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7年上半年嘉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书面)

2017-07-26 点击数:来源:上海嘉定

——2017年7月20日在上海市嘉定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

嘉定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嘉定区人大常委会: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下面就本区2017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的情况,向常委会作如下报告,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7年是推进现代化新型城市和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两大核心任务的关键之年,面对国际国内不确定因素较多、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复杂形势,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围绕年初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变、变中领先”,全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健康平稳有序,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如下(见表1)。


  

表1 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完成情况

指标

单位

2017年主要预期目标

绝对值(亿元)

增长(%)

进度(%)

1.增加值增长

%

7左右

1024.6

8.4

51.0

#增加值(属地)增长

%

7左右

694.8

7.8

49.8

2.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

%

44左右

0.2:55.6:44.2

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

4

2795.7

11.4

50.9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属地)

%

4

1718.9

10.4

49.8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10

497.6

2.5

45.7

5.外贸出口额(1-5月)

%

持平

267.1

9.2

/

6.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增长

%

8

164.9

10.3

67.2

7.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300

168.6

-20.1

56.2

8.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

%

10

416.1

16.7

/

9.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控制在市下达指标内

5025

控制在市下达指标内

1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

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

25344

8.8

/


 

(一)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高

经济运行稳中提质。2017年上半年,全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全区实现增加值1024.6亿元,可比增长8.4%,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795.7亿元,同比增长1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97.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8.6亿元,引进外资3.5亿美元,1-5月到位资金4.0亿美元,外贸出口额完成267.1亿元。发展质量效益逐步显现,二产对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7.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64.9亿元,1-5月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55.0亿元,同比增长15.5%,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44元,同比增长8.8%。

重点产业加快发展。汽车产业引领增长,实现规模以上产值2063.4亿元,同比增长11.9%。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规模以上产值416.1亿元,可比增长16.7%,四大新兴产业实现规模以上产值132.9亿元,同比增长24.9%。新兴商业业态蓬勃发展,电子商务实现商品销售额589.7亿元,同比增长24.6%,商业综合体实现社零额25.6亿元,同比增长49.3%。产融合作深入推进,新增上市企业3家,新增新三板、股交中心挂牌企业18家及6家,获评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与市金融办合作开展“产业金融示范区”建设,借鉴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政策开展跨境支付试点。

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建立产业发展“六个统筹”机制。制定《嘉定区关于产业发展区域统筹的实施意见(试行)》及评审准入办法、提高行政效能推进产业项目建设等文件,产业促进服务中心正式成立,区镇两级产业统筹对接机制建立,“三库一平台”框架基本形成,区域统筹管理平台正式启用。“放管服”改革逐步深入。率先实施“3+7”出照模式,企业准入出照速度全市第一,推进“五证合一”工作,累计发放新版营业执照151423张,425项审批事项实现网上审批,其中76项服务审批事项实现网上全流程办理,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平台加快建设。深入推进产业调整转型。制定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劣势企业调整83家,腾出土地442.1亩,节约标煤4484.6吨。

(二)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深入推进

创业创新环境持续优化。深入培育专业化、特色化众创空间发展,积极申报市创新创业服务补贴和“三化”众创空间,3家企业入选市首批“专业化”众创空间,嘉定先进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入选“国际化”众创空间,数量居市郊前列。联合嘉定众创空间联盟开展“创业在上海”创新创业大赛,157个项目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立项。人才服务保障措施持续完善。启动新一轮高层次人才工作,制定高层次创新创业和急需急缺人才团队实施意见及相关细则,升级人才补贴标准,推进“创客客栈”建设,发放“精英人才服务卡”,完善人才综合服务配套。

重大科技工程项目加快实施。工研院8英寸MEMS及先进传感器研发线完成基建,计划8月底通线产品下线,应物所首台国产质子治疗装置进入加速器调试阶段,瑞金北院肿瘤(质子)中心项目基建工程完工,光机所先进激光应用科创中心园区进入开园准备阶段,引入南京中科煜宸激光技术等六大项目,硅酸盐所积极推进先进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和石墨烯、钠镍储能电池等技术成果转化落地,东海站超声技术工程中心进入筹建阶段,核能创新研究院应用技术研发和工程设计中心落户中科院上海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嘉定产业基地。

