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区“众创空间”建设推进情况的报告

2016-06-12 点击数:来源:上海嘉定

关于本区“众创空间”建设推进情况的报告

——2016年3月30日在上海市嘉定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二次会议上

嘉定区副区长  沈华棣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代表区政府就本区“众创空间”建设推进情况报告如下:

众创空间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有效满足网络时代大众创新创业需求、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去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大众创新创业以来,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的指引,各级政府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全国各地各种类型、各种模式的众创空间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大众创新创业热情高涨。作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市郊唯一的重要承载区,嘉定区政府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核心,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顺应网络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把建设发展“众创空间”作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建设自主创新产业化引领区的有力抓手。

一、发展众创空间的推进情况

根据国务院和上海市关于发展众创空间的意见精神,结合《中共上海市嘉定区委、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实施意见》(嘉委[2015]20号)和《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嘉府发〔2015〕32号)确定的任务,认真研究,因地制宜,统筹布局嘉定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

(一)强化顶层设计,明确区域发展路径

1.制定了发展策略。一是编制出台了《嘉定区关于发展众创空间促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方案(试行)》(嘉府办发[2015]50号),以嘉定科技孵化为基础,以集聚创新创业要素为手段,以优化区域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为目标,明确嘉定今后发展众创空间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布局、任务目标和推进举措。二是编制出台了《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嘉定区开展创业型城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嘉府发〔2015〕47号),以鼓励创业促进就业为目标,明确了今后三年嘉定创建创业型城区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任务举措,着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快速发展。

2.明确了发展布局和目标。一是确定了区域众创空间发展布局。围绕“一区、两圈、三线”,建设形式多样、形态各异、功能多元的众创空间。“一区”:以嘉定新城宜业宜居特色功能区为重点,借助商务楼宇汇聚及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功能配套优势,形成众创空间集聚区;“二圈”:聚焦集成电路及物联网、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智能化等重点产业,依托上海物联网中心、同济科技园,打造众创空间集聚圈;“三线”:充分发挥轨道交通便捷优势,围绕轨道交通11号线、13号线及筹建中的14号线,盘活沿线存量楼宇、物流设施等,建设众创空间新干线。二是确定了发展目标。到2017年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形式多样、形态各异、功能多元的众创空间达到40家,面积30万平方米以上。

(二)强化统筹推进,优化创新生态环境

1.建立了推进机制。一是加强促进区域创新创业的组织领导。2015年建立了嘉定区众创空间联席会议制度,由区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召集人,成员单位由区有关职能部门组成,加强对区域众创空间培育、发展的统筹管理。建立了嘉定区创业型城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区领导挂帅,区有关职能部门和各街镇共同组成,统筹规划研究并指导全区创业促进就业工作。二是推动成立了嘉定众创空间联盟。由区域内的众创空间和金融资本、科技服务等37家机构自发组成,实行政府指导下的行业组织自律发展,促进资源共享、协同发展。

2.营造了生态环境。一是推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政府推进创新创业的资源配置,整合科委、经委、人社局等部门与创新创业服务相关服务职能,筹建集线下线上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嘉定科创大厦(暂定名),强化创新创业服务集成效应。整合在区行政服务中心办事大厅中的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科委、经委等窗口职能,集成行政审批服务功能。建成了“创新创业服务专窗”, 努力为科技企业打造真正方便的“一门式”服务“绿色通道”,进一步提升了为科技创新主体服务的水平。二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对经备案的众创空间给予一次性扶持奖励;重点补贴众创空间为创业者提供一定期限的零成本集中办公工位和低于市场价的办公场地、免费的“互联网+”创业网络服务、创业辅导和融资服务;扩大创业人员租房补贴政策受益面,实施“嘉定创业321”住房保障计划,为各类创业人员提供保障。进一步完善金融支持,加大嘉定创投基金和天使投资基金投入。

