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常委会工作 >> 监督工作 >> 内容

嘉定区人民法院关于司法服务保障嘉定新城高质量发展情况的报告

2024-11-01 点击数:

──2024年10月29日在上海市嘉定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

嘉定区人民法院院长  毛译宇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2022年以来,嘉定法院在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聚焦嘉定新城新一轮规划建设和深入实施新一轮“五大行动”的战略目标和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先后制定《全面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 提升审判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实施意见》《司法服务保障嘉定新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及行动方案等系列文件,通过构建“3+1+4”服务体系,重点推进四个方面12项举措,打造符合嘉定特色定位的司法品牌,助推嘉定新城区域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升。

一、服务保障工作情况及成效

(一)聚焦优化嘉定营商环境,加强新质司法供给,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针对嘉定区做大汽车“新四化”、在线新经济等“3+1”产业新功能,嘉定法院着力营造更高水平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司法服务保障打造最具竞争力的高端产业功能,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3年嘉定法院法治营商环境数据指标居全市前列。

1.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是完善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审结涉恶势力团伙强迫交易案等涉恶犯罪3件9人,健全扫黑除恶涉案财产查证协作、权属确认、财产处置机制。积极参与重点行业联合整治,审结全市首例“挂空单”骗取长护险基金案,探索构建涉众型重大经济犯罪案件追赃挽损常态化联动机制。联动区公、检机关建立刑事犯罪线索移送与监督工作机制,积极运用“职业放贷人”甄别预警应用场景,加强网络犯罪灰黑产业防治。

二是加强联动协调保障合力,持续提升经营主体获得感。与区工商联及基层商会会签《法治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计划》《关于加强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合作协议》,创新实践“法院+工商联”协同共联机制,完善商会调解平台、制发企业法治营商提示指引,聚焦公司治理、企业运营等形成营商“问答清单”近百条,该项机制获评全国工商联与人民法院沟通联系机制典型案例。联动营商环境“体验官”机制,与区工商联联合开设的“嘉商拾话”法治营商微信专栏获评上海法院优秀新媒体专栏。

三是强化企业发展司法保护,护航各类经济主体高质量发展。创新“信用+”应用场景,制发《自动履行证明书》《信用评价参考书》等,构建自动履行正向激励机制。规范企业信用查询平台利用司法数据案,入选上海法院依法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典型案例。聚焦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企业规范经营,开展“企业家学法”专题法治讲座,加强“企业画像”大数据建模,建立促进民营经济数字化转型市场询议机制,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法治服务包”。发布涉证券投资基金交易纠纷审判白皮书、保险行业五大规范经营指引及本区涉民营企业纠纷治理工作分析报告等,其中涉中小微企业融资纠纷的数助治理报告获陈吉宁书记批示肯定。

2.服务保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是大力保障新兴产业转型升级。聚焦服务汽车“新四化”行动等,妥处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纠纷,审结涉新业态分时租赁汽车、网约车车辆交通事故保险责任承担等案件,发布“新四化”背景下汽车产业涉诉案件审判白皮书,完成《自动驾驶汽车相关法律责任问题研究》智库专项课题验收和成果转化,助推以汽车产业集聚的高端制造产业优化升级。创新破产审判“靶向治疗”工作机制,推进某高新企业成功破产重整,化解债务超1亿元,助力产业新旧动能转化,入选全国营商环境创新发展典型宣传推广案例。

二是全力服务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紧扣辖区科技创新“核爆点”建设,强化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机制,审结涉制售假冒“3M”等名牌车膜、利用“AI换脸”技术侵犯短视频著作权等知产案件3022件,“游戏宣传擅用‘哪吒之魔童降世’电影元素案”入选上海法院涉影视产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发布涉网络游戏等知识产权法律风险提示和司法审判白皮书及典型案例,助力游戏动漫等新兴产业规范发展。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会签《深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战略合作协议》,形成“行政+司法”双向保护机制。开展数字经济巡回审判系列活动之加强知识产权“数智”保护赋能经济创新交流座谈会,回应京东、拼多多等大型平台企业和联影医疗、找钢网等辖区企业的司法需求。

