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字赋能助推农业品牌高质量发展情况的汇报
──2024年8月28日在上海市嘉定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31次主任会议上
主任、各位副主任:
受区政府委托,现就数字赋能助推农业品牌高质量发展情况作汇报。
嘉定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三农”工作重要指示要求,积极拓展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场景,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擦亮我区农业品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更多源动力。
一、基本情况
一是厚植种源农业优势,重点解决“种什么”问题。嘉定诸多优质农产品呈现特色鲜明、历史悠久、品质优异的特点,为嘉定农业品牌形象打造提供了扎实的产品基础。马陆葡萄是上海最具代表性的区域公用品牌之一,被纳入2023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嘉定梅山猪,拥有4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上海市场中广受消费者喜爱;嘉定白蒜,与江苏太仓、山东苍山和新疆白蒜并称“全国四大蒜”,在大蒜出口领域声名远扬;农灯草莓,获得上海地产优质草莓品鉴评优活动金奖与市民欢迎奖;黄渡番茄,在20世纪90年代引爆上海市场,是广大上海市民记忆中的番茄明星品牌;外冈大米,是上海市首个“无人农场”种植基地出产的大米品牌;华亭哈密瓜,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连续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
二是以无人农场试点引领智慧农业发展,重点解决“谁来种”问题。嘉定区作为全市高端制造业主阵地和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产业基础雄厚,依托企业创新优势,成功塑造了“农业数字化创新实践引领示范”新形象。已基本实现全区粮食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在推进蔬菜机器换人示范基地建设的同时,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率先开展无人农场建设试点,搭建智慧农业平台,实现无人农场基本框架的构建和农业科技水平的提升。
三是优化监管打造品牌,重点解决“种得怎么样”问题。利用“上海数字农业云平台”,以农业数字底图、农业数据资源库为数字底座,以“神农口袋”作为信息直报系统,实现全口径生产数据的动态可视化监管,打破条线分割数据孤岛,编织农业生产管理“一张网”,为农业实现“一图知三农、一库汇所有、一网管全程”的目标提供了数字化抓手。
二、特色亮点
(一)加强顶层设计,凝聚发展合力
一是强化政策引领。先后出台《嘉定区城市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2021-2023年)》《嘉定区农业农村发展“十四五”规划》《嘉定区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上海市嘉定区数字化无人农场产业片区农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等文件,为加快嘉定农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根本性遵循。二是培育创新沃土。与上海司南卫星导航技术股份公司、上海左岸芯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以嘉定为大本营的科技型企业加强沟通合作,推动区内农业大数据平台、无人农场、智能物联、遥感监测、养分分布、生产管理、水层管理等多个模块的数字化综合平台实际上线应用。三是推动老品种复兴。制定《关于保护开发嘉定区农业老品牌的实施意见(试行)》,继续把做好以传统老品种为原料的“嘉定一桌菜”做为重点,加强对白蒜、黄渡番茄、罗汉菜、白蚕等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推动老品种焕发新生机。
(二)夯实数据底座,构建数字农业
一是农业家底数字化呈现。将“上海数字农业云平台”作为生产管理的主要抓手,对地块进行“一块地一编码”,汇聚地理空间、土壤环境、遥感与光谱影像等多源数据,形成“数字基础地图”。“神农口袋”版块围绕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进行设计,一站式管理地块、种植品种、生产任务、农资用量、采收记录、客户、订单和库存等信息,并提供农产品溯源服务。目前,全区所有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全部纳入“神农口袋”线上管理系统,经营主体可通过手机APP进行农事信息直报,管理人员可对不同类型农用地的位置分布、种植信息和面积数量等进行可视化查看与统计,实现了对农业生产、用药、管理、销售全过程的数据采集和闭环监管。二是安全监管数字化覆盖。利用“上海畜牧云”对全区7家规模养殖场生产、防疫和出栏信息全部实现在线监管。农作物方面,将“申农码”作为经营主体的唯一数字身份标识和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数字凭证,让生产者亮码办事、管理者扫码巡检、消费者放心消费;区镇监督员可用“神农天眼”“沪农安”APP等对信息上网、场容场貌、安全用药、稳定生产等开展监督;将“农产品溯源”纳入“区块链+政务级公共服务”重点应用场景,覆盖“马陆葡萄”“外冈大米”等多个品牌。三是金融业务数字化服务。打通了政府监管、保险机构和农业主体,带动全区种养殖主体实现基于地块的无纸化精准投保与理赔,提高管理效率。“神农口袋”端已开通“农业保险”和“金融贷款”版块,与农业保险机构的业务系统打通,农户可基于作物的种植档案和地块信息,批量一键在线投保和自动化理赔申请。此外,由左岸芯慧开发的涉农补贴平台今年已实际上线,并全面应用。
(三)革新传统模式,发展智慧农业