(三)强化载体建设,提升创新创业活力

1.大力发展众创空间。一是着力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相匹配的专业孵化器。按照“基金+基地+产业”的特点,区镇联手,以“投资+孵化”模式,推动一批政府引导、产业对接、专业支撑、市场运作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构建“苗圃、孵化、加速”的孵化体系,促进资本、科技、人才与产业的融合,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扎根于嘉定的高成长型企业,进一步提升嘉定产业综合竞争力。截止到2016年3月,我区已建有被市级认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14家、新型孵化器1家,其中菊园物联网孵化器即将成为我区首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二是着力建设符合创业需求的众创空间。以区大孵化战略为基础,鼓励和支持专业类、投资类、民营类等各类型机构,利用区域科技园区、商业楼宇、工业厂房等建设众创空间,为各类创业人员、创客团队提供创业服务,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和环境。截止到2015年底,经备案的区众创空间27家,可为创客提供的创业发展面积20万平方米。

2.大力营造“双创”浓厚氛围。一是搭建创业型大舞台。搭建科技博览会等创新创业活动平台,积极推动众创空间开展“双创”活动周、科技50创业大赛、“新微创源”创业训练营、创新项目路演等各类创新创业活动,提升创业者的创业发展能力,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早期创新创业项目。二是搭建品牌化大平台。会同“创业邦”、“飞马旅”、“亚杰商会”等专业机构,在区域内举办全国性的“创新中国春季赛”、“321中国创业节”等品牌性活动,在吸引更多的创客及团队入驻的同时,扩大嘉定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影响。

二、推动众创空间发展的特征和问题

在大力发展众创空间中,区政府坚持向改革要活力、向市场要动力,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服务机制和优化区域孵化体系,着力营造有利于草根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并形成了特色化定位、差异化发展、市场化运作、精准化服务的嘉定众创空间发展特征。

1.在创业方向引导上,坚持特色化定位。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引导各类孵化机构明确产业定位、专业发展,目前经备案或认定的市、区两级众创空间分别聚焦优势领域、重点产业和创客需求,并形成了物联网、微技术、智能硬件、生物医疗、游戏、软件、文化信息等不同高新类别的孵化定位,实现错位竞争发展,努力打造一批产业特征明显的创新创业载体,推动区域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2.在创业空间上,坚持差异化发展。为人才创新创业与科技企业发展留足空间,为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创新型企业,提供相应的物理空间和发展载体。对创客和初创企业,以开放式的免费工位,让创业者直接拎包入驻,一张桌子、一个人即可就地创业。对发展期企业,可提供100—1000平方米的空间进行创新发展。对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引导入驻符合相应产业定位的园区,实现扎堆集聚发展。对特别好的企业,结合园区“二次开发”,为其建设总部提供空间。

3.在创业驱动上,坚持市场化运作。发挥各类市场主体对创新的撬动作用,改变过去政府单一投资建立社会公益性孵化器的模式,更加注重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投资机构建立孵化器,建设了新微创源、育成中心等院所孵化器、浮罗游戏、东方慧谷等民营孵化器;更加注重引进专业团队进行市场化运作,引进了coco space(可可空间)等专业孵化机构合作运营众创空间;更加注重联手知名创业组织和创业机构开展社会化活动,联合举办创新中国春季赛、“创业中国”大赛、“321中国创业节”、“科技50创业大赛”等大型创业活动,选拔集聚一批创新创业新秀。

4.在环境营造上,坚持精准化服务。聚焦“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专业化服务。推动高校科研院所研发平台、科研仪器向企业开放,搭建“上海嘉定科技博览会”等产学研合作平台,将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优势转化为企业创新创业的技术支撑。加快微技术及物联网、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等重点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带动一批小微企业快速发展。优化政府引导撬动社会资本投入的金融服务模式,加强区镇联动,打造科技金融平台,鼓励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向科技创新型小企业贷款,为创业企业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子女入学无忧工程、人才综合服务金卡工程,让各类人才全身心投入创新创业,进一步集聚人才。

