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人民政府关于2017年城乡规划实施情况的报告(书面)

2017-12-21 点击数:来源:上海嘉定

——2017年12月15日在上海市嘉定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2017年,区政府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和支持下,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精神指引,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严格履行城乡规划工作职责,强化规划的战略引领,统筹协调各项建设活动,推动全区现代化新型城市建设。现就2017规划工作的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7年规划主要工作总结

按照市、区两级重点工作部署要求,在城乡规划的编制与实施过程中,统筹处理好长远与近期、宏观与微观、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关系,提高各类型规划编制与研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提高规划批准后项目实施阶段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深入推进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按照上海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为承接和落实全市总体规划中的发展目标、结构和控制指标,落实“新三线”管控要求,2014年我区启动了新一轮《嘉定区城乡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该规划肩负着承上启下、统筹协调的任务,对上衔接上海市2040年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管控要求,对下指导各镇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编制与实施。规划内容上,重点就未来全区空间布局和土地使用、生态环境及产业发展等重大专项统筹、街镇及城镇圈发展指引、规划实施保障举措等开展研究。经过近四年的努力,目前规划成果已基本稳定,计划于近期开展上报审批工作。

镇级总规层面,为加快我区新城、新市镇协调发展,继续推进外冈、安亭和南翔镇的总规编制工作。目前外冈镇和安亭镇总规已上报市政府审批。同时,为更好地推进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工作,进一步凸显我区历史文化风貌品质,今年完成了南翔镇、嘉定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目前已获批实施。为加快我区特色小镇的发展建设和特色营造,在安亭镇入选全国第二批特色小镇后,按照市级部门工作要求,正有序开展特色小镇规划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其中涉及规划调整、土地供应、资金支持、资源整合等方面,将力争获得专项政策支持。

为落实规划与土地“两规合一”,并为全区2020年前的土地审批工作提供规划依据,按照国土资源部和市规土局工作要求,今年已基本完成约16.4万亩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工作。以此为基础,开展农业“三区”划定和林地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做好耕地保护、林地建设和粮食、蔬菜功能区建设,确保永久基本农田划示好、管控好。结合城市开发边界的调整和划示,开展全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的编制工作,支持徐行、外冈等镇有条件建设区的规划落地。

(二)加快推进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工作

根据2017年控详规划编制计划,有序推进控规编制。我区2017年详细规划编制计划共23项,含整单元控规(含修编)11项,控规局部调整1项,控制性详细规划附加图则和增补普适图则1项,控规实施深化(简易程序)8项,规划研究2项。截止12月初,7项已获得市政府批复,包括汽车城制造区、赛车场南配套区、云翔拓展大型居住社区、大众工业学校等地区的控规编制或调整,为全区产业发展转型、公共设施配套水平提升、大型居住社区建设等工作做好规划技术支撑。此外,江桥北虹之星地区、北虹桥科技园地区、安亭新镇二期、黄渡大型居住社区二期、新城东区市中医医院嘉定新院等其他重点项目也正在有序推进中。

针对控详规划已覆盖地区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的新需求、新问题,适时开展重点地区、重大项目的规划调整,全力服务项目落地实施。2017年,我区在计划外新增若干项规划调整项目,包括外冈新能源产业基地蔚来汽车项目、安亭上汽技术中心三期及汽车检测中心项目、菊园硅酸盐研究所、新城核心区健康产业总部园区、安亭站嘉亭荟项目二期等共5项。上述规划调整完成后,将有力促进实体性项目落地实施,加快全区产业发展与产城融合。

(三)继续推进乡村地区规划编制工作

为科学指导各镇郊野地区的保护、发展与建设,推进集建区外建设用地的减量,进一步促进集建区外产业结构调整、空间布局优化、生态文明的提升,今年继续推进徐行、马陆、华亭等镇郊野单元规划的编制工作。目前徐行郊野单元规划正在上报审批,马陆、华亭郊野单元规划正在开展初步方案成果编制。在郊野单元规划的指导下,有序开展年度减量化工作,进一步加大减量力度,结合土地整理复垦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有效提升乡村地区生态环境品质。截止12月初,已完成立项减量化面积为175公顷,其中工业138公顷,完成市级下达的目标任务要求。

在与总规和郊野单元规划衔接的基础上,按照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保护任务不减少的原则,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专项规划和实施规划的编制。目前外冈、南翔镇增减挂钩实施规划已上报市规土局审批。

为推进我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优化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村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继续组织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已开展的村庄规划数量共计约28个,其中向阳村、葛隆村、大裕村、草庵村、唐行村、联一村等6个村庄规划已获批,正在开展成果入库和备案工作。其他村庄规划正在开展方案编制、对外公示及报审等工作。以村庄规划为依据,科学指导乡村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工作,进一步补齐城乡发展一体化短板。

