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区公共文化设施布局规划情况的报告
关于本区公共文化设施布局规划情况的报告
嘉定区文广局局长 闫加伟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区政府委托,我就本区公共文化设施布局规划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嘉定区作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创建单位,全区公共文化建设投入稳步增长,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改善,为建设“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下坚实基础。2014年我区成功创建为上海市首个市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并于2015年获得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
一、设施布局及服务情况概要
嘉定区总面积463.55平方公里,至2015年末共有常住人口约156.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66.0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90.79万人。目前,嘉定区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49.5234万平方米,人均享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约0.32平方米,高于上海市人均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的0.18平方米。
近年来,我区按照区域发展水平、人口空间分布等实际,以“覆盖率、利用率、满意率”为要求,布局公共文化设施,形成了以区级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街镇和村居文化设施为基础,以村居文化活动室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为“神经末梢”的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同时力求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整合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实现资源共享,有效发挥公共文化设施整体效益。
目前,我区区级公共文化设施有:区级文化馆1座,区级公共图书馆2座(即区图书馆新馆和区图书馆清河路分馆),两馆均为国家一级馆;区博物馆形成以嘉定博物馆新馆为核心,下辖嘉定孔庙(上海中国科举博物馆)、竹刻博物馆、法华塔塔院的设施布局体系;区级美术馆建成陆俨少艺术院、韩天衡美术馆两座。
在不断拓展服务功能的同时,各区级文化设施在服务项目、服务方式上形成联动发展、合作发展、错位发展的态势,形成核心带动效应,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水平。(1)区图书馆通过扩展文献资源、提升服务质量、做细延伸服务、建立“总分馆”模式,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使图书馆服务更加规范优质,各项业务指标保持全市前列。(2)区文化馆通过“总分馆”模式,整合全区公共文化资源形成的“百姓系列”文化资源供给体系,不断加大培训辅导力度,提升阵地服务能力,活动数量、质量和参与人次逐年上升,带动全区群文水平整体提升。(3)区博物馆、美术馆积极打造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精品活动,近年来举办了“圆明园国宝展”、“百乐雅集——韩天衡师生作品展”等各类大型展览、讲座活动近百场,“凌云健笔意纵横——陆俨少艺术展”入选国家文化部2014全国美术馆精品季项目。
(二)街镇公共文化设施综合效能不断提升
目前,全区共有13个包含群众文化、公共图书等功能在内的街镇级综合性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除工业区外,全部通过了上海市标准化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验收。其中,示范性中心3个,一级中心4个;上海市街镇图书馆特级馆6个、一级馆5个。
作为基层群众文化主要阵地,各街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以街道、新市镇为依托,以文化服务为主体,积极整合现有的群众文化、党员宣传、成人教育、电影放映、体育健身、科学普及等方面的资金、项目、场所、设施、人才等资源,充分运用计算机、互联网等高科技信息技术,为当地居民提供文化艺术、社区教育、科普宣传、法律咨询、娱乐休闲等功能服务的公益性文化设施。同时,各街镇充分发挥地方优势,打造“一镇一品”特色活动品牌,“安亭汽车城达人秀”、“南翔小笼文化节”、“江桥杯异乡风采外来建设者才艺大赛”、“马陆葡萄艺术节”等,满足了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推动了区域文化繁荣发展。
(三)村居及其它公共文化设施末梢建设继续优化
至2014年底全区共147个村、153个居委,全部建有村、居级综合文化活动室,并按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东部地区要求,保证村级综合文化活动室面积不低于360平方米、居委综合文化活动室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标准;全区村居级图书室242个。
同时,我区进一步拓展公共文化延伸服务点建设。全区建有“百姓书社”100家、“农家书屋”121家、外来务工人员公共电子阅览室6家,24小时街区智慧图书馆5个,各类基层文化服务延伸点对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形成有益补充。
(四)社会力量共建共享机制初步形成
在实现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的基础上,我区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社会化、专业化项目,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促进各公共文化设施规范管理服务、提升服务能效。
至2015年末,全区共有嘉亭荟品读空间、保利书吧、真知书香驿站等12家民办图书室或商圈阅读空间;上海翥云艺术博物馆、上海梧桐美术馆、明止堂·中国字砖陈列馆等30家民办博物馆(陈列馆)。可以说,民办文化设施已成为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困难与不足
我们在布局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随着群众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区公共文化设施依然凸显出总量不足、城乡发展不平衡、管理和服务水平专业度不够等问题。一些基层政府部门片面追求经济发展,“文化自觉”和文化建设主导意识还不够强,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经济轻文化等现象。比如部分街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选址较偏,更有被政府部门挤占的现状,成为市民参与文化活动的门槛;比如在村、社区等基础文化建设方面工作,不仅老旧小区,就连在新建小区中,文化用地的规划大都处于“弱势”,无障碍举措不足(好的地块多用来办公,群众文化用地被安排在两三楼且无电梯,年老、年幼的市民参与有难度),且缺乏合适的规划利用。
三、未来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
目前我区正依据区总体发展战略规划,与上海市规划院合作开展嘉定区文化设施规划,以区级文化设施为核心,以街镇和村居文化设施为基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同时整合各类各层文化设施,实现资源共享,有效发挥文化设施整体效益。
(一)开展区级文化设施专项规划
规划建设综合性文博展览设施“海上文博苑”,计划于未来两年开工建设。计划对州桥地块文化设施进行改移建,在移址重建陆俨少艺术院的基础上,拓展建设嘉定美术馆。改建形成嘉定竹刻博物馆及非遗博物馆群落。嘉定西门老街的开发也将通过对街区内历史建筑修缮、文化发掘、历史文化展示项目等,推动街区文化、文旅结合的转型升级。
(二)推进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化覆盖
适应基本管理单元社会建设新模式,在有条件的大镇、大居配套建设公共文化设施。目前除安亭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方泰分中心落成外,还将在朱桥、江桥、汽车城地区规划建设和居民实际文化需求相适应的公共文化综合设施。
(三)实施各级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建设
制定与嘉定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嘉定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在区、街镇、村居三个层面初步建立科学、规范、适用、易行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形成一批适合不同地方特点的工作模式,促进嘉定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化、规范化,目前已选取首批17家标准化设施进行试点,并着手编写区级公共文化服务标准。
(四)引导社会力量参建文化设施
嘉定区作为上海市公共文化社会化专业化试点之一,过去一年间,始终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激发各类社会主体参与文化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增强文化事业发展活力。下一步,我区还将继续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服务。探索建立民间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协会,以每年建设5-10家民间博物馆的增长速度,推动百家民间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建设;推动翔立方文化体育综合体等综合文化体建设,该项目作为全市第一个社会化运作的大型文体中心,计划将于今年6月开业;指导现厂开设的开心麻花互动剧、韩国亲子艺术馆等项目;指导新城地块开办的九州画院、中国画院等项目;鼓励企事业单位自主参建文化设施,指导位于江桥的“北京汽车”公司筹建北汽环保书屋,为市民提供环保讲座、读书分享活动等,目前已初具规模。
(五)推动综合性文化设施共建共享
加强顶层设计,对公共文化资源、资金、技术、人才队伍、保障、管理服务等进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加强文广与教育、工会、团委等系统的联办,通过公共文化设施共建共享,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普惠与公共文化资源倍增。今年已先期通过“文教结合”项目,开始尝试学校设施向社会开放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试点。
总之,在未来几年中,我区将进一步促进文化资源在城乡间、区域间的均衡配置,缩小地区、城乡和社会群体间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差距,以确保人民群众平等享有水平大致相当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权利为前提,进一步提升全区公共文化服务总体水平,为建设“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