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社区“微改造”成就居民“小确幸”
社区“微改造”是嘉定区菊园新区党工委、管委会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积极探索,也是区人大常委会菊园新区工委和人大代表始终关注的民生实事项目。新区人大工委充分依托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家站点”,把代表“会客厅”升级成居民“议事厅”,每月定期组织人大代表开展社区“微改造”专题接待日活动,在社区“微改造”实施过程中,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位于嘉莱社区的星怡苑70弄是一个典型的动迁安置小区,老年人口占比三成以上,居民对室外聊天休憩空间需求迫切,但小区中心廊架广场设施陈旧,功能单一,空间有效利用率较低。
8月19日,区人大代表邵洁又如约来到嘉莱社区人大代表联系点,和居民们聊起了家常。这次,她主要想了解的是居民对社区“微改造”项目立项的意见和建议。“前几天一场大雨,小区中心广场都可以养鱼了,积水得厉害”“羽毛球场地坑坑洼洼都没人去玩了,能不能翻新下”“廊架连个顶都没有,老百姓都用它来晒衣服晒被子了”……居民们围桌而坐,纷纷向人大代表“吐槽”。邵洁一边倾听,一边记录,不时和居民讨论交流。
活动结束后,邵洁一方面将收集到的情况向新区人大工委及时反映,一方面主动牵头组织楼组长、居民代表,通过召开座谈会、张贴公告、上门征询意见等方式,广泛听取社区居民对改造的需求。新区人大工委积极协调管委会,将小区中心广场纳入了2022年菊园新区社区“微改造”项目,同时还为居民们请来了社区规划师。
在人大代表和居民的共同推动下,嘉莱社区“微改造”项目的设计方案很快就出炉了,沉浸在喜悦中的居民们还给项目起了名:同乐坊——幸福“莱”到弄堂口。9月6日,新区人大工委在嘉莱社区人大代表联系点组织召开了方案评审会,邵洁等人大代表、新区相关科室代表、社区规划师、物业公司代表和居民代表参加了评审。“地势低的地方加高,铺设透水混凝土地面,解决雨天积水的问题”“羽毛球场地设施更新,地面铺设彩色透水混凝土”“廊架加固整修,仿古式木构件,表面重新粉刷,顶部增设一层防晒玻璃”...听完社区规划师的介绍后,大家都比较满意,同时还就公共区域缺少无障碍设施,羽毛球场更新改造后如何管理使用,塑胶场地使用寿命短维护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
日前,社区规划师已经结合人大代表和居民反映的意见建议对设计稿进行完善并定稿,嘉莱社区的“微改造”项目即将启动建设,压在邵洁心中的石头也终于落了地。但在邵洁看来,社区“微改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仅要在面子上做文章,还要在里子上下功夫:“在改造以后,还需要引导居民探索切实可行或可持续的管理模式,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到小区日常治理中,推动建立更加接地气的共治机制,最终实现小区居民能够共享管理和服务成果。作为驻点的区人大代表,后续我会一直关注并和大家群策群力,让社区的‘微改造’成为居民的‘小确幸’。”
同样在区人大代表钱盈的牵头下,泰宸雅苑社区的“微改造”项目进展也十分顺利,社区用房启动装修改造,公共广场纳入了今年的“口袋公园”建设项目,居民的心愿得到了满足。
社区的核心是人,社区治理得怎么样、问题有哪些、应该怎么办,居民最有体会也最有发言权。社区“微改造”就是社区治理的一个缩影。下阶段,新区人大工委还将依托“家站点”,组织驻点人大代表持续跟踪项目进展,和居民一道对工程质量和改造成效进行监督,推动“微改造”这件实事办成办好,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菊园新区人大工委 刘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