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教师队伍现代化建设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0-12-01 点击数:来源:上海嘉定

──2020年11月30日在上海市嘉定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一次会议上

嘉定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按照区人大常委会2020年度工作要点和监督工作计划安排,为全面落实《上海教育现代化2035》,切实加强教师队伍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本区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品质教育,常委会将听取和审议区政府关于推进教师队伍现代化建设工作情况列入审议议题。教科文卫工委组成专项工作调研组,对本区教师队伍现代化建设工作开展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概况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关于监督专项工作操作流程的规定,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制定专项监督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其明任组长,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主任张德海任副组长,部分教科文卫工委委员、专业代表小组代表为组员的专项工作调研组,于8-11月,重点聚焦师德师风建设、人才梯队建设、教师管理培训和教师发展规划编制等方面全面开展调研,先后听取了区教育局、区教育学院、嘉定一中的专项工作汇报,实地调研了新城实验中小学、练川实验学校、华亭学校、天华艺术幼儿园、徐行中学等学校;召开了部分校(园)长、学校分管负责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区人大代表座谈会,随访数十位校(园)长、骨干教师,听取关于教师队伍现代化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不足和意见建议。调研组在全面梳理、综合分析和深入研究基础上客观评估,提出相关意见与建议,形成本调研报告。

二、本区推进教师队伍现代化建设工作的总体情况

区政府以区委教育大会精神为引领,立足《关于推进嘉定区教师队伍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依托综合实践和课程培训等有效措施,聚焦优秀人才引入、教师专业发展、人才激励机制、教师编制及职称统筹等关键问题,深入推进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为本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1、强化师德师风,建树教师整体形象。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以“培元、赋能、宏远、守正”的师德师风作为建设坐标,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积极实施师德师风提升行动;树立典型,强化正面宣传作用。有序开展优秀教师评选评先活动,全面发挥优秀教师正面辐射引导作用,带动教育人才素质提升。多方面融合媒体整合宣传,开展典型优秀宣传报道,大力弘扬、营造尊师重教的优良社会风气,为建设文明和谐现代社会贡献力量。

2、加强梯队建设,提升队伍综合素养。教师成长支撑体系逐渐成熟。全面构建“五级教师”成长序列,建立“教、研、修”三位一体研修机制,提高研究模式和创新力度,着力打造更加完善合理的教育内部体系;稳步开展教师队伍培训,分层细化,提高效率,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人才培养计划取得进展,一批优秀教育人才相继显现;大力拓展第三方市场合作培训,引进吸纳先进培训经验和人才,丰富培训资源,充实培训内容,以适应不断改革发展的教育现状。

3、优化管理机制,促进师资融合均衡。进一步完善教育系统事业编制相关工作,统筹教师编制,编制使用灵活程度和配置效率提升;持续完善教育人才激励机制,统筹职称评定,保障优秀人才引进,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全面的机会;教师资源分布趋于平衡。制定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意见,探索教师流动机制,基本缓解教师队伍在学段、年龄、性别等方面的突出矛盾,城乡教育资源和教育素质差距逐渐缩小,基本满足了本区在“十三五”期间教育规模急剧增长的教学需求。

4、完善绩效分配,激发教师创业热情。绩效薪酬分配机制与激励机制逐步完善,分配模式和结构逐步优化,保障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平均工资水平趋于合理,教师干事创业热情和教育发展活力逐步激发;“按劳分配、优绩优酬”的奖励分配适度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等重点岗位优秀人才倾斜,绩效激励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区外优秀人才和精英骨干吸引力增强,优秀师资团队力量有所壮大,教师工作积极性和素质水平有所提升,教育活力和创新逐步释放。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调研中归纳的推进教师队伍现代化建设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对教师队伍建设的现代化缺乏切实可行、面向未来的整体设计。一是目标定位、实施阶段、建设路径不够明晰,“教化嘉定”建设中教师队伍现代化的品质追求尚未充分体现区域自信力和发展力,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教育的高品质需求;二是面对我区人口导入、入学人数持续增长,教师队伍快速扩充和女性年青教师成为主流的现状,对“十四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教师专业发展和迅速适应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转型,对策研究尚不充分;三是对进一步激发教师活力、增强教师队伍专业成长生命力、焕发年青教师教育教学创新力的新思考、新作为不够显著。调研座谈、访谈中很少听及对教师队伍建设现代化的思考与规划,较多是对现状的忧虑与不适。