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截至上半年,全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721家,约占全市总量的10%,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166家次。1-5月,全区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为4750件、2653件,同比分别增长30.6%、31.0%。技术合同交易活跃,1-6月,共完成技术合同登记175项,合同总成交金额为12.6亿元,成交金额同比增长184%。截止6月底,推荐申报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专项认定项目30个。

(三)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提升

“一核三区”特色发展。嘉定新城核心区,中信泰富、明发商业广场等项目有序推进,东区产业城区综合规划方案及一期的控制性规划方案初步完成,与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签约共建市中医医院。科技城自主创新产业化示范区,欣锐电控、利扬创芯片等一批四大产业领域项目签约入驻,与盛知华共建的“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进入商业化运作阶段,中科院上海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嘉定产业基地引入百余家企业,注册资金超8亿元。国际汽车城产城融合示范区,科技创新港引入地平线智能交通等10家企业,成立中国首个汽车创新孵化联盟,“上海市制造业创新中心”揭牌,与市经信委共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中心,安亭·环同济创智城项目正式启动。北虹桥商务示范区,吴淞江北岸生态廊道及周边文体项目加快建设,北虹之星前期规划启动,上海(南翔)精准医学产业园、11号线陈翔路站综合体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功能性项目加快实施。市级重大工程建设有序推进,沪通铁路西线加快建设,S7(沪崇高速)公路推进桩基工程施工,轨交14号线嘉定段6个站点建设进入主体结构施工、轨交11号线陈翔路站与地道重合区域桩基工程完工。重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配套全面推进。再生能源利用中心进入安装调试阶段,南翔污水厂主体结构建成,安亭水厂原水复线工程开工,嘉北郊野公园一期土地整治完成,功能设施加快建设。区域道路、“断头路”有力推进,墨玉北路一期基本建成,塔新东路、福海路延伸段等“断头路”相继建成通车。推动公交优先战略,上半年公交营运线路77条,运营里程同比增长4.5%,嘉定北站公交示范站基本建成。

城乡统筹稳步推进。规划编制工作有序开展。区城乡总体规划方案基本完成,江桥镇总体规划获批复,徐行、华亭、马陆等镇郊野单元规划编制工作稳步推进,4个保留保护村村庄规划获批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设施布局规划初步完成编制。推进特色小镇发展,制定加快特色小镇培育建设工作意见,外冈镇被列为上海首个国家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促进纯农地区发展,完成4260亩高水平粮田及2445亩设施菜田建设。继续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外冈镇、工业区权证基本发放到户,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政策研究。优化城乡居住环境,江桥镇农民集中居住项目获批,菊园东门、徐行徐南地块“城中村”改造相关工作有序推进。

(四)城市生态环境逐步优化

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成效。聚焦吴淞江北岸安亭段等重点整治区块,通过分类施策、靶点整治,上半年共拆违1128万平方米,超出全年目标23%,拆违、治河与环保督察整改多措并举,共完成市、区级重点地块拆违265万平方米,整治违法用地3547亩,取缔违法经营户1991户,198区域减量化面积114公顷全面完成。黑臭河道及水环境治理全力开展。推进城乡中小河道整治,对全区246条248公里河道开展整治攻坚,已完成154公里整治任务,拆除88条河道两岸违法建筑65万平方米。河长制全面落实,建立覆盖区、镇、村居的三级河长体系,共设河长398名。源头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完成二级管网工程29公里,完成310个直排污染源截污纳管。

