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常委会工作 >> 监督工作 >> 内容

关于嘉定区2024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书面)

2024-07-29 点击数:

──2024年7月25日在上海市嘉定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上

嘉定区财政局


上海市嘉定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受区人民政府的委托,现向区人大常委会作关于本区2024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上半年,在中共嘉定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努力挖潜增收、优化支出结构,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制,加强财经约束和财会监督,在收支矛盾空前突出的情况下全力保持了财政平稳运行。

一、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执行情况

上半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43412万元,同比增收1443万元,增长0.1%,完成年初预算的55.0%。其中:区本级收入完成699732万元,同比增长0.7%;镇级收入完成743680万元,同比下降0.4%。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财政收入实现正增长。上半年,虽然财政收入仅比上年同期增收1443万元,增长0.1%,但取得这一成果殊为不易,全区上下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紧抓年初设定的收入目标,深入分析收入动态,强化收入调度,灵活运用国有资源资产,采取“月保季、季保年”的策略,挖潜增收,全力以赴,做到各项收入应收尽收、颗粒归仓,努力实现区级财政收入正增长,增幅在市郊八区保持第三位。

二是税收收入承压明显。促消费政策显现,我区汽车产业保持较好增长,拉动区级收入增长2.1个百分点,受宏观经济影响,土地交易市场遇冷,房地产业的低迷态势持续,上半年下降11.8%,降幅较年初有所扩大。同时,企业经营情况整体不稳定,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均呈负增长,税收收入整体承压。

三是积极财政政策效应显现。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了逆周期调节作用,通过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等措施,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上半年增值税留抵退税达26.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8%。同时,持续加大减税费力度有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内生动力,为财政收入的可持续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执行情况

上半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96575万元,同比下降5.0%,完成年初预算的44.4%。其中:区本级支出1222309万元,同比下降0.4%,完成年初预算的44.4%;镇级支出474267万元,同比下降15.1%,完成年初预算的44.5%。

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项目执行情况:

区本级教育支出201978万元,为年初预算的37.0%,主要用于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学校日常运营,推进学校特色课程及教育内涵发展,安排新建校区信息化配套建设,支持校园监控系统标准化改造,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公民办学校同步招生,引进优秀校长、教师,推动教育人才攀升增能。

区本级科学技术支出49213万元,为年初预算的51.9%,主要用于对工研院研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提供资助资金,对张江嘉定园重点项目、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平台、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小巨人项目提供配套资金,对科技企业提供扶持资金,对科技人才提供专项奖励资金,对高质量孵化器、优秀人才住房提供专项补贴。

区本级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4074万元,为年初预算的36.3%,主要用于群众文化和体育活动的开展,安排社区市民健身中心配套资金,支持区青少年运动会,保障保利大剧院水景广场养护,落实秀野堂修缮及外部环境改造。

区本级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25245万元,为年初预算的51.6%,主要用于支持社会福利救助,就业和创业,为初创期创业组织和一次性吸纳就业提供补贴;支持智慧养老服务,保障征地养老资金、老年综合津贴,对养老服务机构、助餐服务运营等提供补贴;支持残疾人就业和康复,对城乡重残无业人员提供补助,对残疾人的生活和护理提供补贴。

区本级卫生健康支出104641万元,为年初预算的45.9%,主要用于推进细胞成像系统、病理组化实验室和教学实训中心等区域临床教学和科研中心建设项目,支持中医扶持倾斜政策,落实瑞金医院北院公租房补贴,安排生物样本库设备购置,提升公共卫生能级。

区本级节能环保支出55675万元,为年初预算的52.3%,主要用于支持节能减排,扶持产业结构调整,落实污水污泥处置以及新城、南翔、安亭污水厂污水处理。

区本级城乡社区支出147760万元,为年初预算的45.9%,主要用于安排环卫养护作业、道路、道路照明设施、排水设施、绿化设施的日常养护,落实垃圾处置、焚烧厂环境补偿,补贴嘉北郊野公园运营、邻里中心、公交站点实时到站信息预报服务专项,支持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推进路面视频监控、智能安防小区雪亮工程。

区本级农林水支出34179万元,为年初预算的33.0%,主要用于支持绿色生产技术推广,促进蔬菜绿色标准化生产、畜禽水产绿色发展;支持乡村振兴,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支持真江西排水系统雨水调蓄池工程,保障水闸、泵站和农田灌溉设施设备运行养护;支持沥江生态园休闲农业和吴淞江重点生态廊道建设,推进无人农场示范基地建设。

