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常委会工作 >> 监督工作 >> 内容

关于本区《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

2025-10-28 点击数:来源:上海嘉定

——2025年10月28日在上海市嘉定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45次主任会议上

嘉定区科委主任  张静萍 

主任、各位副主任:

受区政府委托,现就本区《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情况作汇报。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2024年5月以来,嘉定区以《条例》为牵引,以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导向,加快建设活力动力充沛的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在2024年上海市创新创业活跃度测评中,获得全市第三的成绩。

(一)以更强的战略定力,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牢牢抓住创新策源主线,夯实坚固的创新基础

一是夯实服务基础。设立上海市嘉定区推进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联席会议、科普联席会议等协调机制,持续深化科技领域体制改革,健全统筹协调功能。优化调整本区科技部门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加强人员力量配备,区科创服务中心升级为副处级事业单位并增加6个编制。出台《嘉定区强化科技创新策源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政策》及实施细则,围绕培育科技企业、建设创新平台等12个方面给予支持。支持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三大重点产业发展,分别出台相关行动方案及产业政策。二是强化顶层设计。开展区科技创新、张江嘉定园等科技领域“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深入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园区、科技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并形成初稿。分别编制校地、院地千亿级科技园总体规划和“嘉定科创核”、聚能小镇等重点区域子规划,发挥嘉定高校、科研院所集聚的资源禀赋,落实“一校(院)一策”机制,激发科研机构与地方的合作热情,共同布局院校成果转化的高浓度示范集聚区。印发《张江高新区嘉定园改革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为张江高新区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提供关键支撑。三是大力支持基础研究。秉持长期主义,支持上海大学实施微电子学院改扩建工程,为集成电路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培养打牢基础。全力保障科研院所国家级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对医疗卫生、农业等领域72个自然科学课题开展立项支持。

(二)以更强的战略执行,坚持“多措并举提效能”,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集聚丰富的科创要素

一是提升双创平台能级。强化双创载体建设。推动新微创源高质量孵化器建设3个概念验证中心,累计对接企业及项目523家(项)、招募13名孵化经理人、落地海外孵化基地。新增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市级以上双创载体总数达26家。增强研发服务平台能力。推动2个平台建设市级新型研发机构。加强科技金融支撑。揭牌成立嘉定科投集团,投资矩阵规模超100亿元,撬动社会资本1000亿元。支持龙头企业探索成立天使基金、并购基金等科技金融产品,探索区域科技金融保险。二是塑造创新活动品牌。举办第八届长三角科交会,吸引长三角41个核心城市深度参与,历年科技成果交易额累计超17亿元,全面推进长三角科创资源实现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探索“以赛促转”,举办第三届嘉定区未来产业颠覆性技术大赛,广泛吸引了11家驻区科研院所、沪上10余所高校以及全国范围内的院所高校和创新创业团队参与,累计对接近1000项潜力科创项目,遴选103支团队进入赛道路演,助推一批项目转化落地,已成为推动加快新质生产力培育的重要平台和抓手。组织上海微系统所、新联超导参加2024年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并获奖。优化“科创365”品牌建设,积极搭建活动平台,聚焦企业发展需求,本年度开展政策解读、专题路演等活动72期,线上线下参与人数1.76万人次。三是优化科技人才服务。健全体制机制。新组建成立区人才工作局,强化人才工作统筹协调。聚焦重点领域出台实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青春疁城”人才培养工程等政策。落实区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政策,积极协调推进顶尖人才成果落地产业化,吸引总投资1.5亿元;对130名重点科技人才实施补贴,总金额近4000万元。开展张江科技人才补贴超3600万元。强化安居保障。筹措人才公寓3000余套,推出有“嘉”客栈免费床位1700个,向1191名人才发放购房补贴3525万元,租房补贴1397万元。

(三)以更强的战略敏捷,坚持“多维寻优强应变”,持续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卓越的产业优势

一是助力创新主体发展。加强企业梯度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578家;2024年新认定市科技小巨人企业(含培育)16家,拨付市、区两级扶持资金1080万元。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1352家。加快创新主阵地建设,推荐216个项目获张江重点项目6523.46万元资金扶持;1-8月,张江嘉定园新增注册企业数4295家,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986亿元,位列全市23分园第二名,实现规上服务业营收477亿元,实现规上服务业利润73亿元。嘉定科技交流服务中心建设有序推进。二是稳定科技产业发展。持续提升产业新动能,支持上海成功申报国家首批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试点,揭牌成立中汽中心华东分中心,发布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一轮产业政策。2024年汽车“新四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分别实现总产出2672.1亿元、949.3亿元和365.8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1710.7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6.4%。拓宽服务覆盖,不断优化科技服务业重点企业“一企一策”服务机制,2024年实现营收570.3亿元,同比增长17.2%,增速位列全市第三。三是加快培育未来产业。聚焦重点产业,建设本市三大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区之一,着力争取核能、光电、量子等未来产业集聚区。面向未来产业创新和应用突破,推动全国首个离网零碳氢储“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国际联创中心、机器人视觉产业合作中心等项目建设。

