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海市嘉定区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1年2月3日在上海市嘉定区第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上
上海市嘉定区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嘉定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20年本区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面对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和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新冠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沉着应对经济下行的各种挑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完成了区六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一)落实区人大预算决议情况
按照区六届人大六次会议有关决议和区人大财经委审查意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着力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不断规范部门预算管理。
1.全力保障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一是强化疫情防控资金保障。围绕医疗救治、疫情防控设备和防控物资以及其他疫情防控相关工作经费,建立抗疫经费应急保障机制,全力支持疫情防控体系建设。二是积极发挥财政直达资金作用。抗疫特别国债等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就当前形势为基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区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分解下达资金,确保直达资金快速、高效使用,有效发挥其经济稳定器作用。三是确保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到位。落实区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疫情防控期间减免中小企业房屋租金政策,切实保障各项阶段性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到位,重点减轻中小微企业的税费负担,推动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加快恢复正常经济、生活秩序。
2.不折不扣落实“过紧日子”有关要求
一是区级部门带头过“紧日子”,2020年区本级部门预算公用经费定额统一压减20%,同时加强区本级“三公”经费预算必要性和合理性审核,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和公务接待费压减幅度达到92%。二是为加强和规范我区党政机关会议定点管理,节约会议费支出,降低行政运行成本,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5家会议定点场所。三是加大结转结余资金收回力度。督促、指导各预算单位严格清理存量资金,结余资金和结转两年以上或不足两年但明确不使用的资金,一律作为结余予以收回区财政,统筹用于疫情防控、保障重点支出。
3.着力规范和加强部门预算管理
一是完善土地收支管理办法。修订出台《嘉定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的使用范围,优化调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区镇间的分配。二是完善社区卫生经费区级统筹实施方案。修订《嘉定区社区卫生经费区级统筹实施方案》,扩大统筹范围,将村卫生室的日常运行经费纳入区级统筹,明确了相关基本建设补贴标准。三是继续推进预算定额管理。优化2021年综合公用经费定额,继续实行综合公用经费定额管理,制订物业管理限额标准,切实控制行政运行经费。四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以全面厘清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家底、完善管理体系为目标,全面梳理区级行政事业单位房屋资产和出租、出借情况,依法依规对行政事业单位低效经营性资产进行了处置,为下一步加强区级行政事业单位房屋资产管理夯实了基础。
4.积极推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
一是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在出台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2020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要点和区级财政项目支出、部门整体支出及财政政策预算绩效管理办法,初步搭建以“实施意见”为引领、以年度“工作要点”为指导、以三个办法为抓手的“1+1+3”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为进一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供重要制度保障。二是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信息技术支撑。将绩效系统全面升级为绩效与预算编制系统相整合的“预算绩效管理一体化”系统,改变原有的绩效系统单挂在外的形式,有效提升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效率及数据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全面性。三是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开展绩效管理工作。推动区级预算部门单位全面落实三本预算项目绩效全过程自评管理,并有效覆盖到财政政策和部门整体。组织重点事前绩效评估7项、重点事后绩效评价16项和专项转移支付政策评价14项,涉及预算资金75.4亿元,为合理安排预算和完善政策、制度提出参考建议。
5.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是支持解决“老、小、旧、远”等民生短板问题。不断夯实养老基础条件,全区养老床位不断增加,核定床位总量达9760张,占比为户籍老年人口的4.3%,社区助餐服务场所增至360个,实现村居全覆盖;深入推进托幼一体化,新增10个普惠性托育点,实现街镇全覆盖;旧住房综合改造全面铺开,总改造面积约19.12万平方米,共惠及居民3095户,完成635户非旧改地块无卫生设施改造;调整9条公交线路,为居民出行提供便利。二是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美丽家园”工程,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505条、段河湖消劣任务,不断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深入实施“幸福乐园”工程,持续推进农村土地承包流转管理,全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深入实施“绿色田园”工程,支持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全面实现农业提质增效。