(四)积极开展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推进嘉定北部地区郊野公园专项规划编制与研究。嘉浏郊野公园涉及工业区北区和华亭镇,总面积约28平方公里。规划以自然原生体验型郊野公园为建设目标,以田园、林地、河流和休闲农业为载体,打造一条乡村公路、十条慢游环线、百处休闲节点、千亩绿色果园、万亩生态良田。外冈郊野公园以再生能源中心为核心,总面积约17.5平方公里。以生态环保为核心基调、自然野趣为空间特色,打造全开敞的郊野公园。目前上述郊野公园概念规划研究成果已基本编制完成。展望远期,结合外冈镇、工业区(北区)、华亭镇和徐行镇等镇郊野地区的保护与发展,在上海市绕城高速(G1501)以北地区,建设约100平方公里的郊野公园。

开展上海市轨道交通嘉闵线嘉定段规划选线预控研究。嘉闵线为城际线网中的南北向骨干线,途径嘉定区和闵行区,建成后将服务嘉定新城和虹桥枢纽的快速联系,加强嘉定与中心城的联系沟通,并将对引导线路沿线地块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招投标工作和中期成果汇报,线路走向已基本确定。开展嘉定区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选线专项规划研究,加强与轨道交通、常规公交等交通系统的衔接。根据规划,嘉定区现代有轨电车网络共规划5条线路,近期规划1条示范线连接嘉定新城和老城。目前规划已上报市规土局、市交通委。开展嘉定区绿道系统规划研究。在新一轮市(区)总体规划和“十三五”规划编制的契机下,从交通、景观、旅游、生态等角度分析,结合嘉定区总体规划和景观、生态等专项规划,规划全区系统的绿道系统、串联城市核心景观。通过加强绿道网的研究和规划,力争在未来实现嘉定区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生态与社会功能相对集聚、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目标,使得嘉定的生态宜居品质变成可以真实触摸的生活体验。组织编制《嘉定区支级河道蓝线专项规划》。通过河道蓝线的精确落地以及水面积指标的统筹平衡,进一步加强河道的全方位保护、系统性建设和长效化管理,为建立全市统一的河道蓝线规划数据平台创造条件。目前该规划已上报,预计年内获批。

强化地名规划管理,控制非标准地名的使用,突出地名的文化性和地域性,使地名管理融入城乡规划管理,成为城乡规划管理的一部分。根据市规土局的要求,将地名规划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使地名命名有了规划依据,实现地名管理的超前性、规范性和科学性。认真做好地名审批的日常管理工作。截止目前,共命名各类地名19个,其中命名居住区、建筑物名称9个,道路10条。在新成社区控规调整、黄渡春城二期控规调整等规划中,组织地名规划部分的审核工作。

(五)有序开展城乡发展专题研究工作

为更好地应对城乡发展建设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我区组织开展了《嘉定区传统民居建筑特色研究》和《嘉定区娄塘古镇保护利用提升专项研究》等专题研究工作。在《嘉定区传统民居建筑特色研究》专题中,通过对现场的调查,挖掘嘉定典型传统民居建筑特色,对嘉定历史建筑的布局、空间、风格、结构、细部等方面进行深度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指导农村地区农居建筑和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建设的建筑图案,通过后续管控引导,构建统一、协调的乡村风貌。目前该课题研究已完成中期成果。娄塘古镇于2005年入选上海郊区32处历史文化风貌区。为更好地结合现实情况对娄塘古镇加以保护与提升,主要从基础设施建设、传统空间保护情况、社会管理等方面对娄塘古镇进行现状问题分析,并从设立管理主体、明确规划定位、制定行动计划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改善对策和建议。目前该课题研究成果已基本完成。

(六)强化规划实施监督,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强化规划审查层级管理,确保城乡规划编制与实施的权威性、规范性和严肃性。加强规划成果的技术审查,完善重要区域和重点项目设计方案专家和部门评审制度,增强专家遴选的针对性和多样性,适度扩充专家库,完善专家评审方式,提高规划审批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对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可能对周边相邻建筑关系或环境造成影响的项目,加强规划公示,积极主动做好社会风险评估、预判和应对,不断扩大公众知情权,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着力打造“阳光规划”,有效提高规划工作透明度。进一步落实行政审批改革内容,在积极落实并稳定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并联审批工作的基础上,标准化各类行政审批项目的审批程序与审批内容。建立项目流转的台账记录制度,清晰记录每个项目的运行情况。进一步加快产业项目的审批速度,提高审批效率,加快产业项目建设。

加强建设工程项目的批后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的规定。严厉打击整治各类违法违章建筑,努力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截止目前,已对8个项目进行建设工程开工放样复验,开工总建筑面积32.99万平方米;对100个项目进行了竣工验收,验收总建筑面积445.03万平方米;对本年度内新建的113个项目进行了土地核验,土地面积150.45万平方米;管线开工45件;管线验收13件;道路验收12件。完善违法建筑的举报受理,加强从发现、制止、查处、拆除、移送、建档、巡查记录等环节的管理,加强规划执法工作,规范规划执法行为。截止目前,共作出违法建筑协查书49件,查处违法建筑3件,罚没金额 10710.81万元,有效遏制打击违法行为。

