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代表大会70周年”征文 |从记者到代表,感悟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温度与深度
作为一名扎根乡镇20多年的基层新闻工作者,我始终坚信,新闻不仅是一支记录时代的笔,更是一座传递声音、沟通心灵的桥梁。然而,当我有幸成为一名区人大代表,从“于记者”变成“于代表”时,我发现记者与人大代表这两者的结合,让我对“责任”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温度与深度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
20多年前我从西安来到上海南翔,成为了一名基层新闻工作者,我用脚步丈量南翔这块土地,用相机记录南翔的发展变迁,用笔书写南翔人的故事。但成为一名人大代表,却让我有机会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角度再次观察和理解身边的这座城市,让我从更细腻的触角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让我有更大的责任感去贴近群众的生活、聆听市民的声音,更加敏锐地捕捉社会的脉动。
成为一名人大代表后,我感受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温度,这是和做记者时感受的温度所不同的,这种温度,源自每一位代表的执着和热忱。人大代表来自不同的领域,有着各自的专业背景和人生经历,但人大代表都怀揣着共同的使命和责任——为人民发声,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当代表们带着市民群众的声音和意愿履职时,每一次热烈的讨论、每一次庄严的投票,甚至每一次理性的争辩,都是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精神的最好诠释。我看到了代表们对传递社情的充分重视、对民意的真切关怀、对问题的切实剖析、对政策的深入思考……这种温度,把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具体、现实地体现到了人大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切实助推了经济的发展、法治的完善和人民的幸福。
同时,我也感受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度。这种深度,不仅体现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更体现在对人民需求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上。作为一名记者,我时常深入基层,了解百姓的生活和需求。而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更需要将这些真实的声音带到人大会议上,为政策的制定提供有力的依据。成为人大代表后,我学会了倾听,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将个人情感与公共利益相结合。我也要求自己,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包容的胸怀、进取的精神去履职尽责,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与写新闻报道弘扬正能量不同,代表履职是要实实在在关切市民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在代表履职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肩上责任的重大。
这几年,在全国各地尤其是长三角人才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吸纳、培养和稳定专业人才尤为重要,我在深入企业采访时发现,不少企业苦于招不到岗位适配的人才,部分专业岗位面临着的人才流失等问题,经过对多家企事业单位关于人才问题的走访和排摸,在倾听了不少人才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后,我提出了《关于吸纳、培养、稳定嘉定专业人才的建议》。呼吁细致梳理明确人才需求,通过专场、专岗招聘、储备大学毕业生定向招募等方式,用足用好五大新城人才政策,放宽户籍等限制条件,广泛吸纳全国各地的专业人才到专业岗位,建立更加完善的人才评价机制。建议受到了高度重视,嘉定区人社局等多部门联合进行了回复。后来,我还继续追踪各类社会热点问题,提出了《重视嘉定优秀人才和重点企业外流》《提升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药服务能级》《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新媒体时代网络传播侵权诉讼案乱象需引起重视》等意见建议。
当得知这些建议得到落实或提出的问题得到重视并在积极解决的那一刻,我的胸口微微发烫,人大代表的责任和担当,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温度和力量在这一刻具象化了!后来,当我见证了一件又一件意见建议转化为实际举措,当我看到一个又一个市民呼声得到了政府的积极回应,当我积极投身其中,为改善民生、促进发展而发出声音时,我深刻体会到,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仅是一个政治概念,它更是一种生动而实际的民主实践,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积极参与和贡献。
我坚信,正是这种源自每个人的参与和贡献,构筑起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坚实基石。我也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将一起携手并肩,共同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现贡献智慧和力量,让民主的力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生根发芽,汇聚成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嘉定区七届人大代表、南翔镇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副主任 于俊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