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5年9月22日在上海市嘉定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上
嘉定区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
为贯彻落实国有资产管理报告制度,聚焦年底前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目标任务,推动各项改革工作落地见效。按照区人大常委会2025年度工作要点和监督工作安排,预算工委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概况
在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陆强带领下,预算工委成立了专项监督调研组,邀请部分工委委员参加,根据国资监管“大方向、小切口”和实际情况,聚焦《嘉定区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结合人大代表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重点围绕国企国资的结构布局、体制机制、监管效能等方面,来了解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各项任务完成情况。调研组听取了国资委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专题汇报,实地调研了嘉定科投集团、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等相关区属国企改革发展情况,走访听取嘉定工业区集团战略投资的上光通信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和上海以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经营情况汇报。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连正华指导和参加有关调研活动,听取本区推进国资改革总体情况的汇报,对贯彻区委新要求,探索国企改革新路径、实现新突破、再上新台阶,充分发挥国资战略支撑功能提出明确要求。
二、基本情况
从调研情况看,区政府制定了嘉定区新一轮深化国企改革提升三年行动的实施方案,围绕“一条改革主线、五大目标任务、十项重点行动”,聚焦“一增一稳四提升”总体的经营目标,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资国企,提升区属国企核心竞争力,国企整体布局和结构进一步优化、国资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国有经济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截止2024年末,已完成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总体任务的70%,达到阶段性目标,资产总额稳步提升,区国有企业总资产达1606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19.65%;国有企业净利润较2020年增长21.43%,净资产收益率0.94%;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101.07%,较上年增长0.43%。
一是稳步推进国企资产布局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在推动企业改革方面,印发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嘉定方案”,着力于一流企业建设和运作机制市场化,推动企业全面提升管理能力和体系现代化。在优化国资布局方面,通过资本运作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牵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组建新兴产业发展平台,积极服务于嘉定经济社会发展。在基金投资方面,区战新基金和科投集团实质化运作,出台《嘉定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基金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聚焦我区特色和未来产业,不断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力度,基金投资额累计超76.09亿元,撬动基金总规模1438亿元,推动我区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
二是持续推进国资监管能级提升和国有经济提质增效。不断优化国资监管体系,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架构,依托监管数字平台,构建动态监管新模式;联合相关部门,建立监管协同工作机制。完善投资监管制度,严控投资风险,出台了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实施办法,严格执行《嘉定区区属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和《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实行全过程动态监管,强化投资闭环管理。统一规划整体布局,按照“一地一方案”分类处置方式,逐步推进低效闲置国有资产的整合提升及存量用地的盘活。加快开展“两非、两资”存量清理,进一步聚焦资源、突出主责主业,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专业化发展水平。
三是积极发挥国资战略支撑功能和服务保障区域能力。区属国企在持续推进嘉定新城中央活动区、嘉宝智慧湾未来城市实践区、西门历史文化街区三大示范样板区建设方面起到了主力军作用。招商引资已经成为国资国企的重点工作,不断强化招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形成了“招投联动”新格局。2024年,区国资国企引进重点企业3905家,新增税收3.98亿。全力服务于城市运营和社会民生,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加快助力推进22个涉及多领域的乡村振兴实事项目,成效明显,体现了国有企业为民服务的责任和担当。
三、存在的问题
(一)战略重组和专业整合有待进一步加强
区属国企业务之间还存在同质化或相近情况,在主责主业方面有待进一步聚焦,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主动参与市场竞争意识还不强。在服务于重点区域发展、推动城市更新、资源资产盘活提升、带动新兴产业集群集聚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发挥先锋带头作用。
(二)国资监管体制还需进一步深化改革
现有区属国资分类标准按企业实际经营情况需进一步优化,根据功能性企业有参与市场化竞争的,以及不同企业的功能定位、行业特点、发展阶段等情况制定差异化、个性化、精准化的考核机制。要在对外投资、物业管理、问题整改等方面压实主体责任,进一步提升源头管控、风险防范、应急处置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三)国企战略性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
区属国企在资源结构优化、未来产业布局方面还需提升,在推动制度创新、优化决策流程、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还需加强。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在如何来统筹兼顾好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索。
四、意见建议
(一)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
要对区属企业进行全面梳理,通过全面清产核资,分类来确定处置路径,优化调整人员结构与配置,推动资产、人才、资本等各类资源要素向主业集中,不断增强国企核心业务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要在资源盘活上实现新突破,按照“四个一批”实施路径,落实盘活存量“一地一方案”,制定资源盘活“任务清单、责任清单、销号清单”,进一步优化资产配置,推动经营提质增效。根据新城新一轮建设、北虹桥商务区提质扩围和国际汽车城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的战略布局,要加快推动区属国企战略性重组,加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先发展新质生产力,发挥国有资本支撑带动作用,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增强服务区域发展战略作用。
(二)强化国资监管体系,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要探索运用国企分类监管的新模式,强化“基础分类+动态调整”的考核规则,聚焦主责主业,形成“战略聚焦、资源集中、创新活跃”的经营管理模式。在加强国资监管制度化建设的同时,兼顾制度执行的灵活性,形成企业“核心业务+培育业务”双轨制考核机制,将培育新兴业务作为战略储备纳入动态管理,以制度的创新运用,赋能国企高质量发展。要敢于善于推动制度创新,在优化决策流程、实行差异化考核、建立容错机制等方面增强制度运用的灵活性,实现风险管控和经济效益的平衡。要加强市、区、镇各级基金联动,形成多元化投资矩阵,优化国资监管审批流程和效率,规范区属企业投资管理,不断完善投资决策、投后管理等各项机制,做好优质企业发展全生命、全过程、各阶段的服务和资本对接工作。
(三)优化调整国资布局,提升国企功能和优势
要进一步优化我区国资战略性产业布局,推动区属国企在战略上有布局、战术上有突破,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要在转型发展中彰显国企的使命担当。要紧扣汽车产业变革主线,推动传统制造向“智能网联+新能源”双轮驱动转型,形成以汽车“新四化”为引领、科创投资为驱动、城市更新与区域协同为支撑的国资布局。要优化资本配置、创新投融资模式、调整资本布局,提高资本运营效率,加大“硬科技”企业投资力度、形成以“基金+基地”、以投促招、招投联动的多元化招商运营模式,实现“资本-技术-产业”闭环。
以上报告,供常委会会议审议时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