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情况的报告
──2024年11月27日在上海市嘉定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
嘉定区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副主任 夏彬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区政府委托,现向区人大常委会作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以下简称“一法一条例”)情况的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2月通过并实施,于2021年4月第二次修正。《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于2017年3月起施行。“一法一条例”实施以来,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指导和支持下,我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围绕“深普法、重守法、严执法”的总体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一法一条例”,积极构建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全力营造安全稳定有序的食品安全环境。
一、贯彻落实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区共有持证食品生产经营主体40331户(其中,食品生产企业155户,食品流通单位27597户,餐饮单位12579户)。全区3年内未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继续保持稳中向好态势。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坚持党政同责,强化制度建设。嘉定区紧紧围绕“一年打基础、两年全覆盖、三年见成效”的总体目标,进一步发挥区、镇两级食药安办牵头抓总的作用,推动食品安全属地责任和主体责任落地见效。
一是高位推动,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将食品安全“两个责任”纳入区政府重点工作和重点督办事项,制订我区工作指导意见。区领导(区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带头开展包保督导工作,全力推进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开展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进党校工作,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示范先行。
二是完善机制,加强人员履职指导。修订街镇食品安全评议考核、完善区Ⅳ级以下食品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制作张贴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公示牌,进一步压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在全区备案农村自办酒会所探索建立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员制度,获得国务院食安办和市食药安办肯定。推出基层包保干部线上学习课程。组织全区包保干部开展进一步优化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工作机制培训,对包保干部进行工作指导,提升干部履职能力。
三是网格管理,优化基层治理模式。区市场监管局着力推进新勤务模式,形成市场监管所与责任网格信息共享、检查联动、齐抓共管的长效管理机制。各街镇食药安办统筹协调,促进基层部门融合,比如,马陆镇试点实施“食品安全小微网格联动快处机制”,实现问题发现、响应、处理的快速化、精准化、闭环化;南翔镇建立“餐饮单位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自查信息登记”小程序,通过“互联网+监管”提升工作效能;新成路街道首批试点推出“智慧新街”应用场景,以数字赋能强化食品安全保障;菊园新区鼓励辖区商业体开展各类夜市活动,加强食品摊贩管理。
(二)突出责任落实,加强全流程监管。区食药安委各成员单位既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工作合力,共同保障“从田头到餐桌”的全流程全覆盖食品安全。
一是源头管控,保障粮食土壤安全。区农业农村委压实监管责任到村和条线,组织种养殖主体(含散户)全覆盖培训;开展地产农产品抽检,完成市、区两级定量抽检共1658件,检出不合格农产品12件,地产农产品总体合格率99.27%,全年抽检养殖水产品61件,地西泮不合格3件,恩诺沙星不合格1件,地西泮检出率5%,比2023年下降25%。区商务委抓好粮食收购工作,开展粮油企业储粮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着力推进区内“菜篮子”“米袋子”工作,保障农贸市场和粮食领域主副食品安全。区生态环境局推进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溯源和整治,建立溯源涉及区域清单。