二、规划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十三五”期间,我区在城市精美成长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发展成就。但城乡规划管理工作还需要直面诸多挑战与问题,亟需研究思考对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城乡发展资源与发展需求之间存在矛盾

嘉定区建设用地总规模倒挂现象明显,要求我区在规划编制与实施过程中必须加大减量化力度。根据相关政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必须通过减量化获得。目前减量化工作难度逐步加大,可获得的发展资源非常有限,而各类新增功能性项目的建设又迫切需要发展资源的支撑,二者之间衔接关系的处理具有很大难度。此外,关于永久基本农田、粮食与蔬菜生产区、城市开发边界以及生态保护红线的保护要求愈发刚性,不可避免地对我区部分发展需求造成了制约。

(二)规划对城乡发展的支撑服务功能仍有欠缺

嘉定地处长三角协同发展的核心区域,是嘉昆太区域重要的独立新城。国内外瞬息万变的发展形势,对我区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实体性项目,在敏锐抓住发展机遇的同时,需要规划层面给予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撑,尽快促成建设项目的落地实施。然而当项目位于城市更新重点区域、战略留白区域、198区域时,因政策口径限制等原因,规划支撑服务力度仍然不足,难以及时应对发展需求。

(三)城乡规划实施效果需要进一步加强管控

根据市规划主管部门对于总规、控规等相关规划的操作规程及成果规范要求,我区城乡规划的成果编制已具备较好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在具体项目落地阶段,建设单位在方案设计、施工建设、运营管理等阶段,难以做到全程紧密贴合规划管控要求。部分项目在业态定位、使用功能、建筑风貌、公共利益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与规划之间的偏差。因此需要建立一个长效机制,确保规划管控效果落到实处,确保规划确定的社区服务设施、公共开敞空间等公共资源发挥功能。

三、下一阶段规划管理工作的思路和对策

2018年,区政府规划工作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和《上海市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紧紧围绕现代化新型城市建设目标,准确把握我区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机遇和新挑战,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发展、城市品质提升、镇村地区补短板和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我区规划管理服务水平跃上新台阶。

(一)进一步突出城乡规划的指导协调作用

在区、镇总体规划的编制与实施过程中,强化对功能定位、发展规模、基础设施、生态保护、战略预留空间的研究,着眼长远并脚踏实地,研究制定符合全区未来发展趋势的规划方案,科学指导地区发展和项目建设。在土地资源愈发紧张的背景下,充分发挥规划统筹协调作用,处理好各类设施在规划落地过程中的衔接关系。加大外围建设用地减量化和土地整合力度,在有限的土地空间内做好资源的优化配置,优先保证市政基础设施、社会事业设施、动迁安置基地等民生类设施的用地需求,配合做好人口规模综合管控工作。

(二)进一步推进重大项目落地实施

结合产业部门关于新能源汽车、汽车智能网联、共享汽车等前沿新兴产业的引入需求,及时开展所涉地区的规划编制或调整,满足产业园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发展需要。针对蔚来汽车、大众MEB等重点项目,加快土地储备、出让和项目建设,促进项目尽快达产发挥效益。推进现有工业企业发展转型,结合城市更新规划土地政策,提高产业研发能力和空间对外开放。根据我区高水平社会事业设施的建设需求,适时启动中小幼学校改扩建、重点医院、节点交通设施以及环卫设施、雨污水泵站等市政基础设施等项目的规划调整,满足市民不断提升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进一步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要求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各类型城乡规划编制研究过程中进一步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内容,积极落实区城乡总规中关于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和固体废弃物的管控要求。在规划编制、土地整治、项目审批等各个方面,依据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原则,建立健全环保评议制度。针对每一个具体项目,将生态环保理念落实到规划选址、土地供给、方案审批等各个环节。结合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林地和生态廊道建设、现状低效用地减量化、河道水系勾连与黑臭河道整治等工作,继续提升区域环境品质,为市民营造更为美好的生活环境。

(四)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贯彻执行乡村振兴战略,处理好新城、新市镇与乡村地区的协调关系。通过镇、村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改善乡村地区交通出行和市政配套条件,更好地促进城乡地区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结合各村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功能,为乡村地区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结合违法土地处理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恢复乡村地区的生态品质。加强对乡村地区建筑风貌的建设管控,结合万亩良田、菜田及生态公益林、果林的建设,构建具有嘉定本土特色的乡村田园风貌。

展望2018年,我们将切实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准确地执行《城乡规划法》,以工匠精神、创新精神为支撑,创建绣花针式的规划管理水平,为嘉定建设“有滋有味”、“有馅有汤”的独立城市,为嘉定建设天蓝、水清、地绿的现代化新型城市贡献一臂之力!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