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不断加强。上半年,全区PM2.5平均浓度5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4%,空气质量AQI优良率76.2%,同比上升9.2%;市考6个降尘点降尘量均值4.2吨/平方公里·月,同比下降16%。水环境质量考核断面达标13个,达标率72.2%,同比上升66.1%。推进第六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启动130项环境建设和管理任务。绿化重点设施有序推进,京沪高铁(嘉定段)绿色景观廊道项目加快建设,嘉闵高架绿色廊道项目全面完成。上半年新增公园3座,完成公园绿地建设7.67公顷。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新增分类居住区22个9773户、绿色账户5215户,推进14个行政村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创建。

(五)社会民生建设更上台阶

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教育生态圈“两圈四区”格局初步形成,成立中科·实验教育集团、新城教育集团、疁城教育集团和安亭学区、南苑学区,覆盖全区70%义务教育学校,新开办3所中学、1所小学、3所幼儿园,中科院实验学校推进主楼结构施工,世外双语学校实现开工。医疗分级诊疗制度逐步推进,区医学检验中心等集约化医疗中心建成,儿科医疗联合体逐步完善,家庭医生“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服务累计签约13.96万人。区中心医院改扩建工程开工,与仁济医院签署第四轮委托管理。特色文化活动积极开展,启动2017年市民文化节,组织各类文化活动1.21万场次,参与人次104.2万。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有序推进,新建步道15条、健身房3个,市民运动场1个,开展各类体育赛事397场次。

民生保障能力逐步加强。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区新增就业岗位18795个,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504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5025人,控制在市下达指标内。就业创业政策帮扶力度不断加大,建成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5家,区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6家,高校创业指导站3个,青年创业见习基地46家。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职保参保率和其他各类人员社会保障层次继续提高,征地养老人员实行区级统筹,进一步提高征地养老人员和原镇保养老人员的养老待遇。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区第一社会福利院二期工程建设启动,外冈养老院启用,区级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建设工程完工,区残疾人综合活动中心“阳光天地”建成并投入使用。住房保障供应稳步推进。全区竣工交付区属保障性住房项目59.12万平方米、套数6366套,落实公租房及单位租赁房房源5850套,已对外配租3930套。

社会治理举措多点推进。基层治理基础逐步夯实,区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推进大会召开,进一步调整完善村居考核评级细则。深化基层民主自治,梳理修订《村民自治章程(样本)》及全区各村村规民约,推动社区事务受理服务向居(村)委会延伸,徐行镇“客堂汇”入选第三届市十大创新项目。围绕创城目标攻坚城市管理薄弱环节,推进三大“登高”行动、19项专项整治行动、十大顽症治理“十清”行动。有序推进商业办公项目清理整顿,分类施策、加强房屋规范使用管理。开展“宜居家园”创建,推进住宅小区综合治理,建立常态化检查、整改制度。提高人口管理服务信息化水平,建立区、镇人口综合服务管理工作平台,深化房屋租赁规范化管理,推动人口工作向村民小组、居民小区延伸。深入推进“平安嘉定”建设,结合“嘉安”系列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开展交通、消防安全隐患整治。围绕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等重要领域加大专项检查力度。

二、下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完成情况预测

从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下半年内外部发展趋势来看,全国经济形势稳中向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生产、需求指标增势良好。全市上半年工业、外贸回升,投资、消费平稳,就业、物价稳定,预计稳中向好的势头仍将延续。我区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保持平稳,主要指标增长符合预期,经济总量继续提升,创新转型力度加大、社会民生稳步发展,但下半年受基数效应等因素影响,增长势头或将有所放缓,预计全年完成7%左右的增长目标可期。

一是财政收入方面。受“营改增”减税政策、去年非税集中入库高基数、土地出让进度缓慢、房地产业市场不明朗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半年财政收入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增长将逐步趋缓,预计2017年完成税收总收入885亿元,同比增长10.3%,完成区级税收收入230亿元,同比增长10.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能完成8%的增长目标。

二是工业经济方面。上半年我区工业经济受制造业、贸易回暖拉动影响较大,汽车产业也在上汽大众新车型上市、产品结构优化带动下实现了较快增长。下半年来看,PPI等先行指标有所放缓,且上汽大众去年基数较高,增幅将出现收窄,但预计仍能完成年度目标。