我区众创空间这几个发展特征,在去年市委韩正书记来嘉定考察南翔智地服务草根创业和新微创源专业技术创新为代表性的嘉定孵化建设时,都给予了高度肯定。从全国面上看,自去年开始,众创空间蓬勃发展,并呈现出“井喷式”增长,大部分众创空间起到了服务企业创业创新的重要作用,但由于众创空间本身的盈利模式、运营方式等大都还在探索中,真正成熟成功的尚在少数,最近有一批如深圳的“地库”等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众创空间倒闭了。从我区来看,众创空间的建设和发展也处在探索推进中,除了众创空间共性的商业发展问题外,还存在着制约或影响我区创新创业发展的一些瓶颈问题。

1.社会热情高涨但思维认识不足。一是对发展众创空间的认知程度不高。社会对众创空间概念和价值缺乏正确认识,概念不清、目标不明,对众创空间长远发展对于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和促进产业发展的贡献的认识不足,存有这是“一阵风”、“一次运动”的误解。二是对政府在发展众创空间中的角色定位有偏差。不少人认为众创空间建设是政府的事情,政府要在政策、环境、资源、市场等全方面包办。而事实上,众创空间能否真正兴起并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市场机制。众创空间的方向、路径、形式、规模应当由创新创业活动的供求关系决定。政府的角色是引导者和监管者,其行为边界应着力在引导和公共服务上营造有活力的创新创业氛围。

2.载体发展快速但持续发展力不足。一是孵化机构发展定位不清晰。一些街镇在发展众创空间中,发展规划不明确,未紧密结合自身地理位置、产业特点、资源要素情况,缺少科学的商业发展模式,在推动和引进各类机构发展众创空间中,定位不准,讲求数量,为做众创空间而做众创空间,出现同质化发展,导致创业人才聚集难、品牌亮点不足,客观上形成了成长性弱和带动性差的问题。二是孵化机构服务能力不足。部分众创空间对如何突出自身资源优势、面向不同人群的创业需求,推动专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进而实现各自的发展还存在着迷茫,导致创业扶持作用有限,特别是经济小区转型做众创空间的,已入驻项目仍以公司制的初创企业为主,靠“金点子”零起点创业的草根创客团队少,在配套服务上,仅提供场地网络、工商注册、财务管理、创业辅导等基础性的服务,缺乏创客发展中真切需求的融资对接、技术合作和商业拓展,较难吸引真正从事高成长性研发的团队。

3.良性氛围形成但市场运行机制尚未构建。一是众创空间的市场化发展模式不足。目前众创空间及创业孵化器大部分是由各级政府或国有资本投入创办或推动,前期也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但社会机构、投资机构、本土龙头企业盘活楼宇资产开设众创空间的比较少,这种相对单一的运作机制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创新创业工作要求,需进一步引导和鼓励个人、机构、企业等民间资本参与众创空间的建设,强化市场化运营,增强众创空间的投资能力和孵化育成能力,为企业的后孵化和产业化提供有效的空间和平台。二是满足创新创业所需的市场化资源要素集聚度不高。虽然近几年来,我区整合各类资源,搭建了不少支持创新创业的服务平台,但由于区位情况,目前我区的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市场化服务机构相对少,针对大众、“草根”这一新型创新创业群体的实体服务机构更少,现有服务能力不能有效满足需要创客普遍的创新创业专业教育和资本需求,集办公、投融资、媒体、培训等于一体的创业生态体系未形成。

三、下一步推进计划

众创空间是吸引大众创业创新落地的有效载体,是政府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集聚创业创新项目和人才的有效途径,是我区推动产业快速发展的有效切入口之一。基于我区众创空间发展布局和任务目标,下一步,将从“营造生态氛围、优化服务体系、推动多元发展”三个方面着力推进,促进众创空间的健康有序发展和孵化能力提升。

