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有资产(自然资源)管理情况的报告
──2023年9月25日在上海市嘉定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上
嘉定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 徐雷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区政府委托,现向区人大常委会作关于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的报告。
一、国有自然资源基本情况
(一)土地资源情况
本报告的土地资源数据基于2022年国家版变更调查数据。2022年末,全区区域调查控制面积46316.88公顷,其中:耕地、园地、林地、草地17182.77公顷,因城镇建设和造林实施等需要,较上年度同比减少0.37%;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9187.76公顷,同比增长0.29%;交通运输用地5642.81公顷,同比增长0.46%;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157.41公顷,同比减少0.51%;其他土地146.13公顷,同比增加2.44%。全区收储面积698公顷,账面价值约2115491万元。
(二)水资源情况
2022年末,全区水资源存量为25200万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6400万立方米。按照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计量,水资源价值期末数为3000万元,比上年减少1850万元。水资源存量减少主要一是降雨量减少,全区年降雨量为1023毫米,同比减少31%;二是上游来水减少,苏州河上游黄渡站平均流量21.1立方米/秒,同比减少23.9%。
(三)森林资源情况
2022年末,全区林地总面积9068.67公顷,较上年净增312.79公顷,其中森林面积净增320.51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17.4%,较上年增加0.72%。增量的主要原因是以“十四五”造林专项规划为依据,以国土绿化为重点,逐年推进造林工作。全区湿地面积3021.89公顷,主要是人工湿地较去年增加了9.44公顷,增幅0.3%。
二、国有自然资源管理工作与成效
(一)深化国土空间规划、推动重点区域建设发展
1.深化规划设计推进新城建设。加快新城规划和要素保障,全面推进20个规划政策任务、70个重大项目,启动实施产业发力、交通引导等十大专项行动。组织编制新城单元规划成果;完成新城绿环专项和启动段方案规划设计;完成远香文化源、印象西大街、嘉宝智慧湾三大示范样板区的控规批复;启动嘉闵线马东车辆段上盖开发区域、马东产城融合示范区、北部科技驿站(徐行片区)等的控规研究;启动安亭枢纽地区专项规划。进一步深化新城产城融合,全力推动产业、交通、公共服务类等重大项目建设。
2.聚焦重点区域加快品质提升。落实“开放北虹桥、创新领航地”的发展定位,做好规划调整方案和土地供应方式的衔接。参与完成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国土空间中近期规划。加快北虹桥“一城一区一湾”项目建设,完成重塑新能源等地块控规调整。开展“南翔新中心”周边地区交通专项规划,打造南翔地区未来新的增长极。完成南翔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批复,全面提升南翔地区的城市服务能级。推进国际汽车城各项规划建设,完成黄渡大居二期及汽车城核心区、汽车零部件园区重点项目的规划调整。
3.建设人民城市实施城市更新。抓住“两旧一村”改造的政策机遇,开展北虹桥等5个城中村的规划调整及西门旧改项目土地出让机制研究,加快人居环境和城乡面貌的改善提升。作为全市“五大新城”首个享受“中心城区旧改政策”的郊区旧城区改建项目,“印象西大街”在“预供地”、资源地块捆绑、前期成本划转等方面已获市级支持,目前进入首发地块出让准备和二期征收阶段。
4.开展村庄规划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全域全要素综合治理,努力破解耕地保护碎片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地难、林田水空间矛盾等问题,编制完成安亭镇试点区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成果,计划通过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村庄建设与整治等项目,用3年左右的时间实现耕地集中连片、河道成网、道路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林地质量提升、低效用地腾退。同步推进华亭镇试点申报工作。
(二)加强耕地保护、促进土地资源利用
1.加强耕地保护力度。落实上海2035总规确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和耕地保护目标,全区划定耕地保护面积9.66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6.64万亩。2022年低效建设用地减量验收112公顷,完成市级部门下达的减量任务。
2.加强土地利用管理。2022年,供应各类国有建设用地283.59公顷,其中:住房用地67.49公顷,商业、办公用地1.03公顷,产业用地109.1公顷,市政和公服用地105.97公顷。完成违法用地三年行动年度目标任务,整治各类违法用地791件,累计完成整治件数比为75.33%,整治面积比为58.16%。
(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推进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推进公共领域节水,开展25家机关、单位的节水型建设;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按“一区一点”要求提升南翔污水厂的再生水使用量;抓好用水监管,加大对大用水户在线监测及监管力度;落实非居民用户累进加价,降低非居民用户用水成本;推动嘉定新城节水评估,探索五大新城节水新模式,全面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完成河道综合整治、骨干河道断点打通任务;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排水主管结构性检测、修复;水环境质量显著提升,3个国考断面和18个市考断面考核达标率100%。稳步推进重大水务项目,完成安亭污水厂三期扩建工程和南翔污水处理厂一期扩容项目建设,区污水厂污泥资源化利用项目顺利推进。