区本级交通运输支出57693万元,为年初预算的65.9%,主要用于补贴公共交通运营,保障道路桥梁维修、日常养护和掘路修复工程。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上半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556114万元,同比下降41.6%,完成年初预算的27.3%。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含土地收益基金)522231万元,同比下降41.6%;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19430万元,同比下降57.1%;污水处理费收入14453万元,同比增长1.1%。

上半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485921万元,同比下降33.5%,完成年初预算的24.6%。其中:区本级支出464781万元,同比下降31.4%,完成年初预算的24.9%;镇级支出21140万元,同比下降60.2%,完成年初预算的20.1%。

区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项目执行情况:

区本级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387299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22.6%。主要是用于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77492万元,土地开发支出165014万元,城市建设支出111550万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31135万元,土地出让业务支出773万元,廉租住房支出692万元,保障性住房租金补贴192万元,其他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451万元。

区本级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安排的支出25075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40.1%,主要用于住宅建设基地范围内的市政道路、学校等公建配套设施建设。

区本级污水处理费安排的支出13131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52.5%,用于支付大众、安亭污水厂污水处理费。

区本级其他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对应专项债务收入安排的支出616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0%。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安排的支出193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1.4%。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支出834万元。彩票公益金安排的支出179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2.7%。债务付息支出31909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58.5%。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上半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0888万元,同比增长6.2%,完成年初预算的100.1%。其中:利润收入10010万元,占总量的47.9%;股利、股息收入5728万元,占总量的27.4%;其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5150万元,占总量的24.7%。

上半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尚未发生。

四、上半年财政重点工作推进落实情况

(一)助企服务精准有力

一是着力发挥财金协同效应。充分发挥“嘉定科创贷”和“虹桥专项贷”融资担保增信、分险、保障、杠杆等功能,构建多元化批次担保产品矩阵,凝聚合力为实体经济“担”来更多金融活水,为中小微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截至6月底,“嘉定科创贷”“虹桥专项贷”各合作银行累计发放贷款近7.61亿元,实现地方经济、金融普惠、企业发展互利共赢。

二是着力推进税基评估工作。建立重点企业税基评估系统化、常态化工作格局,会同区税务局研究制定《嘉定区重点企业税基评估工作实施细则》,明确税基评估的工作要求和规程,建立“财税牵头、部门联动、区镇协同”的协调联动机制。加强本区重点企业经营情况的跟踪服务,结合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实施,动态掌握企业需求,及时了解企业困难,组织实施针对性服务引导,让企业进一步提振信心、安心发展。

三是着力落实政投基金管理。强化财政资金管理、及时监督资金投资使用情况,促进天使引导基金按计划进行滚动投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落实政府投资基金规范管理及监管的要求,成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新主体——上海兴嘉二期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并落实银行专户管理。

(二)民生保障合理有度

一是全心保障民生根本。上半年民生支出119.8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0.6%,为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重点民生领域民生实事提供坚强支撑;建立健全“三保”支出预算执行统计月报制度和预算执行常态化监控机制,全力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上半年“三保”支出46.37亿元,做到预算安排优先、资金下达优先、库款拨付优先。

二是持续保障教育投入。确保教育“两个只增不减”考核目标达标,加强跟踪监测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督促相关项目早启动早执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校园文化建设,保障义务教育学校新建开办、校舍维修、设备购置和信息化建设,支持学校特色课程及教育内涵发展,补贴帮困助学、免费午餐、义务教育教科书与作业本,推进教育均衡优先发展。

三是助推乡村产业振兴。赋能农村发展,修订完善各项农业补贴政策,重点开展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农村住房组团式翻建两个方面的奖补政策研究,配合做好新一轮农村综合帮扶政策及农业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的制定;积极参与“两旧一村”城市更新任务,配合研究制定《嘉定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全过程管理工作指引(试行)》,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三)财政治理协同有序

一是筑牢购买服务体系建设。牢固树立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理念,出台《嘉定区行政事业单位公务活动经费支出管理办法》正式文件,进一步明确“集中财力、统筹安排、科学部署、注重实效”等支出原则;联合相关主管部门,征求单位意见,为研究出台《嘉定区政务新媒体经费管理办法(试行)》《嘉定区研究类经费管理办法(试行)》做好准备。