1.营造生态氛围。立足嘉定实际,遵循市场导向,进一步提升发展众创空间的吸引力和承载力,营造重视和鼓励众创空间发展的良好氛围。一是加大对众创空间发展的推进力度。强化区众创空间联席会议的统筹推进作用,进一步发挥街镇的积极能动性,构建区、镇两级政府发展众创空间的推进机制,加强政策对接和建设指导,推动区域 “一盘棋”和街镇“特色化”的众创空间发展格局。二是倡导创业创新文化。通过发布“众创空间地图”、“创新创业服务指南”、继续举办各类创业创新大赛、创业辅导、项目路演等活动,引导更多人投身创新创业大潮。逐步构建线上线下创业宣传传播体系,进行整体宣传推介,扩大嘉定整体的创业创新影响力。积极倡导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树立崇尚创新创业的价值导向,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和创客文化。三是整合资源立足实际。充分利用传统的孵化器、科创园区等创新创业服务机构,优化和完善运营机制和业务模式,在园区二次开发中,整合社会资源,通过服务溢出或与专业孵化机构合作,发展成熟型众创空间,避免盲目性或形式化建设。

2.优化服务体系。聚焦创新创业发展需求,着力深化创新创业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创业创新公共服务、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环境,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和优化政府服务。一是加大对众创空间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依据《嘉定区关于发展众创空间促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方案(试行)》,对接市级层面众创空间扶持政策,结合我区推动创新创业实际,制定出台区众创空间扶持实施细则,明确扶持奖励的方式、标准和实施流程,助推众创空间培育发展、政策服务创客创业和创新创业氛围营造。同时针对众创空间发展中的困难和瓶颈,进一步研究更为系统的扶持政策,将更多的支持力量延伸到整个众创空间发展生态的过程。二是加大对创新创业的综合服务力度。加快嘉定科创大厦的筹建,在物理形态上、功能设置上、服务体系上构建形成并在今年启用,实现科创大厦专业化运营、市场化发展及与创新创业服务的深度融合,打造创新创业服务功能集聚度高、创新创业活跃度高、辐射能力强和影响面广的创新创业新地标。三是完善公共服务网络体系。完善创业服务人才体系,加强人才交流对接等服务活动,加大人才培训和科研讲座等公共性公益性人才培养服务力度。培育创业服务专业市场,引进优质的科技中介机构。优化融资服务体系,发挥政府创投引导基金和财税政策作用,吸引银行、担保、小贷和P2P、各类基金等融资机构和媒介集聚,为本地的创业创新提供最优化最便捷的融资服务。进一步推行集中办公区登记制度,试行“先照后证”、“一照多址”,简化住所登记手续,为创业企业工商注册提供便利。

3.推动多元发展。遵循市场导向,既注重培育典型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又坚持开放性,允许“百花齐放”,鼓励多种主体、多种组织形式和多种运维方式共同发展。一是做大做强树典型。依托现有众创空间,营造竞相发展各具特色的氛围,除了围绕“全要素”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外,坚持分类导向和问题导向,鼓励各个众创空间依托自身优势和产业实际,错位竞争、比学赶超,加大对集聚项目好、发挥作用大的众创空间和孵化成功典型案例的宣传力度,鼓励典型引路。积极发挥众创空间联盟的群体作用,开展创新创业大赛、建设功能性服务平台,促进各众创空间资源共享。二是高质高量育载体。围绕“一区、两圈、三线”重点布局,实施区镇联动,利用现有楼宇、厂房,通过大力引进专业孵化机构、推动投资机构与地方合作共建,鼓励和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企业自建,特别聚焦以菊园新区、嘉定工业区北区、徐行部分园区的核心功能区为主的重点区域和四大新兴产业等重点产业领域,推动一批有产业定位、有专业运营、有孵化特色、有市场前景的众创空间建设。同时,加强众创空间梯队建设,推动一批孵化机构发展成为国家级和市级孵化器或众创空间。三是招商引资助升级。围绕区域重点产业发展,坚持众创空间发展、项目人才引进和招商工作相结合,以众创空间为载体,以项目和人才为抓手,大力招商引资,引进更多的符合我区产业导向的总部类企业、龙头企业、创新型企业入驻,推动区域产业升级发展。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时期的重大社会改革,它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也不是一阵风,它涉及的是一系列政策制度安排、工作部署和协调推进,是工作体制机制的变化。我们将在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支持下,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创新创业积极性,在全区上下形成大众创新创业的新浪潮,打造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引擎,促进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目标实现。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