三是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目前房地产投资完成进度已经过半,预计全年可完成200亿元目标,工业投资随着前期科创中心重大项目的逐步推进,预计全年可完成50亿元,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可完成300亿元的目标。

四是消费需求方面。今年批发零售出现较大分化,受上汽大众汽车销售、沃尔沃销售及钢富电子商务等重点企业拉动,全口径及属地商品销售总额预计分别能保持9%、16%的增长,社零额受前期基数效应影响,下半年虽有固定促销时点支撑,但放缓趋势将继续延续,预计增幅在3%左右。

为确保全年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各项改革举措深化落实,切实做好下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全面完成年初部署的各项目标和重点任务,建议下一步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产业发展拉长板,进一步推动经济创新转型发展

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企业做好“减法”。落实国家降成本25项重点措施,实施营改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行政收费降低等各类减税降费政策,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降低企业各类制度性成本,继续推动行政审批改革,全面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效能,推进“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工作,持续做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网上政务大厅建设和使用。服务存量重点企业,完善区领导结对服务重点企业机制,畅通政企沟通渠道,为企业建立协调、解决问题的通道和平台。联合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推进企业贸易便利化工作,简化企业通关、报检流程。

二是推进产业发展区域统筹,寻找增量做好“加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专业化、平台化、市场化招商,完善“三库一平台”建设,加强区镇对接,加大土地、厂房、项目等招商资源整合力度,全面推进“六个统筹”,形成区域发展“准入一把尺、规划一张图、发展一盘棋”。加快40个科创重点项目开工落地节奏,发挥区产业促进中心平台作用,建立项目协调服务、问题跟踪解决机制。加大对新兴产业发展的扶持聚焦力度,开展四大产业集群创新发展30条政策申报认定工作,培育引进龙头领军企业,筹建智能制造产业联盟。强化金融支撑保障,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上海硅材料产业基金和新兴产业发展基金作用,扶持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推进产融合作。

三是全力确保经济增长稳中有进,推进产业转型发展。落实各项稳增长措施,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的运行监测和跟踪分析,防范下半年经济运行中可能的波动和风险。加快土地出让节奏,加大重点项目储备。加快园区二次开发,推进上汽大众安亭总部园区及周边区域转型升级。建立用地绩效评价标准,健全园区二次开发机制,推进马陆富世华产业园、西郊服务业生产性集聚区等重点园区转型升级和成片淘汰。加大土地减量化、劣势企业淘汰力度,加强对“三高一低”企业的调整。

四是加快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推动创新能力升级。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推进一批孵化器、众创空间向品牌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编制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核心功能区建设,推进重点功能性项目落地。推动创新创业大厦投入使用,完成线上线下科创大厅功能对接,实现企业类科技创新“一站式”服务。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优化科技创新发展政策体系,加强中小微科技创新企业扶持力度。全面落实“人才政策30条”,做实人才服务保障。实施新一轮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和急需紧缺人才计划、青年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进国内首条8英寸MEMS及先进传感器研发线、国产质子治疗示范装置等功能性平台等载体建设,加强中科院上海分院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产业基地承载能级,深化院地合作、协同创新。

(二)社会发展补短板,加强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水平

一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聚焦产业转型失业人员等各类重点群体完善就业帮扶政策,加大就业服务和援助力度。开展就业型城区创建,进一步加大促进就业和鼓励扶持创业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市、区两级被征地人员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做好被征地人员的就业和参保补贴、城乡居民医保补贴工作。进一步健全城乡居民医保制度,落实城乡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合并的后续工作,稳步提高征地养老人员生活费发放标准。推进共有产权保障住房初审、复审工作,为680户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廉租住房租金补贴。加快养老设施建设,完成第一社会福利院二期主体结构建设,华亭敬老院三期投入运营,推动规模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继续推进标准化老年活动室建设,启用区综合为老服务平台。