(二)2020年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2020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04000万元,同比下降18.6%,完成调整预算的100%,加上市财政与本区的结算收入595169万元,上年结转收入48792万元,调入资金553212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87421万元,政府一般债券转贷收入325000万元,合计收入4013594万元。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93004万元,同比下降13.2%,完成调整预算的96.5%,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166033万元,结转下年支出65367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689190万元,合计支出4013594万元。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80525万元,同比下降7.1%,完成调整预算的101.3%,加上市财政与本区的结算收入595169万元,区财政与镇财政的结算收入85024万元,上年结转收入48792万元,调入资金553212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73022万元,政府一般债券转贷收入325000万元,合计收入2760744万元。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39365万元,同比下降8.6%,完成调整预算的97.7%,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166033万元,结转下年支出65367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89979万元,合计支出2760744万元。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菊园新区、嘉定工业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3380万元,同比下降22.1%,完成调整预算的90.1%,加上上级补助收入4717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0000万元,收入合计为358097万元。菊园新区、嘉定工业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32908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5.1%,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9009万元,合计支出358097万元。菊园新区、嘉定工业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1)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重点支出科目执行情况
教育支出399839万元,为调整预算的97.1%。主要用于保障教育各类重点支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支持教育综合改革。积极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实施紧密型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初中强校工程,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建设;支持创新实验室建设、学校安全教育共享场所建设、学校小剧场建设和学校图书馆建设;支持义务教育委托管理项目,支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完善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大力扶持民办教育,加大对民办及民办随迁子女小学的扶持力度。
科技支出97209万元,为调整预算的96.3%。主要用于支持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对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四新”企业集聚)创新集群、产学研合作项目、“科技双创券”、国内首条8英寸MEMS研发中试线、新能源汽车功能型平台、科创大厦等给予资金支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为产业引领、创新服务、创业支持提供活力;积极开展科普活动、召开长三角科技交易博览会,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科普环境。
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36321万元,为调整预算的97.5%。主要用于推动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积极推进百姓健身步道、社区公共运动场、公共体育场馆建设;开展嘉定区第二届市民运动会等群众性文化体育赛事活动。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93534万元,为调整预算的98.1%。主要用于落实各项民生补助政策。进一步提高征地养老和老年综合津贴标准,保障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和运营,促进城乡养老服务均衡发展;加大对残疾人等困难群体的社会保障力度;支持千百人、万人就业等公益性岗位的就业行动。
卫生健康支出174072万元,为调整预算的96.6%。主要用于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支持医院改扩建、医疗设备采购、实验室改造以及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专项安排疫情防控物资经费、疫情防控补助等,助力我区有效开展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节能环保支出47508万元,为调整预算的99.3%。主要用于落实垃圾处置费,提升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利用水平;推动企业产业结构调整,保障汽车城新能源事业的推广,落实补贴锅炉提标改造项目;推进住宅小区雨污混接改造,提升城市保障服务功能;落实污水处理费,全面提升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和水平,提高再生水利用率。
城乡社区支出174747万元,为调整预算的97.6%。主要用于进一步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落实绿化、道路照明等公共设施的养护,保障嘉北郊野公园的运营,推动动迁安置房建设,加速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农林水支出127529万元,为调整预算的97.7%。主要用于开展污水处理和河道生态整治工作,构建良好循环功能的水生态系统,加强水利基础性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系统,推动现代生态城市建设;落实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有效合理保护农业生产,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
交通运输支出113083万元,为调整预算的99.2%。主要用于支持县道日常养护、铁路配套项目建设以及公路、桥梁建设和维修等工程,完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区对镇转移支付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区对镇转移支付38836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其中:返还性补助101472万元,主要是体制基数定额返还、税收增量返还、专项收入返还和其他结算补助;一般性转移支付159748万元,主要是对北部四镇差别体制补助、乡财区管考核奖励、大型居住社区运行维护补助等;专项转移支付127148万元,主要用于新农村建设项目补助、经济欠发达村补助、生态农业、河道养护、林业建设、农保镇保养老补助、农民土地流转补贴、优抚对象抚恤补助、垃圾分类建设奖补资金、万人就业等项目补贴。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2020年,全区政府性基金收入2342387万元,比上年增长163.7%,完成调整预算的99.6%,加上市财政与本区的结算收入459160万元,政府专项债券转贷收入255000万元,动用上年结余798万元,合计收入3057345万元。全区政府性基金支出1958073万元,比上年增长103.1%,完成调整预算的98.4%,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197944万元,结转下年支出26027万元,调出资金548488万元,合计支出2730532万元。政府性基金收支结余326813万元。
区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2342387万元,比上年增长209.2%,完成调整预算的99.6%,加上市财政与本区的结算收入459160万元,政府专项债券转贷收入255000万元,动用上年结余798万元,合计收入3057345万元。区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1909978万元,比上年增长98.1%,完成调整预算的99.1%,加上补助下级支出63740万元,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197944万元,结转下年支出10382万元,调出资金548488万元,合计支出2730532万元。政府性基金收支结余326813万元。