2、结构性供需矛盾突出,缺乏在全市有影响力的领军人物。一是总量不足与超编并存。“十三五”期间,外来人口大量导入,本区学龄人口规模快速增长,教师人数已从近9000名增长到12000名,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呼唤新教师,但按市编办、市人社局、市教委等部门联合发文的编制核算办法,全区教职工总数超编,以致部分学校面临即使有教职工离、退休空出编制仍无法招录的窘境。加之育龄女教师产假人数增多,教师供需矛盾尤为突出;二是校(园)长队伍整体年龄结构失衡,后备干部储备力量不足。全区正副职校园长队伍平均年龄超过46岁,伴随着学校不断新建,亟待加速后备干部培养储备;三是结构性缺编,综合、心理等专业课程专任教师缺乏,具有跨学科教学能力的师资短缺;四是教育人才总量不足,名优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尚不充分,校际交流带教频次无法满足学校和青年教师的需求,教师队伍创新活力需进一步激发。

3、教师职业吸引力仍待提升,专业发展路径需进一步畅通。一是职称评定部分“路段”拥堵。中高级职称评定机制不够灵活,额度受限导致竞争激烈,部分优秀青年教师望职兴叹,专业成长动力下降;二是绩效奖励待遇缺乏吸引力。优秀教师人才奖励占用教师年度绩效总盘,教育经费投入持续增长的同时,教师待遇增长不快;三是教师一定程度上面临着工作负担趋重的情况。除完成主授课程的常规性备课、授课等工作,部分教师还需兼任综合课程等教学任务和承担部分与教学无关的评比、创建等社会事务,占用较多时间,不利于教师队伍整体的现代化发展和专业成长;四是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于教师队伍现代化建设方面的统筹谋划、跨部门协作创新力度不够,在人才奖励、职称评定、编制使用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有待进一步加强。

4、教师培训实效性有待提升,培训成果转化跟不上教育新转型的变化。一是教师专业化培训机制还需适应新发展导向。培训经费使用受到预算资金使用周期性和培训项目的限制,导致部分持续性、高层次、费用高的专业化培训课程无法申报,降低了教师参与教育培训的积极性;二是应届招用和社会录用的新教师初任培训还需整体设计,符合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培训项目内容有待进一步拓展,培训课程评价考核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市、区层面名师结对“传帮带”覆盖面还需持续拓宽;三是教师培训与课程实践的契合度需进一步探索磨合,培训成效需持续提升,以帮助不同“路段”的教师有效应对实际问题和成长瓶颈,激发专业生命成长的活力。

四、进一步推进教师队伍现代化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号召,上海基础教育面向2035将要率先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即教师队伍的现代化。教师是区域文明和城市活力的生力军,在传承教化、建设现代化新型城市的进程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建设,体现在教育观、课程观和自我认知的现代理念,学生观、教材观和过程观的现代教法,注重核心素养、过程内容、形式方法改进的现代评价体系等诸多方面,是我区人民群众对宜居宜业、美好生活的“活力、发展、魅力”最直观的需求与向往,进一步加强和推进教师队伍现代化建设刻不容缓。为此,调研组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1、增强传承“教化嘉定”的使命担当,进一步明晰“十四五”乃至中长期教师队伍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前后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把握深化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与走向,明确我区教师队伍现代化建设的方向、目标与任务;要在传承“教化嘉定”优良传统、牢记育人为本初心、教育发展市郊领先上增强使命担当;要对标对表《上海教育现代化2035》以及区委《关于加快推进嘉定区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意见》“1+5”文件精神,系统研究评估教师队伍现代化整体水平与能力发展,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规划落地,理清建设路径,设定实施阶段,有力有序加大力度推进;要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善于突破传统政策瓶颈,破解突出矛盾问题,加快形成“社会争先从教、教师人尽其才、人才不断涌现”的良好格局。

