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大代表 >> 代表风采 >> 内容

“人民代表大会70周年”征文 |畅通“民意路” 架起“连心桥”
——人大代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

2024-10-09 点击数:

陆巷社区是由7个行政村、685户动迁家庭组建的农民集中居住社区,因为“乡土情结”的存在,毁绿种菜将小区公共绿地变成了“私家菜园”的事常有发生。面对这种情况,时任安亭镇人大代表、陆巷社区党支部书记沈莉青以及安亭镇人大代表王琴仙、朱仲玮等数名代表充分发挥代表职能,深入群众、了解民意,组织动员社区骨干和居民,积极推动问题解决,最终攻克了社区的治理难题,社区的情景从过去的争地种菜,到如今变成了“蔷薇满园”。

“阿妹啊,侬伐晓得,唔里小区是农民动迁小区,能够这么漂亮,真的不容易……”一边捯饬着家门口绿植小景上的花枝,老王一边和来参观的游客唠上嗑:“现在你看这里老漂亮的,是伐?要是前几年来,可不是这样,家家户户院前几乎都是小菜园……”原来,陆巷社区是随着上海国际汽车城建设,由7个自然村、30个生产队、685户动迁家庭组建的农民集中居住小区。

老王所居住的陆巷社区225弄住着139户人家,与很多农民别墅社区一样,这些本地居民习惯了自给自足,毁绿种菜行为屡禁不止,不少居民甚至将公共绿地变成“私家菜园”。让时任安亭镇人大代表、陆巷社区党支部书记沈莉青感到更为头疼的是,很多居民在毁绿种菜的过程中,因为争抢土地还引发了严重的邻里纠纷。

代表牵头促协商 汇聚民意民智民力

自上而下的整治只会愈发激发居民反感的情绪,如何从源头上根治毁绿种菜的社区顽疾,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打造宜居环境,成为了陆巷社区面临的“头等大事”。

沈莉青代表就如何破解社区环境难题向广大居民征求意见,她多次入户,发放四百多张问卷,汇聚民意民智民力、牵头主动协商,尝试用民主协商机制,激发社区自治活力,催生全过程人民民主种子在社区生根发芽。

社区改造初期,沈莉青组建了以人大代表牵头、党员为核心的骨干团队,针对居民们提出的宝贵意见,组织骨干团队实地调查10余次,召开协调会议15次,对社区环境改造实施路径、开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堵点做了预先研究讨论。最后陆巷社区上下一致,决定用易种植、好管理的蔷薇代替公共区域的乱种植,并将此项目取名为“蔷薇巷改造1.0版本”。

代表主动能作为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在改善之初,为了打消居民的顾虑,陆巷社区的第一批蔷薇就种在社区居委会的围栏边,这里不仅能够让居民直观地看到蔷薇的成长,更是一个实际的样板,让居民切身地感受到环境的改善。朱仲玮是陆巷社区的居民,同时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安亭镇人大代表,他主动投身其中,发挥人大代表示范作用,将自家院落全部种上蔷薇花,成了“蔷薇巷”自治项目推广的骨干家庭,以实际行动号召社区居民主动参与,居民的意识也有了转折性的变化。“蔷薇巷改造1.0”项目,从原先主干道两侧的居民参与,到小区95%以上的住户参与,从单一的种植蔷薇花到院落的改造,小区的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带动了650弄和801弄的居民积极参与,同时又辐射到周边的村和社区共同加入到“蔷薇巷改造”项目,吸引更多的村居投入到美丽家园建设中来。

经过2年的蔷薇巷项目改造,小区面貌迎来了“华丽转身”,居民的“私家菜园”全部变成了“私家花园”,邻里纠纷也早是陈年旧事。

代表履职显担当 缔造社区幸福生活

随着“蔷薇巷工程”逐渐成熟,老百姓对社区环境有了新要求,陆巷社区225弄88号空地与225弄前大片荒地的“脏乱差”成了他们的“心病”。一方面是老百姓的迫切需求,一方面是改造资金短缺捉襟见肘,沈莉青代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此,她动员更多的代表参与进来,为社区环境升级争取更多的有利条件。

最终经过多方协调,七个组建村、安亭建设公司和松鹤公司的人大代表都主动参与进来,王琴仙、张远新等人大代表充分发挥代表资源优势,争取到了改造资金和施工团队。经过改造,88号空地摇身一变成了居民休闲的小花园,花园的一角还设置了一个意见建议箱,鼓励居民提出各类意见建议,信箱内的意见建议由骨干团队逐一查收,百姓的心声第一时间传递给了人大代表,俨然使“88号小花园”成了一个有故事、有情怀、有温度的小花园。而225弄前大片荒地则改造成了周边农民别墅社区的第一条全塑胶专业健身跑道,居民自行规划,在跑道的中央打造了属于自己的3000平米格桑花海。

如今,陆巷社区从一朵蔷薇花到蔷薇满巷,从过去脏乱差的“农民别墅”成为美丽家园的现代别墅空间典型,“丑小鸭”演变成“白天鹅”。人大代表们正通过履职尽责丰富和发展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将代表力量转化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了居民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安亭镇人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