2.积极开展森林资源保护建设。充分挖掘造林空间,完成“十四五”造林专项规划编制。抓新建固存量,严格落实2022年新增森林面积4500亩工作任务。全面推进林长制,建立区、镇、村三级林长制工作体系。实施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加强批后监管,健全完善“三防体系”,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全年无森林火情发生。做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加大湿地保护等科普宣传力度,积极组织开展宣传“爱鸟周”、“野保宣传月”。加强浏岛栖息地和彭门湿地管理,落实专业巡护人员进行日常监测和巡查、设施设备维护,开展栖息地物种监测评估。
3.深入开展生态环境治理。2022年全区环保投入62.19亿元。空气环境质量稳步改善,AQI指数优良天数累计为327天,优良率为90.3%;PM2.5平均浓度为2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9%。深入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完成区清洁空气行动计划53项任务。377家企业完成“一厂一策”治理任务,注销国三柴油车辆道路运输证36辆,更新26辆新能源公交车和87辆纯电动出租车。增设1012个公共充电桩。码头岸电设施覆盖率达100%。在建工地扬尘污染防治检查覆盖率100%,城市化区域道路机械化清扫率97%。深入推进土壤污染治理,按照“一地一方案”抓好轻中度污染地块安全利用、重度污染地块严格管控等措施落实。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源头预防,依法及时更新《嘉定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推进地下水环境保护与管理。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
三、国有自然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措施
(一)区人大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
按照《区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五十二次会议关于2020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积极落实“进一步提高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开发保护质量”的建议要求,具体开展了以下四项工作:
1.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升资源开发质量。全面加强规划引领,以国土空间规划为管制依据,建立健全全域、全要素、全过程的用途管制实施机制,统筹保护资源、保障发展与优化空间的关系。积极推进存量用地转型升级,组织编制存量用地转型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低效产业用地盘活引导机制。持续开展低效建设用地减量,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化水平。积极探索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
2.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筑牢自然资源家底。划定划实耕地图斑,积极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现象。优化水资源管理制度,开展节水载体创建,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和工业企业节水技改,健全水源调度和水位保障责任制。强化森林资源的制度保障,出台新一轮林地、湿地生态补偿实施管理办法,加强公益林管理。组织开展森林资源年度监测工作,加强监测和成果使用。
3.聚焦重点领域攻坚、深入开展环境治理。推进大气污染治理,推动营运性国三柴油货车更新淘汰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监管。推进水环境污染治理,完成涉重金属企业整治,强化入河排污口排查与整治。推进土壤污染治理,强化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开展“百日攻坚行动”,巩固黑臭河道整治成效,开展长江经济带涉危涉重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电子备案工作。推进自然资源领域执法,完善正面清单制度,加大执法力度,探索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
4.优化资源配置体系,提升产业用地质量。多措施简化产业用地规划实施和调整程序,制定并实施《嘉定区低效产业用地处置工作实施方案》,提升单位土地经济承载容量和产出水平。按需确定用地开发强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二)土地资源管理方面
随着低效建设用地减量持续向纵深推进,剩余可减量的土地难度越来越大,成本逐步攀升,对基层工作和财政补贴带来极大的考验。下一步将持续推进低效建设用地减量,通过规划引领,优化建设用地结构,腾挪用地空间,合理安排减量化工作时序,形成持续流量,保障用地指标的有效供给和工程项目的顺利落地,优化建设用地空间布局。
(三)森林资源保护方面
我区森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稳定性较差,保存困难;土地资源紧缺,造林任务落实艰巨;未开展森林资产价值评估。下一步将推深做实林长制,持续提升森林资源管养水平。依托林长制,不断压实属地责任、落实街镇考核,加强部门协同,切实“建好林、管好林、用好林”,推动林长制工作向纵深发展。实施森林湿地资源调查监测,开展森林资产价值评估,及时掌握森林、湿地资源动态消长。严格规范行政许可,加强批后监管,确保林地资源占补平衡。
(四)生态环境防治方面
近年来通过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以PM2.5和臭氧为代表的复合型、区域性污染特征仍然存在,局部河道水质问题也偶有反复。环境空气质量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指标离考核任务还有一定的差距和难度。下一步将聚焦“两个协同”(大气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的协同减排、臭氧和PM2.5的协同控制),以第三轮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为抓手,突出臭氧污染攻坚、柴油货车污染攻坚重点,切实提升大气环境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推进入河排污口的排查、溯源,同步推进问题排口整治,持续推进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和农村生活污水长效治理,加快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面源污染治理,巩固治理成效,提升全区优Ⅲ类断面比例。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