持同步出资原则;1家企业部分投资与主业方向不符;1家企业对个别投资的投后管理跟踪不够到位。

二是工程建设管理不到位。1家企业19个项目实施时未办理施工许可证;2家企业33个项目未及时进行竣工财务决算;1家企业工程项目建设专户未及时清理;1家企业招标管理不规范;1家企业施工现场管理不到位。

三是往来款项未及时清理。2家企业长期宕账未清理的往来款合计6748.77万元。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审计情况

在对8个部门开展预算执行审计及对全区部分事项利用大数据方法进行全覆盖审计中,关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审计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是资产处置效率不高。9家单位核销的713.52万元资产,报废审批与资产处置核销时间跨期较长,资产处置效率有待提高。

二是资产入账不及时。2家单位13.65万元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未及时入账;3家单位对通过资产系统调入的6018.08万元资产未在当年度进行会计记账;1个部门的5处房产未及时办理产权移交、权证及入账手续。

三是资产管理不规范。3家单位未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

(三)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情况

2022年,对1个镇开展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工程渣土回填耕地缺少全过程监管。审计抽查的15个地块中,有11个地块工程渣土来源不明,有2个地块闲置抛荒,另有12个地块未进行土壤检测。

二是部分耕地、林地改变土地用途。有35.23亩耕地和35亩林地分别租赁给个人或合作社,合同约定为种植蔬菜和苗木,实际为饲养禽类与鱼类、加工机械零部件。

三是部分设施农用地改变项目用途。有3个设施农用地项目1155平方米未按规定使用,其中1个设施农用地项目90平方米用作商业经营未见书面记录。

五、审计建议

(一)统筹协调财政资源,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产业、投资、就业等领域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二是综合考虑财政承受能力和经济发展需要,聚焦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形成有利于实体经济优先发展的政策体系,促进企业开拓创新转型升级;三是增强政策的协调性,加强部门协作、上下联动,实现政策执行全过程跟踪督办,及时疏通堵点,确保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二)不断优化支出结构,促进财政资金提质增效。一是坚持有保有压,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二是强化预算约束,促进财政资金规范高效使用,及时清理盘活存量资金,增强预算执行的规范性和时效性;三是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坚持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推动绩效评价结果与政策完善、预算调整的有效衔接,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确保资产安全高效利用。一是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加快国有企业转型升级,提高国有企业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带动作用;二是健全资产管理和运营监管体制,建立健全国有资源资产台账,消除监管盲区,防范化解国有企业重大风险隐患,确保资产安全完整、保值增值、高效利用;三是进一步压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构建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制度机制,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升财政管理现代化水平。一是健全现代预算制度,加快推进街道预算体制改革,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的全面应用;二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标准体系建设,促进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与公共服务成本相衔接,增强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三是完善转移支付体系,健全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加强基层会计管理工作,全面提升财政管理现代化水平。

本报告反映的是嘉定区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对本报告中反映的情况和问题,区审计局已依法分别出具单项审计报告,对重要审计情况已及时上报区政府。区政府要求被审计单位认真纠正问题,有关部门和单位正在积极整改。区审计局将加强跟踪督促,年底前报告全面整改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审计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自觉接受区人大的监督,进一步提升审计监督质效,以高质量审计服务全区高质量发展,为嘉定打造创新活力之城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