(1)区本级政府性基金主要收支项目执行情况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191760万元,补助收入108692万元,政府专项债券转贷收入255000万元,合计收入2555452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156734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7%,主要用于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808259万元,土地开发支出126067万元,城市建设支出97675万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48401万元,土地出让业务支出4873万元,廉租住房支出1685万元,其他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361700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对应专项债务收入安排的支出63000万元,债券付息支出55681万元。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197944万元,调出资金473747万元,合计支出2239032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结余316420万元。
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72050万元,加上动用上年结余411万元,合计收入72461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安排的支出3100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主要用于减量化补贴和纪鹤路大桥等道路建设。调出资金41458万元,合计支出72461万元。
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4615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支出601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5.8%,主要用于新建住宅区市政道路、配套幼儿园、中小学等公建配套设施建设。调出资金32547万元,合计支出38565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结余7585万元。
污水处理费收入28953万元,动用上年结余332万元,合计收入29285。污水处理费支出2928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9%,主要用于大众、安亭和新城污水厂污水污泥处理。
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3474万元,加上市财政与本区的结算收入4468万元,动用上年结余55万元,合计收入7997万元。其他政府性基金支出4453万元,主要用于彩票公益金支出4412万元,大中型水库移民扶持资金41万元。调出资金736万元,合计支出5189万元。其他政府性基金结余2808万元。
抗疫特别国债收入282260万元。抗疫特别国债支出271878万元,为调整预算为96.3%,结转下年支出10382万元,合计支出282260万元。
(2)区对镇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执行情况
2020年,根据财政部关于抗疫特别国债的使用规定,新增区对镇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6374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为抗疫特别国债用于镇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2020年,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5745万元,比上年增长26%,完成调整预算的100%,加上上级补助收入119万元,合计收入15864万元。国有资本经营支出10357万元,比上年下降10.3%,完成调整预算的99.5%,加上调出资金4724万元,结转下年支出119万元,合计支出1520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结余664万元。
4.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1)“三公经费”执行情况。继续严控“三公经费”支出,2020年区本级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2954万元,为年初预算的52.7%,其中:因公出国(境)费用7万元,为年初预算的0.6%;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2818万元,为年初预算的72.6%;公务接待费129万元,为年初预算的24.3%。
(2)政府债务执行情况。2020年,新增政府债券222000万元,其中:新增政府一般债券159000万元,新增政府专项债券63000万元,2020年末全部支出用于项目建设。市财政局核定本区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4054000万元,截至2020年12月末,本区政府债务余额为3606590万元,为政府债务限额的89.0%,其中:政府一般债券1943190万元,政府专项债券1663400万元。
2020年,在区委坚强领导下,在全区上下共同努力下,全区财政运行总体保持平稳,这个结果来之不易。同时,财政运行和财政发展中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是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突出,财政紧平衡成为常态;二是预算安排的固化格局没有完全打破,“零基”预算的观念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预算约束力不够,部门预算执行率和调整问题仍比较突出;四是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此,区政府将予以高度重视,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下更大力气,采取更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1年预算草案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开启“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的起始之年。我们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全局观念和底线思维,发挥财政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聚焦重点领域,聚焦重点任务,推动嘉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2021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的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严肃财经纪律,继续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格压缩一般性支出,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着力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更好发挥财政在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平稳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确保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和“十四五”规划顺利开启新征程、迈上新台阶。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按照本区经济预期增长情况以及确保改革、发展、稳定和区重点工作推进各项必需支出的需求,编制2021年预算草案。
(二)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安排