一是无人农场提档升级。自2020年开始在全市率先启动“数字无人农场产业片区”建设,发布《上海市嘉定区数字化无人农场产业片区农业高质量发展规划》,计划通过3至5年的创建,使整个产业片区成为“技术装备先进、生产绿色循环、品牌优势突出”的都市现代绿色农业样板区。成立区联合攻关小组,在农机改装、地块试验、平台搭建、数据传输等方面做好组织保障;强化政策扶持,适时推出相关补贴,引导农业生产向无人化方向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利用北斗导航定位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检测传感技术,对农作物生长全程自动监控,对农机作业过程实施准确检测。目前,核心基地已实现了耕、种、管、收各环节的无人化作业,已完成4086.86亩无人农场建设,今年预计扩大面积到1万亩。2024年,“外冈大米”入选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成为无人农场助力品牌建设的应用成果之一。二是“马陆葡萄数字云平台”上线运营。为了加强马陆葡萄知识产权保护,开发“马陆葡萄数字云平台”,以科技助力规范品牌授权管理。平台不仅汇总了授权使用“马陆葡萄”商标和地理标志的企业和合作社信息,涵盖农事信息填报、安全生产监管、金融贷款等多个板块内容。还关联了葡萄云农场的情况,在云农场上海葡冠生产基地通过传感器监控界面,实时监控大棚里的温度、光照、土壤等环境数据,通过远程控制按钮,进行环境温湿度和水肥一体化生产控制。此外,“马陆葡萄云平台”为授权的每串葡萄进行赋码,成为正宗“马陆葡萄”的身份证。真正实现线上一张图看全貌,线下一个码查真伪,从田间地头到美味餐桌全流程标准化。截止2023年,累计共应用“一串一码”追溯标签250余万个,“一箱一码”120余万张。
(四)拓展销售渠道,打响区域特色
一是打造多品类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推进“嘉定嘉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进行集体商标注册,采用“线上+线下”模式积极推广。线上主要优化升级“我嘉生鲜”平台功能,开展各类满减、秒杀活动。注册“嘉定嘉品”抖音店铺,开展直播带货活动;线下主要组建农产品展示展销队伍,在政府机关食堂、静安安义夜巷、虹桥南丰城等开展地产农产展示展销20次;开展和上汽集团“赛可通”平台线上对接、线下集采、直播销售等多方合作,加强地产农产品产销对接;以“我嘉·邻里中心”为载体,入驻菊园新区、新成路,南翔社东、希望社区,马陆陆家、白银社区、安亭汽车城和同济小镇等8个邻里中心,开展社区农产品展示展销。二是打通文旅渠道。持续开展马陆葡萄采摘节、华亭哈密瓜节、黄渡番茄文化节、农灯草莓文化节、菊园樱桃节等,根据时令季节开展各类地产农产品的品鉴评优活动,通过“嘉定三农”宣传推介获奖产品,不断提高我区品牌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企业自主探索。“马陆葡萄”授权近30家企业使用,品牌主形象主要以“弱链接”形式应用于“传伦”“葡冠”等企业品牌产品包装上,在“马陆葡萄旗舰店”等电商渠道进行销售,“按串销售”的精品果今年将首次入驻全新的3.0版本马陆葡萄旗舰店。在今年第二十四届葡萄节上,由马陆葡萄与碧山村联合开发推出的“马陆葡萄”气泡水首次亮相,将新潮的“马陆葡萄”气泡水与传统的老盛昌经典“葱油拌面”进行组合搭配,为马陆葡萄全产业链发展开辟新路径。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方向
地标产品“马陆葡萄”的品牌化实践及成就,“嘉定梅山猪”“嘉定白蒜”“黄渡番茄”等老品牌的振兴实践,区域内“左岸芯慧”“司南导航”“沥江生态园”“百蒂凯”等企业品牌以及“外冈大米”“传伦”“葡冠”等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影响力,使嘉定精品农业、品牌农业发展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但离全面实现农业数字化、品牌化“双轮驱动”的长远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一是数字技术目前只用于种植或者销售环节,在全产业链的数字化改造方面还需加强。二是数字化重塑形象基本局限于区域形象,尚未着力于品牌形象塑造,数字技术没能有效助力品牌的组织信誉、品牌个性、符号价值的挖掘、培育及传播。三是农民数字化应用素质不高和专业人才匮乏,农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存在内生动力不足的现象。针对上述情况,下一步工作方向如下:
(一)强化数据应用。加快数字化技术创新,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等主体交流合作,推进数字化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模式创新,不断提升产品品质,探索多元化数字应用场景。统筹农业研发、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品牌、体验、消费、服务等环节和主体数据资源,释放数据红利,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指挥调度、预警预报、产品安全追溯等方面数据支撑能力。加强农业全产业链数字治理,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数据监管体系,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服务的数据驱动型政府治理机制。
(二)重塑品牌形象。完善“嘉定嘉品”品牌价值体系和品牌符号体系,提出品牌核心定位、品牌传播口号、品牌系统性形象。所有品牌传播物料、形式,依此进行延展设计,形成系统性的传播形象。走行业端与消费端并行的传播路径,在行业端,对嘉定品牌发展模式进行深入报道,突出其中的“数字化”“无人农场”“智慧农业”“农旅融合”等相关特征。在消费端,走“精品化”“时尚化”路线,向精致化、年轻化的上海市高价值圈层进行战略布局,实现嘉定农产品的高价值定位。
(三)建强人才队伍。加强对产业领军型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紧缺专业人才等各类人才选拔培养力度,建立人才信息库,加快培育一批农村发展急需的紧缺人才队伍,并引导优秀人才向农业产业发展一线流动。各级农业部门人员聚焦需求、强化服务,在农业科技创新、乡村振兴中积极发挥作用,通过送技术上门、现场咨询、集中培训、网络答疑等“线上线下”结合方式,选派、引导各级各类人才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科技创业与农业生产等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