二是强化过程,立足职能监管执法。截止10月底,开展食品“双随机、一公开”和日常监管,检查17334户次,监督抽检4357件,抽检不合格109批次,抽检合格率97.5%,与2023年同期持平。不合格食品均立案调查。完成进博会、市两会、电音节等各类重大活动、赛事、中高考保障任务20余次,出动500余人次。公安嘉定分局依托“昆仑2024”专项行动,侦破侵犯食品类案件16起,共打击犯罪嫌疑人97名,查处生产、仓储、销售窝点31个,涉案总价值2861万元。区市场监管局依托“铁拳”“嘉安系列”等专项行动,查办食品安全类案件1025件,罚没款246.58万元,向公安移送食品违法案件、线索,完成食品行刑衔接10件,其中1件被市里列入挂牌督办案件。开展餐厨废弃油脂综合治理,查处油脂收运单位捆绑收费、收费不服务等案件2起。区卫生健康委持续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全区33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点10月底前共监测食源性感染性病例885例,未发生食源性疾病爆发事件。
三是末端排查,聚焦重点推进专项。以风险隐患排查为总引擎,开展推进肉类产品安全、校园食品安全、“特供酒”、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等专项整治。开展“百千万示范工程”建设工作。推进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工作,已纳入本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目录的食品追溯信息实现100%覆盖率和上传率。推进餐饮一体化综合监管,制定《嘉定区创新和加强餐饮业一体化综合监管实施方案》(送审稿),编制《嘉定区餐饮业一体化综合监管专项工作推进机制组织架构名单》,初步确定《检查事项清单》,指导街镇开展日常监管。
(三)强化社会共治,提高食品安全知晓度。嘉定区以贯彻落实“一法一条例”工作为契机,积极推动构建食品安全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一是优化形式,擦亮宣传品牌。依托“1+12+X”(区+12个街镇+社会多方)宣传模式,深化食品科普“一镇一品牌”建设,推出以徐行镇“徐安安”、南翔镇“笼小宝”、嘉定镇街道“石童子”为代表的卡通形象IP。持续推动食品药品科普站向居村口、社区、商务楼宇、商业体等处延伸,目前全区共22家食品安全科普站,6个科普点,共同参与食品安全宣传。
二是多方共治,提升公众参与度。走进餐饮单位、暑托班、校园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1480件。积极引导第三方专业机构、区食品安全协会开展培训、评估指导,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常态化推动做实“互联网+明厨亮灶”等民生实事项目。大力推广示范商圈外卖餐厅100%应用“食安封签”,区市场监管局设计的食安封签“上上签”获得上级部门肯定。
三是宣教结合,提高“一法一条例”知晓度。搭建学习平台,推动共治共享。依托“学习部落”线上学习平台,为广大监管人员和包保干部提供实时学习资源。各街镇线上线下结合,宣传品牌推陈出新,百花齐放,有力促进市民食品安全知晓度和满意度提升。安亭镇、菊园新区拍摄选送的宣传视频作品,荣获市级十佳微视频,菊园新区的作品获优秀案例。
(四)聚焦“三个强化”,落实“三个全面”,守护校园食品安全。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着力推动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见行见效。我区现有中小学食堂111个,校外供餐单位4家。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区市场监管局已开展多轮监督检查,覆盖校园食堂306户次,校外供餐单位6户次,立案查处违法案件6件,责令整改经营户7家,约谈学校7家。
第一,强化政治引领,全面构建高效能组织架构。一是思想引领更深入。充分发挥“关键少数”作用,依托第一议题(党组首学)、党组中心组等学习制度,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至上和安全保障等重要内容,并向基层支部延伸,严把思想关,上好思政课。二是组织架构更完备。实行分管副局长和区纪委第三派驻组组长“双轨负责制”,第一时间制定专项方案,组建工作专班,细化7项重点任务,推动党内监督和业务开展贯通融合,实现同题共答、同向发力。三是机制建设更聚焦。设立会商调度机制,通过专班例会统筹推进,定期通报工作进度,共商疑难杂症。优化协调联络机制,联动区纪委监委、区教育局、区卫健委和公安嘉定分局等责任部门,推进信息共享、工作互动。
第二,强化资源整合,全面优化高效能责任体系。一是推动工作协同。夯实“区级、街镇、村居”三级包保责任机制,四套班子领导在全市率先落实包保制度,定期联系督导27家A类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其中,包括14家中小学校园食堂,有力提升管理质效。推进人大监督,聚焦食品安全“一法一条例”,对校园食堂开展现场执法检查。整合属地资源,联动派驻组和区教育局等部门,对校园食堂开展“四不两直”联合督导检查(累计12次)。二是构建督导闭环。将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全局督导责任体系,通过“分管领导月调度、党组书记季点评”制度,量化工作目标,链式推进责任落实。依托局督导员队伍进行专项督查和常态督导,确保工作落实落细。三是压实主体责任。制发《校园食堂风险管控清单》,抓住主要负责人、食安总监、食安员“三类人”;管好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三件事”;健全日检查记录、周排查治理报告、月调度会议纪要“三本帐。统一制作“两责任、三主体”上墙公示,明确校方、承包商、包保干部责任义务,比如,围绕农村学校食堂,区市场监管局会同华亭镇属地政府,集中力量、精准服务,共筑食品安全防线,相关工作获得市场监管总局、市局肯定、表扬。