2021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14200万元,力争增长5.0%,加上市财政与本区的结算收入436490万元,上年结转收入65367万元,国资收益调入3838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677705万元,合计收入3497600万元。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314319万元,同比下降7.7%,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183281万元,合计支出3497600万元。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18680万元,加上市财政与本区的结算收入436490万元、区财政与镇财政的结算收入147348万元,上年结转收入65367万元,国资收益调入3838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673914万元,合计收入2245637万元。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62356万元,同 比下降2.3%,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183281万元,合计支出2245637万元。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菊园新区、嘉定工业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9164万元,同比增长7.7%,加上上解区级财政结算支出12315万元和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68万元,合计收入387017万元。菊园新区、嘉定工业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87017万元,同比增长17.6%。菊园新区、嘉定工业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几点考虑:
1.关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安排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相适应,与各项财政收支政策相衔接;二是从我区的产业状况看,产业结构还处于转型期,传统汽车产业尚未完全复苏,仍占比较高,一定程度影响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三是2020年较大规模土地出让,为后续房地产业发展打下一定基础;四是2020年非税收入高基数,给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带来压力。
2.关于区对镇转移支付预算安排
2021年区对镇税收返还及转移支付预算安排329674万元,其中:返还性补助76157 万元,主要是定额体制基数返还、税收增量返还、专项收入返还和其他结算补助;一般性转移支付158484 万元,主要是对北部四镇差别体制补助、大型居住社区运行维护补助、乡财区管考核奖励、环卫经费补贴等;专项转移支付95033万元,主要用于新农村建设、都市现代农业项目补助、经济欠发达村补助、土地流转农民补贴、河道整治和养护、林地生态补偿、垃圾分类体系建设奖补资金和万人就业项目补贴等。
3.关于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
根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所能提供的财力,进一步落实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持续加大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力度,按照保民生、补短板、强弱项、增后劲,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
一是持续保障办好民生实事,提升群众幸福感。安排教育支出418438万元,全方位支持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学龄人口集聚区基础教育资源建设配置与布局优化。安排社会保障支出314125万元,落实各项就业援助政策,大力促进就业创业,稳步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持续扩大社保覆盖面。全面推进养老机构服务标准化建设,重点保障老年综合津贴,完善日间照料机构的整体功能,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安排卫生健康支出189544万元,按照区政府提出的“健康嘉定”工作部署,通过卫生经费统筹,加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投入,重点支持区域性医疗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安排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38558万元,着重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保障各类重大文体活动顺利举办和重点场馆运行,持续加大区内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二是继续支持科技创新引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科学技术支出140358万元,加大对基础科学和上游产业的基础性研发投入和事业性支出,着力打造以汽车产业为主体的高端制造业,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的高科技产业。安排节能环保支出48437万元,坚持“绿色乐活示范的新型城区”的发展定位,打造绿色、安全、宜居、健康的城市环境,支持建设成为“以水为源、以绿为脉”的生态绿园。安排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32340万元,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提升民营经济活力。
三是继续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安排城乡社区支出161592万元,重点落实对外铁路、公路、客货运枢纽以及内核航运等设施,区域内规划设置嘉闵线等轨道交通,为站点周边成片发展的居住区提供服务,提高新市镇、农村地区的公交服务水平。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增绿”,加强城市绿道和生态廊道。安排农林水支出145892万元,积极落实农用地保护和土地整治工作,加大农业综合补贴,推进乡村公路建设,便利居民出行。
四是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构建城市管理新格局。安排公共安全支出146637万元,聚焦创新活力之城,推进“智慧公安”建设,强化“雪亮工程”和综合治理联动,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安排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14163万元,保障政府专职消防员经费、改善公共消防站消防设施设备,完善应急管理机制体制建设,深化涉氨制冷企业、粉尘防爆企业等重点领域专项治理工作,开展防灾减灾便民宣传服务活动,进一步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筑牢城市安全底线。
4.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三公经费”预算安排情况。继续严控“三公经费”支出,2021年区本级财政拨款开支的“三公”经费预算合计5439万元,比2020年年初预算数下降3.0%,其中:因公出国(境)费用937万元,比2020年年初预算数减少258万元,同比下降21.6%;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4027万元,比2020年年初预算数增加148万元,同比增长3.8%,主要是车辆更新增加;公务接待费475万元,比2020年年初预算数减少56万元,同比下降10.5%。
政府债务预算安排情况。2021年本区到期政府债务285681万元,其中:到期政府一般债券183281万元,到期政府专项债券102400万元,均已列入2021年预算支出。同时,为保障重点项目推进,保持财政在公共领域一定的投资规模,向市财政局提出了2021年新增政府一般债券、新增政府专项债券和再融资债券的需求,目前因财政部对相关地方政府发债工作要求还没有明确,尚未批复额度,待额度批复后列入调整预算。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安排
2021年,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760851万元,比上年下降67.6%,加上市财政与本区的结算收入1263万元,上年结转收入26027万元,动用上年结余345257万元,合计收入1133398万元。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004918万元,比上年下降48.7%,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102400万元,政府性基金结转下年支出25838万元,合计支出1133156元。政府性基金结余242万元。