(四)以更强的战略耐力,坚持“多管齐下聚合力”,持续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营造活跃的创新氛围

一是重大科普活动能级提升。成功举办2025年嘉定科技节和嘉定区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在全区范围内共开展科普活动350余场。以上海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30年为契机,聚焦农民群众所思所盼,嘉定区今年推出了“百医百村行”等11项贯穿全年的服务项目,让优质资源、优质服务在农村地区进一步拓展。二是优质科普资源集聚下沉。联合市科普事业中心发布“惠民科普直通车‘嘉定号’专线”,同步搭载嘉定区科普讲师团优质资源,共开展活动43场。修订、出台《嘉定区科普项目管理办法》《嘉定区科普基地管理办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科学普及,构建大科普工作格局。上海IC芯片制造科普基地成功认定为市级科普基地,新增2家区级科普基地,全区各级科普基地总数达40家。通过科普项目对33个项目予以立项,拟扶持金额272.85万元。三是各类科普赛事屡创佳绩。联合区教育局,选送嘉定选手参加第40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共获得一等奖8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7项,优胜奖59项。推荐嘉定选手参加第十二届上海市科普讲解大赛,获二、三等奖各1项。在上海市“科技工作者风采”展演活动中,嘉定区科协报送的作品——讲述王世绩院士事迹的故事《深夜里的一道光》及嘉定区科协原创歌曲《大树》,双双荣获“优秀作品奖”。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嘉定区深入贯彻实施《条例》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对标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要求,仍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

一是科创资源与产业发展融合度有待提高。嘉定区科创资源禀赋深厚,但区域科创资源在有效赋能产业创新发展方面存在不足,科创资源与产业链系统对接不够。

二是科技服务业基础支撑有待强化。嘉定区科技服务业整体结构仍需优化,研究开发、概念验证、中试平台、检验检测等专业服务平台有待进一步挖掘和纳统挖潜。

三是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力量有待凝聚。嘉定区在推动教育、科技、人才内在一致、相互支撑,促进“政产学研金服用”充分耦合方面力量统筹有待进一步强化。

三、下一步重点工作

聚焦加快活力动力充沛的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嘉定区政府将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市、区人大监督指导下,积极贯彻《条例》,按照区委实施意见狠抓落实,立足人民所盼、创新所需、嘉定所能,全力发挥国家和全市科技、产业创新的尖兵作为。

(一)放大战略优势,构建厚积薄发的创新策源体系

一是紧密联动区域战略科技力量。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技领军企业及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围绕前沿领域开展突破性自由探索和前瞻性基础研究,引导各类科研力量向产学研服务平台转变,促进开创性引领性的硬核科技成果在嘉定转化。二是打造新时代产业高地。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大力推动产业创新能力、产业规模显著提升。鼓励产业链企业反向对接科研机构,强化市场应用牵引,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更好联通创新链产业链。三是以前沿颠覆性技术引领未来产业发展。开展前沿技术多维度动态比选寻优,构建未来产业全过程培育,针对性布局发展未来产业细分赛道。瞄准高端医疗装备、光电、量子、核能等战略方向,引进一批标杆性项目,形成先发优势。

(二)加速成果转化,夯实动力迸发的产业发展基础

一是做强技术熟化平台。围绕前沿领域,布局“概念验证—中试—孵化”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做实科研成果技术、市场“双验证”,复杂工艺优化、工程化,高质量孵化等服务功能,以应用场景推动成功成熟化规模化应用。二是做优技术对接交易。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培育壮大技术经理人队伍,联动专业机构促进常态化科技成果交易。更好发挥长三角科交会、未来产业颠覆性技术大赛等成果展示、交易平台,促进一流人才集聚和创新企业涌现。三是做精科技金融体系。依托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科创中心“双重优势”,构建全周期、多元化、接力式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发挥国资创投基金引领撬动作用,用好未来产业基金、科技保险等新型科技金融手段,拓展高水平创投机构合作网络,提升“募投管退”能力。

(三)凝聚建设合力,营造活力焕发的创新创业生态

一是更好统筹力量资源。切实推动科技部门职能转变,提升各部门、各街镇领导干部的全球视野、战略思维和科学素养,强化齐抓共管工作合力,提高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完善政府、社会、企业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增加财政科技投入,优化资金配置和绩效管理。二是更好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顺应新技术驱动下的劳动力需求变革,深化产教融合,支持校企联合培养,发展“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急需人才培养。建强高端科技人才资源库,打造支撑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的硬核人才方阵。三是更好推动开放合作。支持企业“走出去”,建设国际联合实验室、融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入长三角创新网络,主动承接虹桥“大科创”功能,深化与沪宁、沿江等廊道沿线城市合作共建,打造高能级创新联合体,做强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

科创中心重要建设正在从“建框架”向“强功能”跃升,嘉定区政府将以本次实施情况督查为契机,以更高要求、更实举措落实《条例》,以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