二是提升公共服务能级。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强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内涵建设,推动新优质学校集群式发展。推进教育共同体协作共建,打造优质教育品牌,加快实施教育公建配套,提升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水平。推进国家健康城市(区)试点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系改革,加强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全面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完善分机诊疗制度建设,做实“1+1+1”家庭医生签约。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加快推进中心医院改扩建、安亭医院迁建、江桥医院等项目建设。继续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加快“海上文博苑”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深化“文化嘉定云”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标准化、数字化、社会化服务水平。组织开展各类重大文化活动,对接上海市民文化节、上海国际艺术节等,开展各类群文活动。支持发展体育健身项目,开展各类品牌赛事,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三是加强生态环境整治。有序推进区域环境综合治理。依法依规实施综合整治,做好高铁沿线和中小河道沿岸的违法建筑整治。加强常态化管理机制,确保新增违建“零增长”,推动整治区域的复垦、土壤回填、植绿等修复工作,妥善处理好拆违建筑垃圾,防止违法建筑回潮。围绕“宜居家园”建设,推进社区违建治理工作,加强住宅小区违建专项执法。加快黑臭河道专项整治。全面完成246条段248公里中小河道整治任务,基本消除水体黑臭。推进河道轮疏,完成100公里轮疏任务。做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快实施安亭、北区、大众污水厂提标改造工程,完成42公里污水管网建设500处直排污染源截污纳管。加强水岸共治,开展联合执法和监督检查,严格执行水环境保护。进一步提升河道管护精细化、常态化、专业化水平。

四是创新村居治理机制。推动村级经济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经济欠发达村认定标准,加大对经济欠发达村的帮扶力度。出台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关政策,建立完善村级组织基本运转经费保障机制。推动各镇开展“一镇一策”制定,加强对村级集体经济的托底保障工作。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持续完善600分村居治理评级机制,提升村居社会管理常态长效水平,支持睦邻中心、客堂汇、同心园等自治共治载体建设。推动执法管理力量下沉社区,建立跨部门联动共管的治理局面。抓好人口综合调控和管理服务,深化人口信息化建设、新村居民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等工作。

(三)城市发展争样板,提升现代化新型城市品质功能

一是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全力配合做好S7(沪崇高速)公路、沪通铁路等市级重大工程建设,加快实施轨道交通14号线和轨道交通11号线陈翔路站项目建设。继续做好区区对接道路、区内“断头路”和大居外配套道路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大居建设,力争完成区属保障性住房新开工10万平方米,竣工80万平方米。完善生态环境配套,推动再生能源利用中心运行、嘉北郊野公园开园、南翔污水厂项目竣工,全面推进京沪高铁绿色廊道、吴淞江北岸绿化和外环林带建设。

二是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聚焦“一核三区”功能定位,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加快新城核心区总部集聚商务区、商业综合体、高星级酒店、社区邻里中心建设,加快推进科技城自主创新产业化示范区、国际汽车城产城融合示范区、北虹桥商务示范区建设。挖掘嘉定教化人文内涵,积极筹划建县800周年系列主题活动。提升城市综合管理能力,做实联勤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深入推进“平安嘉定”创建工作,强化生产、消防、卫生安全保障工作。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等重点领域监管力度。持续深化交通整治成果,完善区域交通线网布局,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强化道路下立交防汛管理,提高区域道路通行能力。积极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建立常态长效机制。推进住宅小区综合治理,开展“无群租小区”创建,做好“类住宅”项目整治工作。

三是统筹推进城乡发展。基本完成新一轮城乡总体规划及镇级总体规划编制与调整工作。同步完成外冈镇、安亭镇、南翔镇等镇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推进郊野单元规划、重点片区控详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保留、保护村村庄规划。强化新市镇和撤制镇特色、差异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增强新市镇和撤制镇综合服务能力和承载能级。积极推进特色小镇培育试点。加快 “城中村”改造工作,做好菊园东门地块、徐行徐南地块征收腾地以及安置基地土地出让工作。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实施村庄改造和生态环境建设,推进农民集中居住。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