区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760851万元,比上年下降67.6%,加上市财政与本区的结算收入1263万元,动用上年结余345257万元,上年结转收入10382万元,合计收入1117753万元。区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949273万元,比上年下降50.3%,加上补助下级支出65838万元,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102400万元,合计支出1117511万元。政府性基金结余242万元。
1.区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主要收支项目安排
(1)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611615万元,加上动用上年结余311912万元,合计收入923527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795289万元,主要用于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189313万元,土地开发支出105250万元,城市建设支出227024万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64805万元,土地出让业务支出5789万元,廉租住房支出1806万元,其他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支出143402万元,债务付息支出57900万元。加上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102400万元,区对镇转移支付25838万元后,合计支出923527万元。
(2)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88385万元,动用上年结余21615万元,合计收入110000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支出70000万元,主要用于建设用地减量化和农户动迁安置项目。加上区对镇转移支付40000万元,合计支出110000万元。
(3)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33000万元,动用上年结余8247万元,合计收入41247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支出41247万元,主要用于学校、公建配套道路等设施建设。
(4)污水处理费收入25000万元。污水处理费支出25000万元,主要用于支付污水处理费及污水厂的污泥处理处置费。
(5)上年结转抗疫特别国债收入10382万元。抗疫特别国债支出10382万元,主要用于住宅小区雨污混接改造等建设支出。
(6)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2851万元,加上市财政与本区的结算收入1263万元,动用上年结余3483万元,合计收入7597万元。其他政府性基金支出7355万元,主要用于彩票公益金支出4498万元,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支出2298万元,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安排的支出559万元。其他政府性基金收支结余242万元。
2.区对镇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安排情况
2021年,区对镇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65838万元,主要是2020年已出让地块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净收益分享。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安排
2021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2792万元,比上年下降17.6%,其中上缴利润收入6230万元、股利股息收入6562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176万元,上年结转收入119万元,合计收入13087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9211万元,比上年下降13.9%,加上调出资金3838万元,合计支出13049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结余38万元。
三、全面完成2021年预算任务
2021年,我们将坚持克难奋进,努力发挥财政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扎实做好各项财政改革发展工作,助力区域经济结构转型,增强经济内生动力,确保完成全年预算目标任务。
(一)确保财政收入平稳增长
新冠疫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仍将持续,一次性非税收入高基数、特别国债因素、一次性政策将退出或退坡等给财政收支平衡带来较大的考验,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区域产业政策的导向性作用,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培育区域财源,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增加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确保财政收入平稳增长。
(二)持续强化部门预算管理
加强部门预算管理,严格控制预算调整。严格执行人大批准的预算,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从严控制不同预算科目或者项目间预算资金的调剂;硬化部门预算约束,新的增支原则上通过以后年度预算安排,对于执行中确需新增安排的急需支出,原则上在部门年度预算中统筹解决;逐步建立审计问题、预算执行进度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针对审计、检查过程中存在问题屡查屡犯和预算执行进度一直偏慢的部门,适当减少部门预算安排,推动部门切实落实整改。稳步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积极贯彻落实《上海市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工作方案》,指导全区各预算单位有效利用上海政府采购云平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现采购人主体权利和责任回归,推进政府采购诚信体系建设。逐步规范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合理控制政府购买服务支出规模,严禁将应当由政府直接履职的事项等6类“负面清单”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
(三)深入推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
进一步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在区级初步搭建的1+1+3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框架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区级部门绩效管理考核评价机制;加强绩效管理成果应用,进一步推进绩效评价结果运用、优化预算安排,完善制度政策,坚决压减无效支出,着力提升绩效管理的有效性、针对性。提升街镇绩效管理能力,完成街镇“预算绩效管理一体化”系统的升级工作,促进街镇预算绩效管理的有效融合。
(四)积极稳妥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
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依法依规公开政府和部门的预决算信息,确保信息“找得到、看得懂、能监督”;逐步扩大财政信息公开范围,推进政府采购意向公开试点,政府采购单一来源采购公示范围实现项目全覆盖,从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的项目,扩展到未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的项目;细化公开内容,稳步推进绩效管理信息、政府债务举借信息等向社会全面公开。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