三是着力推动数字经济规范发展。推动全国首家数字经济司法研究及实践基地创新运作,首创数字经济案件四大分类体系,签约高校科研机构、“嘉昆太”执法协作单位、市大数据中心等22家战略合作单位,组建“理论+产业+司法”136名专家智库联合体,推进“前沿问题联合研究、矛盾纠纷多元共治、裁判规则会商共认、复合人才联合培养、市域治理数助决策”五大配套机制,并延伸孵化十大新质战略,数字经济基地入选上海法院十大创新工作成果。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联合签署业界首个《人形机器人治理导则》,与最高院机关刊《人民司法》共同举办“数智疁城杯”征文活动,推进涉人工智能、算法治理等16个智库专项课题研究工作,发布司法保障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及四批“嘉昆太”涉数字经济典型案例40个,出版《数字经济前沿问题及司法实务研究》(第一卷),在全国高校首开数字经济司法实务课程,服务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

(二)聚焦保障嘉定社会治理现代化,完善协调联动机制,促推增强社会秩序和活力

针对嘉定区打造推进人民城市建设的创新实践区和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治理功能要求,嘉定法院立足司法职能主动融入区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体系,构建“一体两翼四轮多点”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推进万人起诉率纳入平安嘉定考核,打造“解纷最嘉解”品牌,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

1.加强源头预防化解纠纷

一是积极推进诉前调解工作。拓展“诉服中心”数字化网络,健全源头治理、调解前置、诉前调解递进式矛盾纠纷分层过滤体系,探索建立诉前案件分流智能匹配模型,引入鉴定前征询程序,优化“诉调+鉴定”同步机制,今年上半年嘉定法院诉前调解成功分流率居全市法院前列,嘉定法院及嘉北法庭分别获评上海市诉前调解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制定落实《特邀调解员管理办法》,构建“特邀调解+”的解纷模式。打造“专精特新”团队,探索“四个一”多元解纷化解模式,获评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提名案例。

二是完善多元联动解纷机制。联动市委网信办开展数字经济合作共治,妥处一批互联网头部平台企业纠纷。推动与区司法局、静安区法院共同成立的“嘉定区行政争议多元调处中心”实体化运作,行政争议调处成功率84.62%。与区司法局共签合作备忘录,健全数字“云享嘉法庭”建设,完善“三所一庭一室”机制,联合实施调解员培育工程,共同举办业务培训会,加强“法庭+村居委”联动调解,妥善化解多起涉法定继承等家事纠纷。

三是推动实质化解矛盾纠纷。优化“繁简分流”和“人案匹配”方案,强化案件审判全周期流程管理,400余件涉网络平台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在立案审查阶段达成一揽子调解方案,用最优的程序解决当事人的诉求。联合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建立“行政调解+司法确认”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涉侵害“联华超市”商标权纠纷系列案全部达成和解协议,努力实现“案结事了”。做实“如我在诉”理念的实践运用,研发应用民事申请再审程序空转等数字预警提示场景,健全立审执“三个中心”院级会商衔接机制,召开立审执中心联席会议,讨论涉刑民交叉案件预警等议题,避免案件因审判流程信息不通、衔接不畅导致“程序空转”。

2.加强基层社会综合治理

一是优化人民法庭特色品牌。成立“嘉北-数字经济巡回审判工作站”,服务城市数字化转型目标;建设“南翔-北虹桥司法服务工作站”,打通“北虹桥商务区”司法链接点;建设“安亭-汽车行业法律服务工作站”,服务“国际汽车城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成立“嘉中-家事教育指导工作站”,助力打造“三大样板示范区”,实现人民法庭特色品牌全覆盖。召开嘉定区社区巡回审判赋能基层治理工作推进会,发布社区巡回审判工作行动方案,启动“云享嘉法庭2.0”线上巡回审判,共同创造和谐社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徐行镇、向阳村等辖区村居设立法官工作室,建立“家门口”多元化司法服务网点,嘉中法庭评为上海法院优秀人民法庭。