2、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满腔热情关心教师,让教师真正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让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要加强教师人才政策的顶层设计和可操作性,引领教师不忘教育初心,适度保持教育教学定力,研究学生,育人育才;要创设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教化风尚,切实保障教师生命发展和文明价值,在深化教育改革和促进新转型的实践中为教师队伍健康成长赋能,为教师工作疲于应付“减负”,切实净化校园环境,保障教师专业能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中保持定力,不为当前教改探索的多变而疑惑困顿,不为考核评价、频繁被动参与展示汇报而倍感劳体累心。

3、各相关职能部门统筹协调,合力化解矛盾,促进教师队伍配置在均衡基础上更优质。要增强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善于从全市教育改革政策的价值导向上充分挖掘和设计本区政策制定的增长点,在教育人才奖励纳入区优秀人才框架、职称评聘向一线倾斜、教师培训经费的适度自主安排等方面优化高层次教师梯队培养等激励机制;区人社局、编办要会同教育局着力缓解城区教师超编和农村地区教师空编并存的矛盾,赋能“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实践,完善教师流动政策,合理调剂校际间编制空缺,提高效能,实现区域教育协调发展;要持续深化改革教师中高级职称评定机制,探索教育集团内部统筹职称评定额度等新模式,缓释阶段性“拥堵”;要进一步改革完善绩效工资制度和分配办法,切实增强教师奖励待遇,让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区财政预算部门要加强学校教师培训等专项经费使用的研究,系统管理学校的年度培训费用,既整体保障人均培训费用用足用好,又赋予学校在不超总培训费的前提下,安排阶梯式培训和较高端培训的适度自主权,确保培训起到促进教师队伍整体专业能力水平的提升,助推骨干团队、干部队伍管理水平、思维视界、质量意识具备现代化生长能力;区教育局要建立健全教师补充机制,如退休优秀教师返聘机制和人才库,探索引入第三方办学机构合作机制,灵活教师补充方式,优化教师专业结构;建议区优秀人才管理办公室进一步创新优秀教育人才和教育资源引进机制,合力打造有影响力的教育领军人物,加大“高、精、尖、缺”人才培养和奖励力度,将优秀教师人才奖励纳入区人才奖励框架,奖励资金不占全区教师年度绩效工资总额;区教育局还要会同各学区所在街镇进一步加大教育后备干部培养储备力度,共同建设一支作风优良、素质较好、水平较高的干部队伍,实现学校管理的现代化可持续发展。

4、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切实增强教师职业使命感。要激发源于每位教师工作的价值感、成就感的创造活力,不仅给予教师身份与工资收入的社会认定,更要激活发自于教师内心教书育人获得尊重的使命价值;要引导教师成为学习型教师,把握教育新转型新导向,多层次拓宽国际视野,鼓励和支持骨干教师逐步具备跨学科教学能力,擅长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要加快形成教师专业化发展体系,并通过每一位教师的每一堂课来提高区域教育的整体质量;要充分发挥引进品牌的教育资源在本区教育现代化中的引领作用,融势借力,推进教师队伍现代化发展;要完善教师职后培训培养机制,加大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研究,加快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课程教学的能力和运用大数据开展个性化教育的能力;要积极拓展教师培训项目,丰富培训内容,适度增加外出研修的机会,吸纳先进经验,拓宽创新思维;要积极搭建市、区名优教师结对“传帮带”平台,扩大名师带教覆盖面,充分发挥“名师引领促成长”的积极作用;要完善训后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区级、集团、学校三级培训联动机制,提高培训实效,推进培训成果转化。

以上报告,供常委会会议审议时参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