第三,强化细实同抓,全面提升高水平治理能力。一是规范食材采购和异物管控。区教育局会同区市场监管局完成校园食堂承包和原料配送企业招标遴选工作,制定企业准入及退出管理办法,建立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或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目前,嘉定校园食材配送中心金属探测器配备率达100%。二是加强培训检查和病媒防治。聚焦餐饮具清洗消毒和病媒生物防治,强化宣贯培训广度和检查抽查力度,确保关键环节有效整改。目前,嘉定校园三防设施安装率达100%(今年区委区政府特批采购阴离子快检试剂,进一步提升餐饮具清洗消毒检测实效)。三是推动智慧监管和风险监测。充分运用“互联网+明厨亮灶”“远程温度监测系统”等智慧手段,加大对校园食品安全的实时远程监管。聘请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校园食堂、原料配送中心和校外供餐单位开展全方位风险监测,拓展监管渠道。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法一条例”的贯彻实施,对我区开展食品安全工作,保障辖区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对标新形势新要求,我区在“一法一条例”贯彻落实过程中,尚存在一定困难和问题。
一是统筹协调机制需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协调工作,涉及多个部门、条线和属地,需要政府、企业、基层、社会公众等多方力量参与,既要加强统筹谋划、综合协调,又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同时更要集聚共识、形成合力,才能顺利推进。
二是人才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监管人员方面,专业监管队伍梯队建设和人才培养机制不够完善,业务能力出现一定程度断档,专业拔尖人才还不多。属地管理人员方面,包保干部对食品安全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扎实、不够全面,问题发现能力尚有不足,需通过培训、实操等形式,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工作人员的履职能力。
三是企业主体责任需进一步压实。在日常检查和市对区督查中发现,我区部分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尚有不足,存在责任意识树得不牢,制度建设照搬照抄,人员配备有名无实,管控记录账实不符,检查指导不深不细等问题。
四是校园监管手段需进一步创新。我区在校园守护食品安全安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监管手段还较单一,智慧监管、远程监管手段尚有不足,需进一步探索尝试,拓宽思路、勇于创新,提升监管效能。
四、下阶段打算
(一)坚持党政同责,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区食药安办将紧紧围绕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凝聚思想共识,敢于动真碰硬,注重横向协调和纵向贯通,统筹区食药安委各成员单位,以坚决的态度、严实的举措、迅速的行动,不折不扣落实好食品安全治理各项目标任务。
(二)把握重点任务,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落实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季推进、年报告”工作制度,构建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长效机制。开展各项食品安全专项治理,通过数字化监管、联合约谈制度等,督促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责任落实。
(三)聚焦“四个最严”,加强食品安全全程监管。严把产地环境和农业投入品关、食品生产、食品经营质量安全关、粮食质量安全关和进出口食品安全国门关,严控农兽药残留超标,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风险。深入开展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昆仑”等系列专项行动,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严惩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开展食品生产过程智能化追溯,及食品生产企业预包装食品追溯二维码赋码智慧监管工作。
(四)加强社会共治,汇聚各方力量激发工作活力。继续深化食品安全特色科普站建设,抓好“食品安全宣传周”等重要节点,擦亮宣传品牌,做到“一镇一特色”。提升市民食品安全基本知识知晓度和满意度。按照分层分级原则,加强食品安全培训。加强自办酒会所长效管理,督促会所配备食品安全总监和管理员,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构建人民防线,营造人人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良好氛围。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