二是夯实成本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按照“深度融合、突出重点、分类实施”的原则,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组织各部门和街镇梳理形成全区2024年度成本预算绩效分析任务目录清单,推动降本增效、优化管理,目录清单基本覆盖区级预算部门和街镇,涉及资金总量146.12亿元。同时,会同区发改委研究形成《关于加强1+4+N产业政策统筹的工作方案》,进一步强化产业政策制定部门在新增或调整延续政策前运用成本效益分析做好事前绩效评估。

三是强化财会监督管理效能。开展地方财经纪律重点问题专项整治行动,聚焦违规出台财税优惠政策招商引资问题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使用管理问题开展重点问题自查自纠和市级复查联络工作;全程跟踪“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政府购买服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3项市级重点专项监督推进情况,推动落实日常管理和专项监督工作有效结合,提高财会监督工作成效。

五、下半年财政收支工作重点

(一)全力稳定财政收支运行

一是强化组织收入不放松。聚焦全年收入预期目标,全力促投资、促消费、促招商,挖掘内需潜力,激发市场活力,努力涵养税源,扩大税基,密切关注区域经济形势变化,关注重点企业、重点税源的变化,进一步做好下半年收入预测研判等工作,同时全面梳理、挖掘非税收入来源,加强财源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回升向好。

二是强化债券管理不懈怠。2024年受超长期国债发行等因素影响,当年度政府债券发行调整至下半年,为此我们提前布局,全面做好政府债券发行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督促预算单位加快项目推进,力争做到债券发行与项目启动无缝对接,争取早发行、早使用、早出成效,充分发挥资金的实际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三是强化预算约束过紧日子。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强化“三公”经费预算执行,严禁无预算、超预算、超标准列支“三公”经费;进一步控制一般性支出,严控公务活动经费,坚持节约举办活动;严格预算编制,新增项目要有充分立项依据,健全预算评审机制,评审结果作为安排预算的上限;严格政府购买服务新增项目审核,加强必要性论证;全面梳理年初预算,对执行慢、零执行项目及时调整预算,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二)全面深化预算体制改革

一是推动政府采购全链条管理。根据《嘉定区政府采购全链条管理工作方案(2024-2026年)》,不断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纵深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充分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着力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区域政府采购市场体系。根据国家和市级相关规定,制定《嘉定区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审核有关事项的通知》,优化进口产品采购审核流程,加强对进口产品采购合理性、必要性、合规性的审核把关。

二是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建设。推动《嘉定区政务新媒体经费管理办法(试行)》《嘉定区研究类经费管理办法(试行)》的正式发文及支出标准建立调整,加强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合法合规性审核,增强政府购买服务风险防范意识,着力提升政府购买服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三是持续完善街镇预算管理体制。总结街道部门预算管理得失,在充分听取相关职能部门和各街道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街道预算管理方式;结合预算一体化管理系统对转移支付管理要求,优化调整区对镇2025年财力结算项目,完善转移支付各项政策,调动各方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区域社会治理、经济发展进一步提升。

(三)全面推进成本预算绩效

一是推动成本预算绩效分析和预算管理深度融合。将财政重点分析评价结果作为部门下年度安排预算、完善政策和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对各街镇7月完成的重点推进共性项目,做好横向成本比较和结果应用,提高成本预算绩效分析工作效率;同时从降本增效、标准建立、管理优化等方面总结我区本年度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成效,对各区级部门和街镇年度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情况进行考核,提高各方开展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主要预算部门全覆盖、重点政策和项目全覆盖、结果应用全覆盖”。

二是深化财政重点事前绩效评估工作。将事前绩效评估与预算评审、成本预算绩效分析相结合,根据我区预算管理需要,选择部分新增和到期延续重大政策、项目,以及增资需求较大的政策和项目,开展财政重点事前绩效评估工作。同时,加强对各区级部门、街镇开展相关工作的业务指导,加强业务交流和工作联动,明确工作要求、时间安排和结果应用与考核等。

(四)全力完善预算管理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预算执行常态化监控机制。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全面运行为依托,对预算执行全过程进行监控和分析,厘清财政各业务科室的职责分工,不断提高系统预警和数据分析水平,逐步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各类预算资金、各级预算单位的全方位预算执行监控体系,不断提升财政资金管理水平。

二是优化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接口报文规范,做好系统实施配置,协调软件公司、代理银行开展预算执行联调测试,加强对预算单位培训指导,进一步规范预算执行管理,不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