二是延伸职能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发布本区涉民生纠纷风险防控指数报告,加强基层矛盾纠纷风险排查。聚焦数字金融、网络直播等新业态行业治理问题制发司法建议书,并就加强保障性住房专项监管、商事纠纷非诉化解机制建设等首次制发综合治理类司法建议,推动违规出租、出售保障性住房监管预警和涉家暴信息沟通共享机制等“数助治理”场景成果转化,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三是规则引领强化法治宣传教育。聚焦多元解纷、社会保障、执行攻坚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微信公众号打造“解纷最嘉解”“辨法民理”“执言执说”等专栏特辑,设立“法槌疁声”宣讲团提供“菜单式”普法课程,建立线下普法+线上微课程的双向互动普法新模式。加强法治宣传影响力建设,相关宣传获CCTV今日说法栏目、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央政法委官网等央级媒体转发。

(三)聚焦服务嘉定新型城市建设,强化协同创新共享,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针对嘉定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嘉定新城和北虹桥“双引擎”建设,推动打造全市一流的公共服务体系的功能定位,嘉定法院全力服务城市建设规划,主动融入开放合作格局,着力提供优质司法服务保障。

1.全力服务现代化新型城市建设

一是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审结住房、就业、教育、医疗等涉民生案件近万件,通过“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案”“骑手撞人责任认定案”等典型案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发涉一手房集团性案件审判白皮书,运用“调、解、治”三步法妥善化解一批因酒店烂尾引发拖欠商铺租金的群体性纠纷,获《人民法院报》刊载。联动区总工会合作建立劳动争议案件工会调解机制,建立医疗纠纷联动化解机制,制发医疗纠纷案件审判白皮书暨典型案例,服务保障人才引进和精准医疗建设。

二是服务城乡融合发展。妥处“某服务公司占用写字楼腾退案”等涉规划用地、建设工程施工等纠纷,联合构建非诉执行案件多元化解机制,服务保障“两旧一村”改造等城市更新目标。妥善审理涉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宅基地纠纷,加强与动迁部门的沟通协调,强化动迁政策把握和各方利益平衡。嘉北法庭与徐行镇伏虎村签署《“法治赋能 乡村振兴”共建协议书》,推出“云端法官说法·典亮乡村振兴”微普法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三是加强特殊群体权益保障。深化家事审判改革,全国首案建立“监护人财产管理和监护情况公示机制”,入选最高院老年人权益保护典型案例。与上海心翼家庭社工师事务所、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嘉定工作站,联合开展家事纠纷当事人心理疏导及矛盾化解工作,法检合作建立涉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等机制。加强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判令用人单位返还劳动者项目风险抵押金案”获《人民法院报》刊载。定期开展涉民生领域专项集中执行行动,为近千个劳动仲裁案件的劳动者执行到位案款1000余万元,贯彻落实与区人社局建立的欠薪保障金绿色通道执行协作机制。

2.全面融入对外开放合作格局

一是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签订并落实嘉昆太法院服务保障长三角一体化司法战略协作框架协议,完善“长三角法院司法服务专窗”。落实《执行协作备忘录》,开展沪苏皖三家法院跨省域联合执行,探索推进嘉昆太法院“交叉执行”专项行动。牵头嘉昆太法院签订《信息资源共享备忘录》,完善三地公安-法院数字协同业务标准,交叉排查户籍管理和诉讼主体资格瑕疵风险。安亭法庭与青浦法院青东法庭、昆山法院花桥法庭成立全国首家跨区域服务产业发展的“融合法庭”,助推产城融合发展。共签嘉昆太法院司法警务合作共建协议书,构建现代化司法警务协作体系。

二是服务开放型经济加速发展。依托“南翔-北虹桥司法服务工作站”,为北虹桥商务区相关企业就近提供法律咨询、诉前调解、规范指引等司法服务。推动商会调解机制与诉讼程序有机衔接,多元化解涉工商联执委企业的商事纠纷。打造“四个一”商事调解“最嘉解”范式工程,入选区法治为民办实事十大项目。加强涉外审判专业化建设,完善涉外商事纠纷“诉讼、仲裁、调解”一站式解纷平台,着力提升涉外法治工作水平。

二、当前服务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服务保障嘉定新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对标区委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嘉定现代化新型城市建设的决策部署和任务要求,服务保障的深度、广度及契合度还有待进一步更新拓展。二是服务保障的亮点工作举措和特色品牌影响力有待强化,部分市场主体对相关服务措施的感受度、获得感不明显,内外部评价存在落差。三是协调联动其他部门单位发挥社会治理的合力不足,数据资源互通共享和应用场景转化的力度不够。四是加强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完善配套措施,干事创业激励和保护机制还有待健全。

三、下阶段服务保障工作推进举措

下一阶段,嘉定法院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强化符合嘉定特色定位的司法供给,持续深化司法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嘉定现代化新型城市建设提供新质司法服务保障。

(一)全力护航嘉定高质量发展

聚焦嘉定现代化新型城市建设目标,制定《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法院工作现代化服务保障嘉定现代化新型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抓好扫黑除恶常态化工作,完善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推进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机制建设,深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战略合作,加强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案件分析研判,发挥规则引领作用,促进创新创业。持续对接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民生保障、涉外法治、跨域共建等重点需求,围绕新城建设“十大专项行动”,妥处在涉重点区域开发、重大项目建设相关纠纷,服务保障“两旧一村”改造和农业农村改革等城乡融合发展目标。

(二)全面创新提升司法供给获得感

对标嘉定区深入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优化司法资源配置,强化审判质效管理,深化数字改革赋能,打造“解纷最嘉解”亮点品牌,提升专业、优质、高效的服务保障水平。推动数字经济司法研究及实践(嘉定)基地创新发展和十大“新质战略”孵化升级,服务保障数字经济市场及新质生产力发展。聚焦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司法需求,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及时吸纳民意,进一步优化便民利民为民举措。聚焦基层社会治理问题,充分运用白皮书、司法建议、典型案例、分析报告等形式进行“把脉开方”,推动“审理一案、治理一片”。加快构建融合发展的全媒体法宣格局,推进精准普法有效送达,不断提升群众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

(三)全员联动发挥社会治理合力

融入“一纵四横”大调解工作格局,充分发挥“三所一庭一室”机制功能,完善“一体两翼四轮多点”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加强人民法庭特色品牌建设,健全数字“云享嘉法庭”建设,加强巡回审判(调解)工作赋能基层治理,助推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建设。加强与区各街镇、职能部门和行业组织的实质性对接和实效性联动,强化部门间数据资源共享和应用场景研发,发挥数据要素作用。落实“法院+工商联”等协同共联机制,打造企业营商和产业升级“新名片”。深化长三角一体化司法协作机制,服务保障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

(四)全心锻造高素质法院队伍

坚持政治建设引领,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严格落实“四责协同”机制,严格执行“两项意见”“三个规定”,压实全面从严管党治院责任。深化干部政治素质档案记实制度,完善队伍激励、约束和退出机制。加强院校合作,强化新兴行业和知产、金融、涉外等领域复合型审判人才培养,完善高层次审判人才库和后备人才储备库,加强人才分类管理和梯队建设,提升人岗适配度,锻造政治忠诚、担当为民、业务精通、廉洁干净的高素质法院队伍,为司法服务保障嘉定新城高质量发展凝聚奋斗力量。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